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安排、家门口好学校、暑期生活……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民生访谈" ,说的全是你
今天(6月28日)上午,市教委主任王平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访谈节目,就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主持人:王主任,今年“在线教育”和“空中课堂”绝对是个热词。因为疫情关系,今年学生们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居家学习。这对市教委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王平: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从3月2日起,本市中小学正式启动了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了中小学生的居家在线学习。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上海基础教育的总体优势,给居家学习的中小学生最好的教育体验,我们集全市力量,精心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了100多个教学团队,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为基准,打造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学段、全学科的5000多花?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电视和网络等方式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近150万名上海中小学生播放。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对上海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都是一次巨大挑战和考验。
王平:我们确立了“一个平台、多种终端、多个渠道”“统一课表、自主选择、双师教学”“视频授课、先录后播、适时互动”等基本原则。从春节开始,同志们就一直在忙碌,我们成立了四支“战队”:(1)在线教学视频资源建设中心组团队,负责学科整体方案设计,指导备课和视频课拍摄;(2)教研员指导团队,负责备课指导,摄制现场把关;(3)授课教师团队,汇集本市基础教育名师、骨干教师等精兵强将,负责备课、授课;(4)专家审核团队,聘请高校教授和中小学正高级、特级教师领衔的优秀教师等,负责对视频课内容的正确导向和科学性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我身边有不少家长提到,在线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听到名校名教师的授课,学生很有收获。今后还会继续吗?
王平:通过在线教育的实践,我们感到:这对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全市所有的学校都看到了我们优秀教师讲授的优质课程,客观上促进了优质均衡。线上教学与互动的方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现代信息工具的了解和掌握,也客观上开辟了新的师生交流途径,有的孩子原先在线下教学互动中比较沉闷,但在线上交流互动中却非常积极,表现得很主动,发挥出了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和培育上海“空中课堂”这一品牌,继续录制秋季学期的有关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程,免费对外播放。非常感谢上海广播电视台,对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
主持人:这次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育”,对于上海教育来说,有些什么思考和启示呢?
王平:疫情防控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契机,推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上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线教育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就教师而言,可以有更多好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师的日常备课和教学工作。就学生而言,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预习和个性化学习。我一直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先复习再做作业,先预习再听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优质视频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尽快把挑战与经验,转化为数字化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发展动力,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与日常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下一阶段,我们将紧扣上海面向2035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育不同优势,将线上、线下教育在时空与方式上进行全面融合与整合设计,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努力从教学资源、实施载体、过程性测评、学习品质诊断、研究性学习支持以及个性化空间支撑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因材施教。
主持人:上海小学、初中、高中将分别于7月1日、7月8日和7月15日起放暑假。不少家长最关心的是:我的孩子除了做作业,还可以干些什么?去哪里可以参加有益身心的暑期活动?
王平: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今年大规模组织的线下集体活动可能会受限,因此,市教委联动了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未保办等多个部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我们推出了“2020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菜单”,内容涉及绘画、集邮、做小主播、唱童谣、非遗项目体验、学习沪语、亲子阅读、情景剧表演等,汇编手册近期将下发各学校;同时,中福会少年宫联合上海市学校少年宫联盟,协同300所学校少年宫打造的“云上学校少年宫”也即将上线各类有趣、有益的线上活动课程,家长和孩子可以关注“上海市学校少年宫联盟”微信公众号参加活动;;35所中职校已通过职业体验“云”平台提供了72个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职业体验项目,等着孩子们去报名;上海微校网站也将推出124门涉及公共安全、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心理辅导的动画课程,让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学知识、增见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除了市级层面提供的这些资源,我们也联合各方,动员各区、各街道等提供了500多个活动项目。
考虑到线下家庭亲子活动的需求,我们多部门联动,已建议各类市、区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场馆在严格防疫限制人流的基础上,专设向未成年人家庭免费开放的名额,让我们的孩子多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收获成长。
主持人:孩子们暑期居家,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增多,有时可能会发生亲子矛盾。市教委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锦囊妙计”送给家长?
王平:孩子们长期居家,更加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临近暑假,我们“上海微校网上家长课堂”刚刚上线了30多个面向不同年段家长的家庭教育微课和13个亲子活动项目,欢迎各位家长关注。
我特别想说的是:对每个孩子来说,漫长的一生里,学生生涯只是中间的一段旅程,在这段岁月里,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它不是校园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校园生活的唯一标准,更不会简单决定他未来的人生发展。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希望家长和老师们不只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更多看到他们的优点,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心理变化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护长容短,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在接下来的暑假当中,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增进情感,让孩子从你们身上感受到爱的温暖,让孩子们从你们身上汲取更多成长的力量。
关于劳动教育
主持人: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改变,人们减少外出,孩子们居家时间增多了。一些家长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劳动技能。对于这一现象您怎么看待?
王平:“德智体美劳”作为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一些青少年中也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一些家长在实际生活里还是有包办劳动的情况。对此国家很重视,进一步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孩子们开始了最漫长的一次宅家学习,市教委也抓住机会,从市、区到各校,都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引导孩子们走出书山题海,参与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班主任支招——特殊时期的劳动教育”活动,向学生发出了“假期劳动”的倡议,布置了“家庭劳动作业”,评选了“家庭服务小明星”等等。
主持人:对家长来说,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可能还是会缺乏具体的方式方法,这方面,王主任能不能支支招?
王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帮助家长给孩子讲好“劳动第一课”,不少学校开发了各类亲子劳动手册,不断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劳动教育能力,让家长不断教会孩子劳动新技能。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几个月里,孩子们撸起袖子干家务,纷纷当起了“劳动小能手”:一个拖把、一道美味、整洁的房间,成为爸妈朋友圈的一道道风景线!据我了解,在有关“在线教育”的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烹饪”是他们最喜欢的居家作业之一,这也说明:孩子们在亲历劳动过程中,不仅初步理解了平凡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也享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光荣和快乐。
希望家庭和学校能一起携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关于体育锻炼
主持人:因为居家时间的增加、运动量的减少,不少孩子复学复课后长胖了。要让孩子自觉锻炼、坚持锻炼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市教委在这方面有哪些对策?
王平:玩耍和好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而且体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有助于孩子强健体魄、增加心肺功能、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顽强拼搏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运动的冠军只有一个,但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运动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不怕输的优良品质,这就是体育运动的价值。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从帮助孩子们发现体育运动兴趣、选择和发展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逐步让孩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首先,我们不断丰富开设的体育项目,多开项目。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小学和初中开设7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高中阶段学校至少开设8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发展适宜的运动项目。同时,还将继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从项目体验中喜欢体育运动,并在体育运动中掌握运动技能。
其次,我们积极搭建展示和提升运动技能的平台,多打比赛,包括组织学生观看比赛。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们设计了分层分类的体育比赛活动体系,既有面向人人普及体验的,也有注重专项技能水平提高的,还有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的,尽可能让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参加的比赛,如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足球联赛、杯赛、国际邀请赛,各单项锦标赛以及夏令营等等。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参加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学生不仅数量逐年增加,水平也在提升,有的学生还在国家级、国际级高水平比赛中为上海和国家赢得荣誉。
最后,我们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运动技能。为了让青少年学生体验到运动技能逐步提升所带来的乐趣,增加获得感,激励他们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研发了足球等11个国内首部面向普通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下一个阶段,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从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经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在基础教育阶段能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
关于高中优质资源均衡
主持人:王主任,这两天正在进行中考。目前来看,市示范性实验性高中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远郊地区的优质高中较为缺乏。市教委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王平:目前来看,中心城区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数量确实大于远郊地区,但事实上全市所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年均向全市各区招生,近年来我们在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编排上,充分考虑了郊区与市区之间的平衡,目的就是让郊区学子也能享受到市级优质高中资源。
同时,加强郊区优质高中的建设工作也是我们近年来持续推动的工作重点,我们积极采取多项举措努力促进郊区高中建设,不断提升郊区高中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在特色高中创建工作中,我们注重城乡合理布局,在55所市级项目学校中,郊区达到24所,为郊区优质高中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一段时间建设,郊区特色高中项目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崇明城桥中学以艺术、体育为突破口,把普通生源培养得“不普通”,成为市民心目中的特色优质学校。
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为郊区举办高中助力,比如:华东师大附属周浦中学、上师大二附中等一批大学附属高中的诞生,既为郊区学子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让他们享受了大学资源注入高中教育所带来的种种“红利”。
同时,对于确有必要的郊区,我们也支持中心城区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赴郊区举办分校,包括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先后入驻郊区,为郊区带来了一批优质高中,更好地满足了郊区学子享受优质高中资源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以郊区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培育对象,重点在郊区创建一批鲜明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从而进一步提升郊区高中发展水平。
主持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中高考分别延期并较往年更为集中。今年的高考延迟到7月进行,除了时间上的变化,本市高考安排还有哪些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
王平:从考生角度上,所有考生须要在考前14天,如实测量自己的体温,并及时向自己的班主任或者报名所在区招办报告。考试当天,在考点入口处,需要进行现场体温检测,同时进行洗手消毒。在进入考场前,注意与其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尽量不要聚集,考试结束后,请所有考生根据所在考点的安排,分批错峰,有序离开。
主持人:万一考生在进考场前被检测出有发热症状,那么,该怎么处理?
王平:在考点入口处,被检测出有发热症状的考生,我们会安排他到考点事先设置的室外留观区域稍事休息后进行体温复测,复测结果仍有发烧症状,工作人员会将其领到专门考场进行考试。
我们的考场都会设置在通风良好、同学间能保持有效社交间距的标准考场内。
根据教育部的考务工作规定,结合本市的疫情情况,我们将对试卷进行全方位消毒,也请同学们安心参加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主持人:再过一周多时间,就是秋季高考了。不少考生家长很关心,天气炎热,防暑降温工作怎么做?考场里有没有空调?
王平:7月7日-9日,本市将举行2020年度秋季高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考防暑降温工作,要求为考生创造一个清凉的考试环境。本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财政、规划、电力等部门,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非教学时段,组织力量加班加点,确保在高考前,完成所有高考考场加装空调及调试工作。正在进行的中考,考生已经在安全、适宜的考场中参加考试。请家长们放心,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做好高考考场的防暑降温工作。希望考生和家长能以健康的状态、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预祝考生决胜考场,实现梦想!
关于民办中小学招生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主持人:今年还有一个牵动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事情,就是民办中小学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实施电脑随机录取。今年这一工作已经完成,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民办学校招生情况如何?过程是怎样的?
王平:今年,为落实中央和本市相关要求,我们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招生进行了改革,总结一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改革主要有三点:一是不测试、不面谈;二是公民同招;三是民办超额摇号。目前义务教育招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从已完成的情况看,今年招生工作总体平稳有序,88%的民办小学和77%的民办初中参加摇号,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报名录取比例分别为1.41.1和1.43:1,与以往大致相当。这与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等战略和举措是分不开的,家长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家门口的学校。今年民办摇号采用全市统一的摇号软件,摇号过程和结果接受公证部门的监督,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及学校家委会代表也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了公平公正。摇号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发送给报名的家长,并上传到入学报名系统,也在各区网站公布了录取结果。今年义务教育招生总体平稳有序,社会反响较好,这为以后开展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报考民办学校的毕竟还是少数,要满足更多家长的需求,还得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上海有哪些针对性的举措?
王平:上海始终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提供义务教育入学资源,公办学校数和在校生比例占绝对优势,这也体现了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履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职能。
近年来,本市采取多种措施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比如,我们全面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7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都进入了学区或集团,优质资源得到了共建共享;又比如,强力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一批公办初中办学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像静安区五四中学得到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大力支持,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口入学的学生回流率比原先提高了25%;再比如,加大优质师资流动,其中近年来已有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共103人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带动一大批学校师资队伍高起点成长。
为了办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下一步我们还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促进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一是持续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通过中期评估,进一步掌握126所公办初中的办学状况,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举措,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二是实施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通过管理、师资、教科研、评价考核等方面,促进学区集团走向紧密,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水平;三是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第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涉及76所郊区学校,整体效果较好,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第二轮申报,通过连续几轮实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办学差距;四是进一步促进优质师资流动,我们将把加强健全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纳入“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纳入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重要考量内容,并在编制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保障。
关于新增普惠性托育点
主持人:提到“幼有善育”,大家就会想到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问题。我们记得去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中有一项是由市教委、市妇联牵头的“新增50个托育点”,请问完成情况如何?
王平: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教委、市妇联共同牵头“新增50个托育点”的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托幼一体为主,充分整合资源,为本市3岁以下尤其是2-3岁儿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普惠性托育点的布点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区两级卫健委、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消防)局、财政局、公安局、住建委、人社局、规划资源局、物价局、税务局等很多职能部门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全市仍处于入园高峰的情况下,16个区克服困难,充分挖潜,2019年全年共计完成建设普惠性托育点56个,新增83个班级,提供1605个托额,其中托幼一体的托育点有50个(包括43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民办幼儿园),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6个。
主持人:普惠性托育点和托育机构的设立,解决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实际问题。市教委、市妇联今年将继续牵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市政府实事项目,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实事项目的完成进度吗?
王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托育服务工作,2019年9月,市委书记李强同志亲自召开托幼工作现场会,提出上海托育服务要完成体系构建的要求。2020年,市教委、市妇联继续牵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这一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年计划在全市16个区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共74个班级,提供1467个托额,其中托幼一体托育点占比86%。2020年普惠性托育点的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将着力解决中心城区的托育需求,力争今年做到市中心每个街镇建设一个普惠性托育点,再经过2-3年的努力,在全市所有有需求的街镇至少开设一个普惠性托育点。
目前,2020年50个普惠性托育点的具体布点已经全部确认完毕,正在建设的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建设进度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这项工作将严格执行市政府实事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完成”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防控防疫的标准对新增的托育点进行装修改造、添置相关设施设备,确保按时、保量、优质完成全年任务。
关于老年人居家学习
主持人:疫情背景下,很多老人无法出门,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很高。上海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王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居家学习的需求,2月3日,市教委依托上海学习网,精心打造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推出八大类线上精品学习资源。包括微课程6000多门、视频课近2000门、名家诗歌朗诵视频30个、“宅生活”休闲体育课程10门、以及网上体验基地、线上VR人文行走、健康大讲堂、科普防疫课程等,老年朋友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方式足不出户在家学习。6月2日,我们正式推出了“老年教育直播大课表”,并定期更新。老年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直播课程进行学习。
老年朋友可以通过“上海教育”官微、上海学习网及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查询“直播大课表”及直播方式,还可以通过上海学习网回看直播课程视频。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主持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特殊时间,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王平:对于本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专题部署、推进落实,千方百计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出台系列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2月21日,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做好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动员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各高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动作为,全力引导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有序招聘求职。3月14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出台激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5月30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主要从精准就业指导、返校就业实习、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工作督察等方面,落实促进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破解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瓶颈。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除了“天天有市场、周周有专场”的全天候网络招聘会,还有各行业条线为高校毕业生开辟就业岗位,如:国资部门拿出近1.3万个国有企业岗位定向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占全年计划招收数的53%;卫健部门最近新推出近3000个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组织线下专场招聘;民政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推出1000个“社工”专项岗位,成为新增量;组织部门统筹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录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倍;公务员管理部门提出本年度区级及以下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适当向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
主持人:除了上述举措,教育部门还拓展了哪些岗位可供高校毕业生应聘吗?
王平: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市教委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拓展岗位。一是教师招聘扩招计划。今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约5800个,据各区教育部门6月15日统计,目前已完成招聘数3800名,其中本市高校毕业生2700名。招聘工作绝大多数区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所以还有很多教师岗位等着高校毕业生去应聘。二是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计划。教育、科技部门正着力开发更多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上海高校已开发1093个科研助理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招聘。三是扩大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计划。上海有关高校正在积极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相关招生工作应在当年7月底之前完成,预计可完成近500个招生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在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增加等方面继续发力。另外,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线下招聘活动和岗位实习见习工作。也希望高校毕业生们抓住机会、尽快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发展。
主持人:在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亟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助推城市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上海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布局是怎样的?
王平:上海市政府2019年底颁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科学规划本市职业教育未来三年的布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构建上海职业教育新体系,做精中职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做实应用型本科,做好职业本科教育。
二是职业教育规划布局密切对接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家政、养老、托幼、酒店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