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山东哪里有蒲编吗?

蒲草,又称菖蒲、香蒲,不过我们江苏邳州家乡人却叫它蒲苇。蒲草,香蒲属植物,起源于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蒲草是重要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蒲草亦是一种广泛使用工艺品编织加工材料,叶长而尖,形似宝剑而得名,又叫蒲剑,可供编织用。蒲叶可编席、制扇,编织蒲垫,蒲包,蒲墩、蒲鞋等生活用品。蒲草夏天黄色花?(亦称“香蒲”),我们家乡因其形状像棒子,所以叫它蒲棒子。 关于蒲草的文化含义很丰富。东汉·许慎《说文》里说,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诗·陈风·泽陂》,有蒲荷。男执蒲璧。——《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蒲鞭示辱”一词表示,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柳”比喻身微低贱;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其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意为蒲柳之姿;蒲服,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见吕淑湘《语言演变》);南北朝时期具有乐府双壁美誉的著名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诗句中就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不转移”的句子;蒲节,即端午节,因旧俗端午门上挂菖蒲叶而得名;夜蒲:晚上出去混了的意思现在多指夜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制作蒲扇、斗笠等草编制品。秦汉时期,草编开始民间广泛使用,有蒲扇、蒲席、蒲鞋、蒲包、蒲团等编织品。汉时期,蒲草编织被应用到生活生产中,除编制蒲扇、蒲席等生活用品外,开始编制大型蒲帆用于航运。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后来成为西汉著名的司法官。东汉末年,刘备家居涿县,幼年丧父,贫苦无依,和母亲一起织席卖草鞋为生,起事后,常被政敌蔑称为“织席贩屦小儿”。刘备称帝后,常思其母编织蒲席之苦,茶饭无味。刘姓后人遂以“蒲编”为堂名,以告诫子孙勿忘祖先创业艰辛,以简朴勤奋为本。 蒲草编织也是我们地方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蒲编制品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它细腻而且精巧、朴实又不失典雅,不仅实用,而且还具有欣赏性。利用蒲草编制生活用品或工艺品,成本低廉,而且易学易做,深受村民欢迎。 我们家乡的蒲草编织种类很多,如蒲鞋: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包:用香蒲叶编成的东西的用具;蒲墩儿:用香蒲叶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蒲团:一种圆垫子,用香蒲叶编成。 据邳州学者郭锐记述,邳城镇的城南一带有着悠久的蒲编历史。“有女不嫁城南堰,织蒲包,打蒲扇”,曾在邳州民间流传甚广,正说明了城南堰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佐证了蒲扇编织这门技艺在邳州的区域分布。邳州城南堰原是指邳州老县城所在地邳城镇的城南一带,据当地一些老人回忆,当时家家户户都会织蒲包、编蒲扇,并且以此为生,尤其是织蒲包,是当时城南堰一带每户每人必须掌握生存技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少年他们都会利用一切时间在织蒲包,然后有人上门集中收购,当地居民有着多年编织蒲包的经验,所以他们的蒲扇编织技艺精湛,编出的蒲扇形态优美。远销全国各地。 追溯邳州草编历史,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多年。从邳州大墩子、刘林的新石器时期古文遗址中,发掘出的邳州远古时期的陶纺轮、骨针、编织物残片及存留在彩陶器上的编织物印迹,证明了邳州的先民已从刀耕火种进入石耜时代,开始了编织制作,并且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邳州志。邳之物产卷》记载:“编蒲为扇,制莛为席,织草为履,颇精美。” 蒲扇编织的原料是蒲草,我们正是利用了蒲草韧如丝的特性来编织各种生活用品。编织时,先将晒干分拣好的蒲草放在水中浸湿,还原它原来有的韧性,这样编织起来柔软韧性强。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求严格一定要在麦收时半个月中采割的芽蒲最佳,此时蒲草柔软、韧性强,适宜编制各种蒲制品。池塘及小河边生长不太理想的蒲草是编织蒲扇的最佳原料,生长在河塘中的粗壮的蒲草一般用于编织蒲包、蒲席等。 蒲扇编制工具主要有割刀、剪刀、划针、脚蹬子、推板等。据行家介绍,一把蒲扇编织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挑选蒲草:选择1公分以下粗细、厚薄一致颜色相同的细蒲叶,一把蒲叶为38根,蒲叶长度视扇面大小而定。系扇股:将挑选整齐的蒲草,以两根为一,相对排列,沿蒲叶底部向上35-40公分处,用细蒲叶或丝、麻、苘等线绳依次蒲叶连接扎紧;开蒲叶:把一根蒲叶用划叶针将其一开为二,将开叶用推板推压平整柔软;掰扇帘:将两面划开后每根蒲草的一半拉起,沿捆扎处剪除;编扇帘:将扇股的上部叶片,先从左向右编左侧扇帘,五根为一带,编完一带后,将其免压在右侧扇股子上,接编下一带直至把扇股上部编完。再从右侧向左侧编右侧扇帘,直至编完免完;拉扇膀:将两边扇帘分别牵拉至中间扇股子上,用手在扇柄处固定,边拉边用推板排压理顺;扎扇柄:用脚蹬子将扎绳拉紧,依次分段扎制;装饰:将扇柄及扇面处多余的蒲草剪除,用推板将扇面推压平整。细蒲扇,工艺蒲扇安装线穗等挂饰,画师在扇面上烙烫、书写、绘制花纹图案吉祥文字等装饰,一把蒲扇就制作成了。 蒲扇原为民众普遍休闲乘凉的工具,境内编制的艺人众多,自上世纪80年代现代化的乘凉工具逐渐取代了手工编织蒲扇,编织艺人及编织数量迅减,现今已基本无人使用,这一民间独特的手工技艺如何传承下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 蒲鞋纯系晒干的蒲草编成,多是为孩子特别是尚在襁褓的孩子编织的,工艺简单不是很耐用,但十分轻便,现在几乎没有人用蒲草编鞋穿的了。 蒲垫子,我们这里是指纯蒲草编成的垫子,也泛指用小麦秸杆与高粱叶编成的草垫子。用蒲草等编垫子,家乡人叫“打垫子”。这种垫子直到今天乡村集市上还有买卖。一般学校工厂里的集体宿舍里床上配一张蒲垫子,既能取暖,又比较柔软。打这种垫子,只要有细麻绳与干蒲叶就行了。这种垫子由于制作手艺简单,不是十分耐用的,而家用麦秸与高粱叶编织的垫子比较耐用。这种垫子是拿麦秸当经,拿高梁叶做纬,按照床的大小,铺用者个头高低,决定垫子用经数的多少与纬要编多宽。通常单人的垫子编成后,可随时拖带到室外。逢着雨后天气,人们在外边乘凉,用它隔开湿地,是再好不过的了。在这种垫子上放一条芦席,并不比今天的竹席逊色。若是大床上用的,需花几日的功夫才编好,一旦放在床上,垫在芦席下,就很少下来除了生了跳蚤,或者小孩来尿弄湿了,才拿出去捶打晾晒。【本文作者 许广洲】

谁知道山东哪里有蒲编吗?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