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年表简编等
缘 起
约一周前,将超星版《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中所附“超长篇”陆羽传记摘要转成JPG且校成文本,欲将其缩为“简传”,附于上月始成的集注本《茶经》后,作为附录。然此“摘要”亦足有百余K,内容虽奢,文风更侈,杂乱无章;同一句话,前后竟反复出现多次,且详略不一;中间甚至还有变相的广告,实难忍受。耗时几日,勉力将其整理、删除至30多K,仍觉不妥。
前日于网上得《茶圣陆羽生平介绍》(changchun.chinese.com/can/cdycwh-cslyspjs.htm)
于《陆羽中晚年的行止》(changchun.chinese.Com)二文,获益转多,亦无法将其与“超长篇”陆羽传一并“化零为整”。
一筹莫展之际,忽福至心灵:以表代传,可乎?既萌此念,转复着手,虽资料奇缺,亦于二日内完稿矣。表成之际,“超长篇”陆羽传已由百余K锐减至不足8K,该书著者,自当得起灌水高手之名。
是表错漏必有,米少难炊,仅得“表”粥,非余之过。如可检索《全唐文》……唉。
说 明
1.《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2.网文二篇:《茶圣陆羽生平介绍》、《陆羽中晚年的行止》(佚名)
3.陆羽诗及与友人酬唱小集(含唐人咏陆羽诗)(前日自电子版《全唐诗》中辑得)
4.《唐才子传》(周本淳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初版 定价3.25元)
5.《中国书画》(文物教材)(杨仁恺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90版,98年印 定价30.2元)
年表共四部分,分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年间事,内容多半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苦苦”辑得,因是书前后错乱不一,引用时往往仅可转诉,无法另加引号。凡可加引号处,均简注为“《大观》云”。引自两篇网文者,亦尽量注明引自何文,以便查对。
陆羽(733—804)年表简编
一、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24岁前)
开元二十三年(735):3岁。因貌寝遭弃于湖北天门县西门外,为龙盖寺主持智积(俗姓陆)
收养,受戒为僧十年,号“法海”。《大观》:智积…约于开元至
墓建于龙盖寺侧,并随之易寺名为‘西塔寺’…智积禅师被尊奉为
开元二十九年(741):9岁。始学文,心慕方外。因智积嗜茶,自幼为其侍茶,耳濡目染,
天宝三年(744):12岁。不肯一心向佛,与智积辩,积不能屈,迫以贱役。
天宝四年(745):13岁。逃离龙盖寺,入戏班为伶人。
天宝五年(7.6)七月:14岁。李齐物贬为竟陵太守,初识陆羽,对其甚为激赏,助至
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苦学五年余。
天宝十或十一年(750-751):18-19岁。学业就,遨游四方,沿江淮访茶品泉,凡五年。
天宝十一或十二年(751-752):19-20岁。李齐物返京。崔国辅(678-755)因王鉷案,
贬为竟陵司马。《大观》一书据陆羽《自传》中“出守
竟陵郡”一句推断,李齐物调离后,竟陵太守位缺,故
崔国辅改任竟陵太守。崔与羽为忘年交,凡三年,“谑
笑永日”,相与较茶,别时赠以白驴、乌犎。
天宝十五年(755):23岁。仍浪迹江湖间。五月,安禄山陷长安。七月,李亨即位,
改元至德。是岁崔国辅卒。
至德元年(756):24岁。自陕渡江,孤鸿避乱。至吴兴(湖州)。是年起,于江南漂泊
凡四十八年载,剑胆茶心,至死不渝。始撰诗书,凡五年,761年总成。
至德二载(757):25岁。至吴兴乌程县杼山妙喜寺,与皎然为忘年生死交,友情历四十
载而未褪,亦识妙喜寺僧灵彻。寓居妙喜寺三年。
乾元二年(759):27岁。往江苏茅山访茶。
上元初年(760):28岁。至太湖,访无锡水,后撰《惠山寺记》。返吴兴,结庐苕溪(妙
喜寺东南),扁舟往来于名僧高士之间。始撰《自传》。戴叔伦、李冶、
孟郊等或自是年起相继与羽结识。期间曾小别吴兴,赴南京栖霞山访茶,
与丹阳皇甫冉兄弟相往还,并于运河边鱼竿村建造寓所,以此为中心,
游历扬州、镇江等地,鉴泉较水,然未详其为何年。冉有《送陆鸿渐栖
霞寺采茶》诗,冉弟曾亦有《陆鸿渐采茶相遇》诗。皎然曾有《往丹阳
寻陆处士不遇》诗。
网文《陆羽中晚年的行止》:“…据隆庆《丹阳县志》记载,仅玄宗天
宝的十余年间,丹阳举进士的就有…皇甫曾、…皇甫冉等多人。此外,
与陆羽友善的权德舆,也家居过练湖。因此,皎然《往丹阳…》诗,说
上元二年秋(761):29岁。《自传》脱稿,云:“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
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
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
《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
三、代宗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年间(30~46岁)
宝应元年(762):30岁。陆羽之知遇者李齐物卒。据《大观》,是年起,陆羽以吴兴为中
心,历时两年,为《茶经》定稿而对湖、常、苏、杭、越、润、明、婺、
宣等州县考察,并在长城县(今长兴)顾渚山、义兴县(宜兴)唐贡山
等茶山种植茶园,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写进《茶经》里的顾渚紫笋、会
稽仙茗(即铸雪花?)、杭州灵隐、天竺所产之茶(即龙井),和宜兴阳
羡茶等一批唐代名茶,大约都是陆羽在这一时期经实地考察研究、品鉴
之后补入《茶经》。
另,耿湋《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中有“顾渚入晨烟”句。
宝应二年(763)至大历初(769):31-37岁。在润州江宁县龙山或常州无锡龙山有过
临时寓所,皎然有《赋得夜雨空滴阶送陆羽归龙山
同字》诗。期间,皇甫冉某年春卧病于太湖某别墅,
陆羽自某地来探望,皇甫冉作《送陆鸿渐赴越并序》。
网文《陆羽中晚年的行止》云,据此诗可知陆羽探
访皇甫冉后,即前往越州(今绍兴)访问“尚书郎
鲍侯”,或会“顺便游览杭州”,陆羽《会稽东小
山》诗亦为陆羽到过越州之证。
广德二年(764):32岁。据《茶经》,是年陆氏风炉始成。寓居太湖,或为该年始,
凡二十余年,至785年止。
永泰元年(765)至大历二年(767):33-35岁。自吴兴至常州义兴(宜兴)君山访茶。
网文《陆羽中晚年的行止》:“宜兴和长兴山水
曾置寓于此的记载。”
大历三年夏(768)至四年春(769):36-37岁。皎然的苕溪草堂建成于吴兴府南,距陆羽
760年所建苕溪草堂三十里。皎然《苕溪草堂自大历
三年夏新营泊秋及春弥觉境胜因纪其事简潘丞述汤
评事衡四十三韵》诗曾纪此事。
大历五年(770):38岁。皎然邀陆羽入住新建之苕溪草堂。皇甫冉约于该年卒。
大历七年(772):40岁。据颜真卿(709-785)《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文“大
历壬子岁真卿叨刺湖州”句,是年颜始入吴兴,初识陆羽,恐亦在该
年。与张志和结识,或亦为该年。
大历八年(773):41岁。入颜真卿幕,与皎然、周愿等五十余人共颜真卿编《韵海镜源》。
期间常参预由颜真卿主持的宴游、联唱活动,结成《吴兴集》十卷。
《全唐诗》中存《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等诗。冬十月二十一日,
陆羽设计、颜真卿出资并题额、皎然赋诗(《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
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之杼山“三癸”亭落成,号为“三绝”。亭未成
时,羽曾寄桂与颜,颜赠以《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
大历九年(774)至十三年(778):42-46岁。张志和或卒于此五年间。
大历十年(775):43岁。颜真卿助陆羽建成“青塘别业”,或称之为“陆羽新宅”。
大历十年或十一年(775-776):43-44岁。皎然曾访,作《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诗。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45岁。颜真卿返进京。
大历十二至十三年(777—778):45-46岁。在君山建临时结庐隐居。皎然曾访,作
《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诗。
《湖州府志》:“陆羽别业在青塘门外。”《中国茶
文化今古大观》一书据皎然此诗推断:青塘别业应在
君山(义兴)之阳,罨画溪之畔,而非“青塘门外”;
青塘村,引皎然约于775年后所作《寻陆鸿渐不遇》诗
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句为证,云:“因这时
陆羽已在湖州青塘村建立宅院,故…将常州义兴…草庐
名以青塘别业”。
四、德宗建中、兴元、贞元年间(47~72岁)
建中元年(780):48岁。《茶经》约于该年付梓。
建中年间(780—783):48-51岁。诏拜太子文学,辞;改任太常寺太祝,亦辞。此
事或在大历末。
兴元元年(784):52岁。李冶(李季兰)因呈诗曾于长安潜即皇帝位、立国号大秦、
改元年号应天的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杀。陆羽760年于苕溪结庐后,
李冶曾与皎然、陆羽等往来。《唐才子传》云:“李冶时往来剡中,
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还
捧旧花归。…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李冶病中,感陆羽探
问,曾作《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陆羽《会稽东小山》诗似有
伤李冶之意。《大观》一书认为,李冶“同陆羽经常往来剡溪幽会”,
陆羽隐居上饶,恐亦为昨日红颜故。有学者云:“李季兰比陆羽大
贞元元年(785):53岁。皇甫曾卒。颜真卿卒。陆羽别太湖寓所,至信州上饶隐居,
旋即营造新宅于府城西北,宅成时,孟郊来贺并作《题陆鸿渐上
饶新开山舍》诗。同治十一年《上饶县志》:“陆鸿渐宅在府城
西北茶山广教寺。昔唐陆羽尝居此,号东岗子。刺史姚骥尝诣所
居。凿沼为溟渤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
图经羽性嗜茶,环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为茶山寺。”
网文《陆羽中晚年的行止》云,期间,陆羽“曾顺信江经弋阳、余江等
地一直到过鄱阳湖滨”;亦到过抚州,戴叔伦《抚州…答陆太祝三首》
等诗可证:“戴叔伦,润州金坛人,…陆羽可能是戴叔伦领抚州时驻足
…的。因戴叔伦和权德舆的关系,陆羽寓江西时…结识了…萧瑜、崔载
华等…”;“据《上饶县志》,陆羽在萧瑜领洪州(今南昌)时,还曾
‘移至洪州玉芝观’住过”;“陆羽到过庐山,由其《题康王谷泉》诗
句可知。正德《南康府志》中记载:陆羽‘尝梦游庐山,后抵此,果如
梦中所见,欣然曰今非梦矣。’当时庐山属星子县,…《南康府志》星
子县‘井泉’中,还载有‘招隐泉,旧名六(陆)羽泉…《茶经》品为
天下第六泉’;‘谷帘泉…《茶经》品为天下第一泉’。”
贞元三年(787):55岁。李齐物之子李复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陆羽入李复幕,为从
事。 787-792年,周愿亦为岭南节度使从事,与陆羽结识,当在此时。
贞元四年(788):56岁。李复为江陵少尹、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在容三载。羽从之。
贞元六年至八年(790-792):58-60岁。李复重为岭南节度使,又征拜宗正卿,791年
离容州,赴岭南。羽从之。
贞元八年(792):60岁。重返吴兴青塘别业,闭门著书。
贞元九年至十八年(793):61岁。居苏州,是年起,长期寓虎丘,或许直至798年。
期间,皎然曾来访,有《访陆处士羽不遇》诗。
贞元十年(794):62岁。继续著书。李复任滑州刺史,周愿为从事。
贞元十一年(795):63岁。撰成《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游金盖山
(湖南南部),著《水品》一卷。网文《陆羽中晚年的行止》
云:“江西和湖南一度均属曹王皋所领。据考,江西幕设在南
昌,湖南幕即在长沙,从权德舆《送陆太祝赴湖南幕》‘此去
足湖南。”而怀素(725-785)为长沙人,颜真卿得笔法于张
旭,怀素又曾问问学于颜,间得张旭笔法。陆羽在入颜真卿幕
府后(773年),可能与怀素有过往来,陆羽既善书,(香港
将陆羽列入唐代书法家)该年入湖南,或当为旧友怀素作传,
时未详何年,姑列于此。唐陆广微《吴地记》:“陆鸿渐善书,
尝书永定寺额,著《怀素别传》。
贞元十二年(796):64岁。仍寓居虎丘,品泉种茶。
贞元十三年(797):65岁。李复卒于任内。
贞元十五年(799):67岁。回吴兴,或因知皎然将圆寂事故。
贞元十六年(800):68岁。皎然约于该年卒。
贞元二十年(804):72岁。陆羽逝于吴兴。《大观》一书据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
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推断,陆羽葬于“杼山妙喜寺前、苕溪之滨,也
许…三癸亭附近”,与皎然塔毗邻。
22.53 03-10-4;10:50 03-10-5;12:51 03-10-5;16:20 03-10-5;17:59 03-10-5肖毛
陆羽诗及与友人酬唱小集(含唐人咏陆羽诗)
说明一
以下诸诗(文),略分五类,均自电子版《全唐诗》中辑出,按各卷顺序编排。其中必有错字,录而不校(仅更正几处明显错字),因懒于翻检《全唐诗》耳。其中,《送陆鸿渐赴越》序,各笺注及说明,皆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中录出。——肖毛16:15 03-10-3
说明二
昨费时半日,自电子版《全唐诗》中将陆羽及友人诸诗辑出并分排;今晨忽见“中国文艺网”,内收《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对陆羽及其友人诗文已做查考,早知如此,何必昨日!该文第一节“《全唐诗》中涉及陆羽的篇目”云:
“据大略统计,《全唐诗》中陆羽的称谓,在诗题中就有陆羽、陆鸿渐、陆处士、陆太祝、陆山人、陆三山人等不同记载;至于署名和诗文中的称呼,除上述之外,更有季疵、陆季疵、疾、鸿渐、竟陵子、陆生、陆三、陆文学、陆居士等种种称法。…现将陆羽友人赠寄他的和他与友人联句的诗目分别抄录如下:…戴叔伦:《岁除日…敬酬陆山人二首》…”
阅毕,与余昨日辑录诸诗及联句核对,知权德舆、戴叔伦诗均为我所漏辑,然电子版《全唐诗》中,仅存一首戴叔伦《岁除日…敬酬陆山人》诗,未得其余。
皎然诸诗中,《远意联句》…等四首亦为我所略,因电子版中对联句作者称之为:“疾(失姓)”,虽陆羽“一名疾”,有据可考前,亦未敢擅定。今既有人持此为陆羽说,始将此四首联句摘要收入,作为附录。
皎然另有一首《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该文内未收,不知孰是,故亦列入附录。其余诸诗,昨日已入吾彀中矣。两相比较,余虽有漏辑,幸不多也。
《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第二节“唐诗中载及的陆羽友人”云:
“…在《全唐诗》中,我们也能发现有五六十人的一个陆羽友好图谱。…在现存资料中能够查见的,就这十人。…《全唐诗》中…与陆羽联句的友人还有…郑述诚、崔子向等近40人…还有陆畅、韦早、权明府(失名)、萧瑜和崔载华等10人。…《新唐书•萧颖士传》中,还找到了他儿子萧存在湖州和陆羽等一起‘讨摭古今韵字所原’,所著数百篇的记述。又如韦渠牟,…在…《唐诗纪事》查到了他‘与竟陵陆鸿渐、杼山僧皎然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等记述…在张志和的传记中,同样也找到了…这些例子说明…陆羽在所谓隐居期间,与如此众多的友人交往…实际是隐而不隐。”
此说甚异。萧存同陆羽等“讨摭古今韵字”事,张志和事,皆可信;韦渠牟等“近40人”与陆羽联句,多乃应酬之举,何足为据。陆鸿渐一生桀骜,“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怎可得友“五六十”?除李齐物等知遇者外,羽之挚友,皎然等三、四人耳,余者恐仅为点头之交。即陆羽确“与如此众多的友人交往”,亦不可说“隐而不隐”。古来诸帝,虽阅人无数,然皆寡居一处,挚友无几,如此方符“隐而不隐”之实。而陆羽既未曾出仕,便可名之为“隐者”。
15:28 03-10-4肖毛
A 陆羽诗小集
1.《歌》(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此歌)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①;
惟羡西江水②,
笺注及说明:
清代《古今国书集成》茶部收入时,题作《陆羽六羡歌》。…收入《唐国史补》时…字句稍异,亦有小序:“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其略云……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罍。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①“省”、“台”:古代中央官署名。
②“西江水”:竟陵县城南天门河之水,为汉水支流,因其为西北东南流向,故称西江水。
③“金陵”:此诗在收入《唐国史补》时作“竟陵”,陆羽可能将“竟陵”与“金陵”并用,均指其家乡。
2.《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卷308-8)
3.《句》
辟疆旧林间,怪石纷相向。(玩月辟疆园,见《纪事》);
绝涧方险寻,乱岩亦危造。(见《海录碎事》);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题康王谷泉,见《统志》)。(《全唐诗》卷308-9)。
注:《陆羽著作补遗》(chinatea.myrice.com/people/sxzz-1.html)云:“《全唐文》陆羽名下,共收集陆羽文章四篇:《游慧山寺记》、《论徐颜二家书》、《陆文学自传》、《僧怀素传》”。
B 皎然酬寄陆羽诗小集(含联句)
1.《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
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崔子向)。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皎然)。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崔子向)。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皎然)。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跼(崔子向)。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皎然)。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崔子向)。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皎然)。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崔子向)。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皎然)。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崔子向)。印围水坛净,香护莲衣触(皎然)。捧经启纱灯,收衽礼金粟(崔子向)。安得扣关子,玄言对吾属(皎然)。(《全唐诗》卷794-7)
2.《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
共载清秋客船,同瞻皂盖朝天(卢藻)。悔使比来相得,如今欲别潸然(卢幼平)。渐惊徒驭分散,愁望云山接连(皎然)。魏阙驰心日日,吴城挥手年年(陆羽)。送远已伤飞雁,裁诗更切嘶蝉(潘述)。空怀鄠杜心醉,永望门栏脰捐(李恂)。别思无穷无限,还如秋水秋烟(潘述)。(《全唐诗》卷794-15)
3.《重联句一首》
相将惜别且迟迟,未到新丰欲醉时(卢幼平)。去郡独携程氏酒,入朝可忘习家池(陆羽)。仍怜故吏依依恋,自有清光处处随(潘述)。晚景南徐何处宿,秋风北固不堪辞(皎然)。吴中诗酒饶佳兴,秦地关山引梦思(卢藻)。对酒已伤嘶马去,衔恩只待扫门期(×惸)。(《全唐诗》卷794-16)
4.《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全唐诗》卷815-29)
5.《访陆处士羽(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全唐诗》卷816-26)
6.《赠韦早陆羽》
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全唐诗》卷816-41)
7.《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①。缮亭历三癸,疏趾①邻什寺。元化③隐灵踪,始君启高致④。诛榛⑤养翘楚⑥,鞭草理芳穗。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⑦ 。龙池⑧护清澈,虎节⑨到深邃。徒想嵊顶⑩期,于今没遗记。(《全唐诗》卷817-1)
笺注
① 列岑:岑,山小而高。萦左次:是指亭建在山之右,而亭左相依一座座高耸秀丽的山峰。
② 疏趾:踪迹。《高士传》:“仰颂逸民,世追芳趾。”此指僧俗人众经过寺院登游三癸亭时留下的足迹。
③ 元化:寓指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界的归宿。…从字面意解是,今日来游三癸亭的高人雅士,也总有一天会“元化”得无影元踪的。
④ 高致:高尚的品格或情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干还,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晋书•稽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
⑤ 诛棒:剪除荆棘。《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⑥ 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诗经•周南汉广》:“翅翘错薪,言刈其楚。”…诗中翘楚意谓,当亭苑四周剪除了荆棘,这里新育植的花木会生长得逾加秀美。
⑦ 卫法、佐游二句:是纪述以袁高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刺史为首的文武官员…。
⑧ 龙池:唐时池名。亦曰龙庆池。原在唐京兆长安东南,明皇为诸王时故宅。井溢为池,后曰龙池。
⑩ 嵊顶:嵊,本为山名、县名,均在今浙江省。其字意可为演申为“四山之合”之意。皎然用“嵊顶期”是说竟陡然想到自己…“圆寂”之时,恐怕也要坐在四面相合、顶上再覆一山的墓塔之中。…之所以要把“三癸”胜境纪述如此详致,是唯恐总有一天“嵊顶”之期将会到来,…即使如此,亦不引为憾事了。
8.《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
应难久辞秩,暂寄君阳隐。已见县名花,会逢闱氏粉。本自寻人至,宁因看竹引。身关白云多,门占春山尽。最赏无事心,篱边钓溪近。(《全唐诗》卷817-14)
9.《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
素风千户敌,新语陆生能。借宅心常远,移篱力更弘。钓丝初种竹,衣带近裁藤。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柳阴容过客,花径许招僧。不为墙东隐,人家到未曾。(《全唐诗》卷817-55)
10.《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
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西林可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全唐诗》卷817-62)
11.《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全唐诗》卷817-66)
1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全唐诗》卷817-68)
13.《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剑池留故事,月树即他方。应世缘须别,栖心趣不忘。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全唐诗》卷818-45)
14.《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全唐诗》卷820-15)
附录
附1.《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待考)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全唐诗》卷817-53)
附2.《远意联句》
家在炎州往朔方(疾,失姓),岂知于阗望潇湘(澄,失姓)。曾经陇底复辽阳(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严伯均),烛龙之地日无光(疾,失姓)。将游莽苍穷大荒(皎然),车辙马足逐周王(严伯均)。(《全唐诗卷》794-11)
附3.《暗思联句》
斜风飘雨三十夜(疾,失姓),…迹灭尘生古人画(皎然)。(《全唐诗卷》794-12)
附4.《乐意联句一首》
…万里乡书对酒开(皎然)。子孙蔓衍负奇才(疾,失姓)…(《全唐诗卷》794-13)
附5.《恨意联句》
同心同县不相见(疾,失姓),…莫听东邻捣霜练(皎然)。《全唐诗卷》794-14)
(13:21 03-10-4肖毛补)
C 颜真卿与陆羽等人联句诗小集(含题赠)
1.《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杼山多幽绝,胜事仍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①三癸亭,实为陆生故。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③。山僧狎猿狖④,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⑤,傍瞻戴颙⑥路。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全唐诗》卷152-1)
说明及笺注:
颜真卿第二次登杼山,游“三癸”亭时所作。“杼山多幽绝…淹留恨晨暮”这四句诗正说明,颜公于“三癸”亭虽题匾额,但无诗作,唯恐会成为千古憾事,所以重游“三癸”,赋诗抒怀。
② 古渡:三癸”亭建在杼山妙喜寺旁,下临苕溪古渡口。
③ 桂枝蠹:《吕氏春秋•达郁》:“树郁则为矗。”
④ 狖:黑猿或长尾猿。
⑤ 何楷台:即何楷钓台,在杼山悬崖之下,苕溪之滨,从“三癸”亭上俯视可见。何楷,晋人,曾任吴兴太守。
⑥ 戴颙(378—441):字仲若,东晋末、南朝宋初人。善琴、工书。尝游吴下,当地人为其筑室、聚石、植林、开洞以居;颙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宋文帝屡征不就。戴颙路:以戴颙命名的道路,在乌程妙喜寺旁。
2.《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全唐诗》卷152-2)
3.《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颜真卿)。…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皎然)。…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羽)。…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崿)。(《全唐诗》卷788-3)
4.《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颜真卿)。…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陆羽)。…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皎然)。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李崿)。……(《全唐诗》卷788-4)
5.《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陆羽)。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颜真卿)。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皎然)。(《全唐诗》卷788-5)
6.《又溪馆听蝉联句》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陆羽)。当斅附金重,无贪曜火明(颜真卿)。…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皎然)。(《全唐诗》卷788-6)
7.《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喜嘉客,辟前轩。天月净,水云昏(颜真卿)。雁声苦,蟾影寒。闻裛浥,滴檀栾(陆羽)。欢宴处,江湖间(皇甫曾)。卷翠幕,吟嘉句。恨清光,留不住(李崿)。高驾动,清角催。惜归去,重裴回(皎然)。露欲晞,客将醉。犹宛转,照深意(陆士修)。(《全唐诗》卷788-10)
8.《七言重联句》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颜真卿)。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颜真卿)。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皇甫曾)。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皇甫曾)。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李崿)。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李崿)。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陆羽)。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陆羽)。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皎然)。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何(皎然)。(《全唐诗》卷788-11)
9.《七言醉语联句》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覆车坠马皆不醒(颜真卿)。倒著接×发垂领(皎然),狂心乱语无人并(陆羽)。(《全唐诗》卷788-23)
D 皇甫曾赠别陆羽诗小集(含挽诗)
1.《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全唐诗》卷210-13)
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全唐诗》卷249-80)
3.《送陆鸿渐赴越》
序:君自数百里访予羁病,牵力迎门,握手心喜。宜涉旬日始至焉。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余兴未尽,告去遐征,夫越地称山水之乡,
辕门当节……之重。进可以自荐求试,退可以闲居保和。吾子所行,盖不在此。尚书郎鲍侯①,知子爱子者。将推食解衣,以拯其极。讲德游艺,以凌其深。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吾是以无间,劝其晨装。同赋《送远客》一绝:
行随新树深,梦隔重江远。迢递风日间,苍茫洲渚晚。(《全唐诗》卷250-44)
笺注:
① 鲍侯:即鲍防(723—790),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善词章,笃志于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官至河东节度使、江西、福建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工部尚书等职。763—769年在越,时任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鲍防是一位赏识贤才之士,江南文士往依者甚多。陆羽赴越,即前往拜谒鲍防。
4.《哭陆处士》
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全唐诗》卷210-10)
E 戴叔伦题赠陆羽诗小集
1.《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
求理由来许便宜,汉朝龚遂不为疵。如今谤起翻成累,唯有新人子细知。
贫交相爱果无疑,共向人间听直词。从古以来何限枉,惭知暗室不曾欺。
春风旅馆长庭芜,俯首低眉一老夫。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全唐诗》卷274-66)
2.《岁除日推事使牒迫赴抚州辨对留别崔法曹陆太祝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敬酬陆山人》
上国杳未到,流年忽复新。回车不自识,君定送何人。(《全唐诗》卷274-36)
F 权德舆题赠陆羽诗小集
1.《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共看昨日蝇飞处,并是今朝鹊喜来。
鹤发州民拥使车,人人自说受恩初。如今天下无冤气,乞为邦君雪谤书。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遮莫雪霜撩乱下,松枝竹叶自青青。
(《全唐诗》卷322-10)
2.《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
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去佳句多,枫江接云梦。(《全唐诗》卷324-32)
G 其余唐人赠、咏陆羽诗小集(含句)
1.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全唐诗》卷376-18)
2.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饶彼草木声,仿佛闻馀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全唐诗》卷379-24)
3.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全唐诗》卷129-37)
4.刘长卿《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全唐诗》卷148-54)
5.耿湋《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耿湋)。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陆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湋)。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耿湋)。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陆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耿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陆羽)。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耿湋)。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陆羽)。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耿湋)。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陆羽)。(《全唐诗》卷789-15)
6.李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全唐诗》卷805-1)
7.齐己《过陆鸿渐旧居》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全唐诗》卷846-7)
8.皇甫曾《陆鸿渐采茶相遇》
千山待逋客,香若复丛生。采茶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然灯夜,相思一磬声。(该诗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中录出。)
9.周愿(句)①
愿与竟陵陆羽,尝佐岭南连帅李复②幕府。后愿刺竟陵,则复已捐馆,而羽已先谢。复父齐物③先亦为竟陵守,愿因为七言诗陈事。(见《方舆胜览》)
笺注:
①周愿:唐汝南(今属河南)人。于大历八年、九年曾在湖州参预…《韵海镜源》总校工程。德宗贞元三年至八年为岭南节度使从事…约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任竟陵刺史。
②③李复(738——797):字初阳。唐京兆长安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李齐物之子…贞元十三年卒…。
④“八十年前棠树阴”:赞扬当年李齐物任竟陵太守期间…遗惠爱于竟陵人民…。李齐物于天宝五载(746)从河南尹贬竟陵太守的时间至周愿任竟陵刺史(816),…首尾只有七十一年…“八十年”只是概数。
附: 周愿《牧守竟陵因游西塔著三感说》文小辑:
(该文收于《全唐文》,因无处检索,故仅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中辑出四条。)
1.羽,字鸿渐。百氏之典学,铺在手掌,天下贤士、大夫,半与之游。加以方口谔谔,坐能谐谑,世无奈何。文行如轲。所不至者,贵位而已矣。
2.愿频岁(数年)与太子文学陆羽同佐公之幕。兄呼之。羽自传竟陵人。当时羽说,竟陵风土之美,无出吾国,予今牧羽国,忆羽之言不诬矣。
3.而愿才貌单薄,亦为刺史…以散拙忝公先人之州,往为子僚,今刺父郡。悲夫陇西也。 4.我州之左,有覆釜之地,圆似顶状,中立塔庙,篁大如臂。碧笼遗影,盖鸿渐之本师像也。悲与似顶之地,楚篁绕塔,塔中之僧,羽事之僧。塔前之竹,羽种之竹。视天僧影泥破竹,枝筠老而羽亦终。予做楚牧,因来顶中道场,白日无羽香火。遐叹零落,衣援楚风。
说明:
周愿在其受命来陆羽家乡竟陵郡当刺史上任之初游西塔寺,触景生情,追怀往昔他同陆羽等人交往际遇时,书写了这一节有关龙盖寺、智积禅师和陆羽经历的珍贵史料。
…从周、陆于787年在岭南李复幕府任从事起,至816年周刺竟陵恰好首尾三十年…。…受命为竟陵刺史,来到了陆羽的故乡;这又恰恰是…李齐物太守的任所。人世间的这一巧合际遇,颇令周愿产生感奋之情。
竟陵龙盖寺…早已荡然无存了。…文中,除说明他同陆羽与扶风马总三人在岭南李复…幕府同为“幕下宾”之外,…还记载了…智积禅师圆寂后…被尊为‘竺乾圣人’,以及陆羽晚年信奉佛教,被后人祀以香火等重要史料。
16:50 03-10-3初辑;15:38 03-10-4补辑
《陆羽自传》小辑
说明:该文名《陆文学自传》,《全唐文》卷四三三收,《文苑英华》亦收,但我永远买不起这种大部头的书,在网上又没有检索的条件,只能从《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中一条一条,甚至半条半条地辑录,拼接。后又自“中国文艺网(茶文化)”( 条,计千余字。文后所附纪年及陆羽当时的年纪,来自我辑出的“陆羽年表”。
18:48 03-10-5肖毛
1.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为人才辩笃信。
2.始三岁,惸露,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属学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为孝乎?羽将授孔孟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 (时约744年,12岁。)
3.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汙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4.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约745年,13岁。)
5.作诙谐数千言。
6.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
7.以我们人多,今从尔所欲,可缉学工书。(5-7条即约在745年,13岁,为伶人)
8.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道。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
9.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8-9皆约746年,14岁)
10.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郡。与之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函一枚:“白驴、乌犎牛襄阳太守李…见遗。文槐书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己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751-752年,19-20岁。)
11.多自用意……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12.朋友规谏,豁然不惑。
13.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宴谈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760年,28岁)
14.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756-757年,24-25岁)
15.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16.少好(一作九岁)属文。多所讽喻。见人为善,若已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761年,29岁)
21.19 03-10-3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