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尚派演员有谁?
名列“四大名旦”的尚小云先生创立的尚派旦角艺术,以“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著称。他天赋极佳,嗓音宽亮,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为难能可贵。由于其声高劲圆亮,以刚为主,很适宜传统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春》《探母》等唱工剧青衣戏享名于时,故有"铁嗓钢喉"之誉。青衣一行,传统上多演"贞花?烈女",其唱法不仅要求清亮娇脆,还须有阳刚喷薄之音。尚小云在演唱上,直接继承了阳刚一派的传统,其后受陈德霖影响,于刚健中辅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发音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给人纵横捭阖、拔险攻坚的刚劲之美,传统青衣"节节高"的唱法,在他能举重若轻。尚派唱腔的特点,讲究攻坚碰硬,都以实音、真力转折,决不稍懈,同时又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处,则表现为酣畅淋漓,满纸云烟,不以纤巧取胜。尚派代剧目人物多为巾帼英雄、侠女,尚先生根据剧情采取了《文戏武唱》的方法,比如《昭君出塞》中,在表演昭君换马时,使用了一连串的“鹞子翻身”、“趟马”疾驰、“俯冲圆场”等繁难复杂的技巧,不仅符合人物剧情,也极大地提高了观赏性。但没有上佳的武功基础是来不了的。
尚派和同为“四大名旦”的荀派“娇俏柔媚”的艺术特色是截然相反的。
介绍了尚派艺术特色,就知道了要学习、继承尚派艺术对天赋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一条有力度、有高度的亮嗓,还要有很好的武功底子。毕竟尚先生早期是学刀马旦出身。能有条件习学尚派的演员毕竟少之又少。
第一:亲传弟子。
1:杨荣环。要说尚派传人,首推就是名列“四小名旦”的杨荣环先生。杨先生坐科恩师创办的“荣春社”,得尚先生真传,颇得器重,尚先生亲传《汉明妃》等拿手剧目。我曾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看过几出杨先生的戏,如《失子惊疯》、《银屏公主》等,最后一次看杨先生演出是《龙凤呈祥》,老艺术家合作专场,配演刘备的是哈宝山老先生,年事已高的杨先生在随刘备回荆州时的“跑车”圆场,依旧是轻盈矫健,边跑边唱功力丝毫不减当年。
2:孙荣蕙。 孙先生幼居北京,与尚先生家不远,经人介绍到尚家学戏,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陪尚先生长子尚长春学武戏,共有8个孩子,其中包括孙荣蕙,这也就是“荣春社”的奠基雏形。后被尚先生看中觉得是可造之材,便随侍恩师左右,每日饮食起居均在尚先生身边,是不折不扣的嫡传弟子。一招一式都是尚先生开蒙言传身教的,当年的《立言画刊》曾称之为“小尚小云”。后由于发育的肩宽体壮,过于男性化了,便不在动演青衣戏了。孙先生后在天津戏校担任教学工作,桃李甚多。80年代纪念程正泰先生从艺演出,曾特邀孙先生合作出演《四郎探母》回令之萧太后,我曾在头条里上传过该段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尚小云孙荣蕙师徒合影)
3:尚长麟。作为尚先生次子,子承父业,辗转多师,博彩众长,而始终以尚派艺术做主线。在戏曲艺术片《尚小云舞台艺术》“失子惊疯”一折中,与父亲合作,扮演丫鬟寿春,父子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4:王紫苓。曾拜师尚小云,但以荀派为主。
(尚先生与王紫苓)
5:其他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等,还有孙明珠,应该算是学生,未举行拜师礼。
第二:再传弟子
1:李莉。 随孙荣蕙、杨荣环等学艺尚派。可以说是尚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
2:王长君。师承杨荣环。
3:马博敏。师承尚长麟。
其他如尚慧敏、天津的王艳、原在天津后调入上海的李国静等,以及武生大家张世麟先生的孙女、京剧名家张幼麟的女儿张蕊麟等均属尚派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