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水晶,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哪个更好,主要看楼主的爱好去买。并不用太在意。如果是用语辟邪的话,中国人比较习惯用玉。
水晶常常也被翻译成为石英(Quartz),其实在物理性及化学性上,二者是相同的东西,只是水晶比普通石英的纯度要高得多。
基本上,水晶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二氧化硅(SiO2硅(Si)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分65%以上的最主要矿物;水晶的硬度介于玻璃和钻石之间。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压力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
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当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红是每天0。
8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驳和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ouartz),通常被切割为花?片(Chip8)供作电子、计算机、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Ouartz. Cultured 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
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需3厘米左右,即30mm,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直径lOcm(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天。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长成一颗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然水晶。
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辄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轴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
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请不要视为瑕疵。
玉:
和阗美玉,历代所宝。作为世界软玉之王,和阗玉在中华8000余年的玉文化史上占据统治
地位。本文从纯地质学角度对和田玉的形成予以分析,试图揭开长期蒙在和阗玉上的神秘面纱,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
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
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和阗玉形成的特点
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和阗玉的组成矿石为透闪石,但和阗玉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