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及文(续)
《不论我从哪里来》
爱她
就爱她的家乡
爱生她养她的地方
不论我会从哪里来
来爱她
爱她的家乡
家乡的水
流淌的河
山与山歌
不论我从哪里来
我都会爱她
爱她的家乡
白桦林与风
山谷与草场
《 泽彼》
望风而起
面泽而歌
时兮
如逝水
达泽彼
余兮
欲北上
却望江
《 河与外婆家》
我不清楚将来
我希望它可以宽点
再宽点
《月下华尔兹》
我喜欢这样
像微雨后的晴天
暖风拂面
《望风与秋叶》
我会像风一样
我会走的
在翘首企盼
在山丘上 望着风
怎么飘零吹落的秋叶
我会像云一样
我会散的
不要等我
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
种子落下
就这样生长
它来到世上
它有一段时间
会望风 也会看云
《幽明的鱼》
蓝色的鱼
幽明的星空
缓缓的巡游
《想陪你去喝喝茶》
我想陪你去喝喝茶
埃及 东京
一半是因为我爱你
一边是油亮的棕榈
一边是有着倒影的椰林
这里水清沙白
我们谈谈海阔与风清
为你弹起D调的变奏
不要低头啊
不要忧愁
我的姑娘
我会牵着你的手
走过 雨与雷鸣
荷与枫叶
以及被雪覆盖的冬青
轻灵 轻盈
不管是走过的风
还是留恋屋檐的风铃
我想陪你喝喝茶
坐在木椅上
挽着你柔柔的发
《老屋的一面》
红砖屋在凉风的雪下
黑瓦
猪油拌白米饭
河蚌炖青菜
后门暗暗的凉风
透过雪天
当冰冻三尺
檐挂冰凌的时候
在前门
向阳的墙根下
《有蔺香的童年》
织席场屋顶的喇叭
板报表
黑底的白漆字
红墙黛瓦
暖暖的阳光
弥漫开空气里氤氲的蔺草香
呼啸的风与二指叉的说法
弟弟跟着姐姐走过
《 围夜》
宁静的夜
灯光洒下来
屋里
我听见雪落松枝的声响
围坐在四方桌旁
桑榆的合凑
安详的卯接
油油的不是清漆的闪光
是摩挲的岁月
小围兜 凉鞋
胡须用的手镊
白白的光洒下来
我捉住小黑猫
送它沿着门边爬上
没有惊恐
也没有慌张
我乐此不疲
当我用指尖轻触你的心房
木板鞋 小草帽
和着草香
看飘起了雨的太阳
悠悠
这是悠悠的夏日
《山楂树之恋》
天高云淡的
在碧绿的围山湖
给我你编的金鱼的小挂珠
天高云淡的
悄悄地跟着
这种的爱情
天高云淡的
是送你的山楂果冰糖和胶鞋
最后一次帮你裹一裹脚上的绷带
却都噙着泪水
妈妈说她也曾这么的痴情
这种的爱情
难以割舍的
看着屋顶的相片
你说你来了
穿着红衣服
滑下最后一滴泪
最后却还是伤了你
说好等你一辈子的
这种的爱情
不能等你一年零六个月了
不能等你二十五岁了
要等你一辈子
《梵音》
彷徨于凡世
只因为凡人
汲汲于众人汲
只因未了然
了然于己
了然于尘
了然于己之尘
为功名
或而为利
或仅迫于众人汲
只因未坦然
坦然于生
坦然于境
坦然于所生境
《古典爱情》
臆小姐佳情
妄作能相守
背书篓
恰迎面春风
却如今
不知哪般是非
多情应笑我
唯是
诺 诺 诺
《你没来的夏天》
骄阳似火
你打我面前走过
盼你来
恰若雨后的傍晚的天
虫鸣的风里
迎接满满的星辰
你不来
七月的流火不灭
我抱着西瓜
睡了一个夏天
蔺草下轻掩着砖的呼吸
你不来
我从树阴下走过
嘎嘎的小石子
碎了一个夏天
踏在我的光脚板下
一会儿搓在细末泥土里
蒸腾起的小河里的鱼草气
《 岁岁念》
又一度
夜放花?千树
新袄绛红袍
良辰今宵
爆竹声声鱼龙舞
新朋变故交
此景年年
岁岁念
《屋檐下的风铃》
我是屋檐下的风铃
摇响(遥想)你的梦
我青郁的麦穗
我亲爱的风
《天空的影子》
我从蒲公英的影子里
去仰望天空
那久违的感觉
淡淡的暮色
消缓了天空的蓝
好像伸手就能摘下云朵
我耳边就是吹过草叶的风
《雷和雨的婚礼》
天上的云啊
怎么走得这么匆忙
黑的白的有的被拉成丝状
径直赶往北方
是去参加雷和雨的婚礼么
漂浮在蓝色的天海里
乘着风张开云帆
我曾听过他们恋人般的私语
是要让北极星作证吗
发出太阳般的光
要不怎么让月亮引航
我能看到吗
我也要到北方去
在啊我去的北方能看到吗
邀请这么多的客人
见证 海誓山盟
忧郁的男孩
哭着说我吻了你
后来还讨厌你
我莫名,但感觉很好
你走了,叫我闭上眼睛
你带我回了家乡
在你说的地方我吻了你,你说没感觉
可嫉妒的人是我
我说讨厌你,让你走,甚至不许你看我的背影
东京大地震,你被倒下的房子压住,地裂了,我挂在边上那突出的钢条
你拉断了脊柱,向我爬去救我离开,我说你很美
你说感觉到了我的心,我说要一起走,你把我推开
大雨中我刨着废墟去找你,撕心裂肺
我们感觉着彼此的心,你为我过生日,我静静地离去,你也把自己定格
你看到机器人的你,你接受了记忆,爱上2008年的我
那时是2133年,你回到过去看我
《 堤岸 江滩》
衔着野菊花
我看天空走过的云朵
江堤下的池塘里
是晚风吹起的粼粼的水波
防洪林啊那浓密的水杉木
树下厚厚的落叶
传来不知名的鸟雀的啼叫
感觉扑鼻而来的是凉凉的
轮船在江上航行
传来呜呜的汽笛声
我看见风里划行的鸥鸟
滩边茂盛的芦苇荡
我得翻过高高的堤岸
厚厚的沙土坡
那被踩出来的路埂
才能去到那一头
去采深草里嫩嫩的芦蒿和野芹
不过也要小心
蜈蚣和毒蛇就潜伏在泥土里
在枯黄的豆叶下
这就是江边的岸滩
这就是堤岸的梦幻
《良人与她》
八百里加急
这是奔马送来的信
驿站挂起了悬灯
信上粘着三根鸡毛
马打着响鼻
喷出的热气在远处嘶鸣
我在塞外的沙场
盈盈的月光下
拉起满满的弓
激荡着铠甲的悲鸣
我们在厮杀
剑锋刺进身体
割断了肋骨
鲜血染红我的马
硝烟渐渐散去
白白的月光下
满地的影子
疲惫的心
婆娑的芦苇
盈盈的月
我想起远方的你
《花季雨季》
花朵绽开在
潮湿的雨季
像湿湿的你
顺着花滴下
滴下又被弹起
青绿的叶接住水滴
落进了泥土
这就是花季吧
开放在清柔的梅雨里
清香的是梅
温柔的是雨
一声声的雷赶着成群的雨
路过就落下
它们走得很匆忙
让太阳回答吧
穿着拖鞋
望着蓝天
踩在凉凉的水里
你站在我身边
《 落雨有声》
我把诗写在
落雨的枫叶上
和青苔一起送走湿湿的夏
接下来就会是秋天了
你会穿起毛衣吗
穿着毛衣
跺跺脚
在暖暖的傍晚
拣起一片枫叶
把它和云霞一起
夹进厚厚的书里
那是我
写给你的诗
《风里的幸福》
幸福的童年
满满的回忆
走在放学的路上
铺着小石子
嗒嗒的板鞋声
我能感觉到云霞的温度
树叶在秋天凋零
第一时刻
给我送来五仁的月饼
几个新认的汉字
黑黑的小铅笔
小鹿说秋天是红色的
我把书包从门缝塞进去
硬硬的田埂
我跑在童年的风里
《安静的夜》
我打开窗
让月光洒进来
风也跟着月光的脚步
吹来柔柔夜色
这是霜的世界么
那样的银白
诗人说
故乡与我是共一弯明月的
那里也是霜色的世界么
该有吹过豆叶的风吧
打扰了纺织娘的歌唱
和你数着满天的星星
《白鹭》
轻灵的风
像跳动的音符
树梢上驻足的
是白鹭
你张大嘴巴
惊讶这雪白的生灵
绸带般的翎羽
会不会是
江上吹来的云朵
落在这林海
这墨绿的林海
《白马 桃源》
我想有一匹白马
而我则穿着黑衣
来去于无灯的夜里
你喜欢粉白色系
白驹过隙
那桃源裂开的山体
我带你骑上马
进入这世外的桃源
是祖先留下的秘密
专为后来的你
我穿上粉白的衣
和你一起
在这桃源里
赏花 除草
放马 捉鱼
《苏州》
苏州啊
好像我在梦里见过你
吹着太湖的风
像雨一样滴落在屋檐
高高的山墙深深的屋宇
青苔趴在墙角
湿润的味道
是大户人家吧
我的心砰砰跳着
踮起脚尖
也想听到你的心跳
里面有鱼肠
我想我是勇士
想看看它的锋芒
如何的见血封喉
听说这是西施住过的地方
吴越之争英雄事
女子何以堪
流水洗去了血迹
沧海桑田
生产丝绸和鱼米
寒山寺的钟声
悠悠地传来
传入我轻轻的舟
《丁香》
一半是惆怅
一半是妖娆
风儿掠过树梢
那是云朵的欢笑
丁香
开在落雨的古巷
幽长幽香
幽香幽长
飘散着婉约
缠绵着柔肠
《 风筝》
风筝
飞在我身后的天空里
我很高兴它被线拴着
而线正攥在我手里
它是一只花蝴蝶
肚皮上画着吉祥的符印
正月的天气
松软的泥土里是青草的气息
青草长满沟渠
我仰着头
望着风筝
风筝悬在夕阳的风里
《紫百合》
紫色的水晶里
我看见一朵百合
它有着玉的纹理
它带着墨的颜色
就像温婉的你
你温婉的秋波
《窗 海》
我推开记忆的门
里面是一扇窗
我打开窗
外面是一片海
风吹过海面
吹扰我的窗帘
猫坐在窗台上
眯缝着眼
《落寂的我》
落寂的风啊
你可曾留意
云的形状
告诉我
那梦幻的紫色
是否也有玫瑰的香
《风摆过树叶》
风摆过树叶
卷起的是黄蝶
还是我的思念
是思念
这个季节前的
还是夏天
是细雨还是飞燕
是绿叶还是睡莲
风摆过树叶
摆来了秋天
摆来了我的思念
《 青柠》
风声
在雷雨里翻滚
屋里
我闻见
青柠的味道
《勇士与柔肠》
青盏莲
在水中央
悠悠蒹葭
一曲柔肠
燕太子丹
易水寒
勇士去兮
无归期
女为悦己者容
《雪儿》
我想有一只獒
它来自雪莲的故乡
我叫它雪儿
它有着白色的牙齿
白色的皮毛
我捧着它蓬松的脑袋想笑
那清澈的眼睛里
有我的影子
我爱在秋天
带它去抓野兔
在野草齐腰的荒地里
我爱看奔跑的雪
我爱在夏天
和它在开有睡莲的池塘里嘻戏
我爱看游走的冰
有一天
对我
是噩梦般的一天
因为
它来自雪莲的故乡
踏着风一样
扑向魔鬼的咽喉
鲜血浸染了它雪样的皮毛
它闭起了眼睛
我抱着它蓬松的脑袋
像它一样悲鸣
我送它回了故乡
那雪莲盛开的地方
让它和鹰一起飞翔
《我的花朵》
我也在天边陨落
当你化作
飘零的花朵
更不愿你
被岁月蹉跎
因为我会在天边
化成粉末
落在你身边
守护我的花朵
《又在康河》
一弯新月
碎在康河的柔波里
康河的水草
是否也像故乡的那样多情
缠绕我撑舟的青篙
我去接我的新娘
就在河边的金柳下
她来自故乡
《水仙》
水仙
低着头
垂着幽香的花
水水的
好像羞于说话
我凝视着你
想看清你的双眸
你却悄悄地扭过头
摆动浅绿的衣袖
《雨伞》
云罩着黑色的纱
却把雨变成珍珠洒下
落在我的伞上
又变成了水花
伞下的人儿都很惊讶
惊讶
落在掌心的
水花
《无灯的夜里》
无灯的夜里
我为你点起烛火
你托着下巴
看着发呆的火苗
我也托着下巴
却看着发呆的你
《童年的风里》
童年的风里
我追逐着云霞
迷失了回家的路
也是在风里
我看到秋叶在飘零
94
别竹西游记
余生于淮扬,磊落之人,尊师之垂范。即弱冠,长者谓余非池中物,当远游。然余已有钟情之人,自幼青梅竹马,此年已婷婷矣,
如玉之质,晶玲美丽,其影婉婉,芬芳动人。吾非浪子,知瑾晓瑜,立誓曰“归来之日,为迎娶之时。”
晨,微拂晓,旭日东升,吾登鞍上马,遂别竹西之佳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路西行,至岳阳楼之鄱阳湖畔,水波粼粼,云烟袅袅,吾感浩然之气。周游兮,荡荡然。即出关,天高远
而湛蓝,遥不见田地,唯胡杨林茂生于河畔。此地为咽喉,防强人,吾感之萧肃,古之边塞诗词常言从军之悲凉,余今深体之。国之不
存,何以为家,望我军常胜。又值冬日,余于一酒肆中品陈酿,握陶土之杯,屋外落雪纷纷,与崔刘姚李之友把酒畅言,渐至欢处,吾不
禁云:“环宇之内,朗朗乾坤,古有管仲之才,今有宋濂之士,吾辈皆为好男儿,当存鹏程万里之志,怀封侯拜将之心,待事业方成,衣锦还乡,乃不枉此生矣。”
少顷,吾酒醒,却思乡。此数年,如飘洋之舟,即在家,亦未从钘耒之事,至此,潸潸然。父母之高堂,竹马之青梅,遥祈,开泰,永祥。
毕业之际,余于某同学有感,谨以此文献上,其含全班人之姓名,以示留念。
剃头匠人陶氏
陶氏,淮扬人,生于民国,父母早逝,其兄姊养其成人。行三,因天性纯厚,亦称三呆。余闻之年幼之事甚少,疑有于寒冬之时打钱钮于河冰之上,此河为其屋后之塘沟,古河道一旁岔,半环之状,现世之冬寒不及当年,河冰难以承人之立。余觉之可惜,疑落水之古钱有数几。
至其年长,受乡人提携之淞沪为剃头匠,同行疑有一师弟,流半倭人之血,其身世孤苦,然同乡常关爱之,未使其苦感人世之凄凉,师兄亦如是。
学徒之详细,余知之甚少。然其年高时有感怀,余从其得学艺之苦。疑有一功如此练法,蹲马于前,膝上置两碗,注水于其内,握刀悬腕,亦置满盛之水于其上。后其下放回乡,以此为副业,亦可见其当年之功力,磨刀亦如是,一丝不苟,气定神凝。
时年,其品艺甚可,遂任其一小职,疑此时已解放,剃头之店转国营,店面甚大。时其工薪于城中之民尚不足挂齿,然于乡民可活如游鱼。然其妻未见之几何,疑,遂携女前往,欲问其故,终得之其多半予其兄,时其妻已有两女,生活贫窘,其妻怨之。此行,儿女得饱,甚乐,又取其工薪返,亦安。
后其下放,报名者为自愿,因其任一小职,思己应为表榜,遂回乡,锣鼓送之,然其妻甚怨,知其状之深意。回乡,遂从众人生产之事,其劳虽辛,然众人无别,幸其体健,经历困苦,五子均长成,并婚嫁,皆成家,其家风纯朴,能从各子之愿,尽其所能。
朝政转,人皆可得己之田而耕之,自食其力。生活稍逸,闲操其旧业,提包走巷。然亦因于此,人有所别,为谋生计,而从此地之风,忙时种田,闲时织席,家境稍转。其后又辅从养豚之业,产仔以卖之。久之以之为常,不觉苦,但觉累,可苦中作乐。其甚爱孙,其小子之独子,常予其零用,多为其技所得,其孙亦甚喜。五口之家,其乐融融。
然随时之渐久,众人之别亦渐甚,古语云“不进则退”,于宽裕之家难比之,其小子经乡人关照而南下,然亦从手艺之技,与剃头无异,甚辛劳。后其儿媳亦南下,从其小子,留其并其孙三人于家,孙得二老厚爱,亦感无所缺。其下放之资较离退之师兄弟薄,然持家尚可,食己田之谷,己畦之蔬,己棚之禽畜,其亦有渔性,喜张网捕钓,虽贫犹乐,其孙亦感如是。
然人之别日甚,其小子揣其于家多闲,又知其喜渔,遂说其学其兄,以笼捕鳝,购十笼予之,其先觉其多难,于沟埂间挖掘摆布有险亦累,然当得鳝,其甚喜,渔性涨,一发不可收,得鳝而卖之,其价尚可,亦喜。遂不辞劳苦从其事。然其年已高,虽体素健亦难抵湿热之毒邪,发湿疹,甚痒而流滋,所流之处亦生疹,其毒蔓延,几经医而难效,村人谓某处之医或可医此疾,
其遂往,服其药确有效,喜,然其毒深,服药八十有余疹方退。家人忧,嘱其养,然其觉闲闷,遂编捕鳝之笼以消之,然编笼之料已非竹,家人疑其触异物而干痒难耐,遂止之。退疹之药多虫蝎之品,取其以毒攻毒之意,然其年事已高,余私揣之不适。后,其病,食后则吐,家人疑其食过急,然亦有莫名之忧,遂携其诊之,医者诊为癥瘕,生于食道之内,已晚,难医。
小子决意医之,以尽孝道,然其术后羸弱,未几年卧而难起,全身痛甚,日渐瘦,小子望其命不久矣,遂建新房,望能圆其愿。其入新房,十日而去。时,其孙年十二,因其病久,虽伤心,然此事亦未出其所料,每望其状活而甚苦,心甚悲,此日终得解脱,了其苦吟之痛,故此日未嚎啕,村人议其状不解,或谓其年幼,实则其性善,私揣祖母尚在,可惜之以尽孝道。
匠人之妻陈氏
陈氏,生于民国,为匠人之妻,家境稍宽裕,然亦为农人。其村南北相邻,一古河道系之。自为人妻,生儿育女,从农事,下厅厨,种以菜蔬,饲以禽畜,缠麻织席,缝鞋补衣,辛苦操持。其人和善,品性纯惠。
其孙,其小子之独子,自幼得其厚爱,尤及其小子并其媳南下乃与其相依,此正值其孙求学之时,早起俱粥食,从未懈怠,至其近弱冠之年。其孙或有感,其母未可及之。
至其孙年十二,其与其夫并其孙三人相依,而后夫离,至此,确可言相依。其孙年渐长,亦渐觉其辛劳,遂常陪之,减其操持。散学晚归,或戏称“食之无味”,其亦言“待其母归,吾不侍之”,而老犬摇尾于旁,猫伏于履上。或闲无事,载其之江,滩有船厂,工人往来其间,见其沙观其锚,如有所感。其钱不设防,随用随取,但需相告之。担水种菜,除畦垄之草芥,常与。
其孙渐有所得,思之,求学多年,尽孝道可待矣,遂欣然。
然,如晴天之霹雳,其患疾,确诊之,亦为癥瘕,结于胃口,离食道无几。其孙愕然,叹或为天之戏,哀哀终日,视其渐瘦,不下水谷,默默相语,强抑其泪。或其知之,谓其孙,待其逝时当嚎啕,其孙默志之,然有疑。当日,千里奔丧,大嚎啕,泣不止,觉无旁人,以手相握,如感隔世。亦当日,其孙见人情之冷暖,察丧事之鄙夷,觉众人皆多余,唯己。潸潸然,悲戚戚,子欲养而亲不及。
其生于斯日,逝于斯日,终矣。
后,其父遗其一红纸之封,内二百钱,谓其曰“祖母遗之”。其不语,默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