分无玉碗捧蛾眉——闲话芸娘与莲花茶

  昔年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看到《闲情记趣》章末这样一小段:“夏日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花?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不禁大为赞叹,芸到底什么样女子,竟有这样精雅的心思!试想伊人如此纤巧的束手碰上她亲自冲泡的氤氲着莲花香气的细瓷盏,场景是多么的动人!《菜根谭》里说:“一生福厚,只茗碗,炉烟。”其实三白亦是福厚之人,能娶到这样知情识趣且有着一颗引针心的女子亲奉茶盏,而且是她自制的香韵无匹的莲花茶,几人有此福气!同样娶了个烹茶时“文火细细,小鼎长泉,必手自吹涤”的灵秀女子的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叹道:“东坡云分无玉碗捧蛾眉。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芸的莲花茶听起来就让人向往,我也曾想于某一个莲花初绽的时节亲为尝试一番,终因机缘未巧而一直没有实施,莲花茶的滋味终于有品过,不过随着时日的久远,竟蕴含了意念中的一缕香,幽幽淡淡,长萦不散。后来读徐珂的《清稗类钞》,无意中看到“莲花点茶”的详细做法:“莲花点茶者,以日未出之半含白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经宿;明晨,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如此者,历经三次,即可焙干收用。”长萦在意念中的那缕幽香又鲜明起来。

  看到这个方子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巧手亲制的莲花茶是有方可循的啊。转念一想又不多,徐珂是清末民初人,而芸生于乾隆年间,比前者早了一百多年,是不可能看到他的方子的。后来看到明顾元庆著的《云林遗事》和其校注的椿年的《茶谱》中都有收藏,才知道莲花茶的制作最早是由素好饮茶的元代倪云林所创。不过芸和三白也未必看过此方,而且照《浮生六记》中所载芸的诸多纤巧别致的心思,莲花茶不过是其中一笔带过的区区一种,但仅此数言,就已经教我向往不已了。除了芸本身的纤巧,沈复精炼的文笔也可见一斑。芸,这个可爱的女子,在他融入了缕缕深情的笔端跃然纸上,是巧笑倩兮,活色生香的美人儿。

  《清稗类钞》中莲花点茶的方子比之《浮生六记》中制法更加繁复考究。首先是莲花的选择,要“日未出时之半含白莲花”,白莲花的香气比红莲花更为清馥,而含苞的菡萏香气未散,欲放之时,正是酝酿成熟之时,如果你闻过清晨一朵荷花初开时的香气你就能知道那是怎样一种让人迷醉的清香,不淫不烈,却又一股沁人心脾的冽,想遍满蕊中的茶叶吸收了这样幽微灵秀的精华之气,即使只是一个午夜,想来饮之怕也有仙气了,何况要反复熏染三次,还要把湿气焙干,花香和茗香融为一体,足见其制法之妙!芸的莲花茶想来不过是灵光一闪,随手制来,不拘细节适合现做现饮,有季节性限制,较之莲花点茶不便保存但是她把茶叶装在纱囊里却是一个好办法,虽不能深入到莲每个空隙,却便于收纳,且她的方法需要毁坏花朵,想来连修剪盆栽都要惜枝怜叶不忍畅剪的她必不忍茶熟花落,如此莲花得以保全,又能三白饮茶花下,较之莲花点茶虽香气稍逊,但其乐更胜一筹。

  三白素心君子,能得此灵秀佳人,可谓缘法不浅的绝配。东坡先生若是晚生几百年能与之交游,定也要艳羡吧。闻说芸娘的莲花茶,怕更要长叹昔年诗句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