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赵丽蓉?
昨天——也就是7月17号晚上10点多,有一个人在我的公号后台留言说,今天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0周年的日子,您会写一篇什么吗?
我恍然大悟,有些后悔。其实就在前些天写另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提到过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到当天反而忘了。想了想,还是得写,错过一天也要写。我太喜欢赵丽蓉老师演过的那些作品了,她总让我想起我的奶奶,相信很多观众也没有忘记她。
一
1987年,我家买了一台录音机。河北人爱听评剧,我爸出差回来就带回几盘评剧磁带,包括《刘巧儿》和《花?为媒》。磁带封面上都是主演新凤霞,没有赵丽蓉的形象。
大人听评剧的时候我有时也跟着听,新凤霞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和“报花名”那当然是动听,但我同时也注意到旁边那个总说普通话念白的女性角色,在《刘巧儿》里是李大婶,在《花为媒》里是阮妈。这两个角色都带有喜剧色彩,逗笑戏中人的同时,也把我们逗笑。
再后来,就在春节晚会看到了年岁已然不小的赵丽蓉,其间还看过她演的电影和电视剧,无一不是朴实老太太的形象。
尤其在小品舞台上,她总是说着同样的方言,留着类似的发式,穿着朴素的衣服,以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那时春晚舞台上有赵本山和陈佩斯,但在很多观众心目中,永远不服老的赵丽蓉才是春晚小品王。
二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赵丽蓉在家排行老八,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大多是评剧演员。1岁多的时候,赵丽蓉经常被演员从从后台抱到前台见观众。小孩子认生哭闹是常事,但赵丽蓉每次一见观众就咯咯笑,观众看她讨人喜欢,也都跟着笑。
年老之后赵丽蓉在舞台上总是以“唐山老太太”的形象示人,然而严格来说赵丽蓉并不是唐山人,而是宝坻人。
宝坻现在属于天津的一个区,此前几十年它的行政区划几经改变。建国后先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而后归唐山专区,后来才划到天津直辖市。不过从当地口音来看,有些人说的更像是唐山话,而非天津话。1928年3月,赵丽蓉就出生在宝坻,小名“老爱”。
不怵头上台的赵丽蓉,四五岁就守在侧幕条看戏,六岁登台演戏里的童儿,舞台经验越来越多。最早的十几年里,小姑娘都一直被叫大家叫老爱,直到12岁,同样唱评剧的姐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赵丽蓉。
旧社会学艺非常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是假话。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赵丽蓉经常到冰窟附近吊嗓儿。1943年,15岁的赵丽蓉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正式登台唱戏,开始小有名气。
建国前后,赵丽蓉辗转不少剧社和评剧团演出,其间开始与新凤霞合作,1953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工作。
三
按理说15岁在张家口登台的时候,赵丽蓉是唱主角的,但与先天条件更好的新凤霞合作之后,赵丽蓉更多开始出演配角,包括1956年的《刘巧儿》,1962年的《花为媒》。
先不说嗓音条件,起码从外貌条件来说,赵丽蓉比新凤霞确实还是有差距,这一点不服不行。看过两人合作演戏的人不妨猜一猜,她们俩相差多少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其实只差一岁——而且是新凤霞比赵丽蓉大一岁。这一方面说明演员的天生外形条件不可选择,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丽蓉非凡的表演功力。
尤其从《刘巧儿》来看,赵丽蓉扮演的是热心帮刘巧儿和赵柱儿张罗婚事的李大婶,一言一行都像中年妇女,可那时候赵丽蓉才刚刚28岁。现在来说28岁正是女演员“乘风破浪”的时候,可当年赵丽蓉就已经开始演大婶了。
再到《花为媒》,赵丽蓉演的是聪明又笨拙的媒婆阮妈,基本是一个老婆婆形象。可那时候赵丽蓉也不过34岁,还未人到中年。
而后,赵丽蓉还在评剧《小二黑结婚》中扮演三仙姑,看名字就知道也是个配角。
在这些剧目当中,赵丽蓉扮演的角色戏份都不算多,而且有的还带有反派性质,赵丽蓉的表演为这些戏增添了喜剧色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三出评剧先后都被拍成电影,毛泽东看到后认为这些戏“讲明理,通神韵”,提出接见新凤霞等主要演员。新凤霞听到消息后,执意让赵丽蓉一起去。
赵丽蓉却对新凤霞说,“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练,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儿来。”
见到新凤霞的时候,毛泽东笑着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把赵丽蓉的话复述一遍,毛泽东点头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啊。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四
十年文革期间赵丽蓉没有戏演,1975年她的老搭档新凤霞发病导致偏瘫,更是没有办法再登台。1980年,赵丽蓉与新凤霞的徒弟谷文月合作,出演轰动一时的评剧《杨三姐告状》,这部戏后来也被拍成电影。
谷文月扮演不畏权势的杨三娥,赵丽蓉扮演老母亲。
十多年不登台,这时候赵丽蓉已经52岁,与她最擅长扮演的老年人形象越来越接近。
看过这部戏的人很多,其中包括我奶奶。她比赵丽蓉年岁更大,也没上过学,平时看电视认不出什么名人,但赵丽蓉她是知道的。奶奶不止一次跟我们说过,这人演的老太太才好呢。
奶奶所说的,就是《杨三姐告状》戏里的镜头。赵丽蓉扮演的母亲上炕盘腿之前,先是跪到炕沿儿上,两脚并起来磕磕鞋底上的土,然后再上炕。
这无疑是当年农村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细节,我奶奶看明白了,一直记着。我也看到过这个片段,赵丽蓉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台下观众反响极其强烈,自发鼓起掌来。
在评剧舞台上,赵丽蓉基本没演过主要角色,但就像《杨三姐告状》杨母这个人物一样,赵丽蓉用心去表演做到形神兼备让人产生共鸣,同样可以赢得观众的高度认可。如此一来,配角也成了角儿。
五
大部分人认识并喜欢赵丽蓉,都是通过她出演的春晚小品,包括《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等。可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赵丽蓉最早演小品,还是通过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剧组。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赵丽蓉出演车迟国的王后。全国观众看到这一集都是在1988年,赵丽蓉参与表演是在1986年。
在出任《西游记》导演之前,杨洁曾经执导过多部戏曲片,与很多戏曲演员都是老相识,这也是为什么剧中出现那么多戏曲演员的原因。拍摄《斗法降三怪》这一集之前,杨洁考虑要拍一个耳朵根子软的“傻”国王,加上一个“怯”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赵丽蓉,认定表演有喜感的她绝对能为人物添彩儿。
那是赵丽蓉第一次演电视剧。化妆师把赵丽蓉的妆容化得很好看,最开始她就把王后往“美”里演,杨洁一看这样不对。她告诉赵丽蓉,这个王后“怯”而心地善良,对妖道言听计从,对唐僧师徒又有些同情,“我要的是你在《花为媒》里阮妈的味道。”一句话点醒赵丽蓉,再一演,比杨洁想象的还要好。
回想一下赵丽蓉的表演片段。她扮演的王后从箱子里取出“隔板猜物”的东西,走回宝座的过程中还小声对着唐僧说,“错了,你们错了。”那里确实有赵丽蓉演绎出的喜剧味道。
这还没完。1987年春节《西游记》没能按照早先的计划跟观众见面,杨洁想到办一台剧组人员参与的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的《齐天乐》晚会。晚会的大轴节目是小品《柜中缘》,杨洁特意邀请赵丽蓉出演。
尽管在小品中赵丽蓉也唱几段她擅长的评剧,可这毕竟是喜剧小品而不是戏曲,从来没演过,因此她最初有些犹豫,不敢演。同时有人还跟赵丽蓉说,不要参加这样的晚会节目,免得自毁形象。
赵丽蓉一时没答应,杨洁就跑到家里劝说,终于把她说动。事实证明,赵丽蓉非常适合出演喜剧小品,《柜中缘》大获成功。从这之后,发现自己也可以表演小品的赵丽蓉一发不可收。
六
随后的1988年,赵丽蓉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游本昌、王丽云等人一起表演小品《急诊》。
其实,赵丽蓉并非这段小品的第一主角。当时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正火,说着广东普通话的他才是作品的主演。赵丽蓉在小品开场两分多钟之后才出场,不过一句唐山口音的“干啥哪这是”,立刻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小品的结尾,赵丽蓉边跳迪斯科边唱《我一见你就笑》。这首歌原唱是邓丽君,非常受年轻歌迷的喜爱,“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的歌词从老太太的口中唱出,加上那几个“豁出去”的舞步,赵丽蓉出手不俗的晚年风采立刻被全国人民领略到。
顺便插一句,在那之前的1987年,赵丽蓉还参演了谢铁骊执导的电影《红楼梦》,扮演眼界窄但不缺少智慧的刘姥姥。赵丽蓉不认识字,看不懂剧组发的资料,拍摄之前她就一遍遍翻看《红楼梦》连环画,用心体会刘姥姥的性格特点,还设计出一些表现人物的细节和动作。
七
回到春晚小品。照理说1988年首次登上春晚赢得观众认可,其后再上春晚就顺理成章,然而到1989年出演《英雄母亲的一天》,赵丽蓉又经历了一次“面试”。
春晚导演看到的赵丽蓉穿着普通,说话一口唐山味道,有点儿像农村老太太,心里有些打鼓,面露难色。不过不好立刻请她走,导演就把剧情大致讲了一遍,让赵丽蓉即兴表演。赵丽蓉倒是心里有底,她马上说:“中,来吧,试试看。”
结果赵丽蓉还没演完导演就乐了,连声夸赞说:“赵老师您太棒了,浑身上下都是戏,这个小品就是您演了。”
如果说前一年的《急诊》中赵丽蓉只算配角的话,在《英雄母亲的一天》中,她就是绝对的主角。
与赵丽蓉搭戏的,是相声演员侯耀文。当年侯耀文早已功成名就,几年前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在春晚也频频亮相。不过在这段作品中他几乎没有抖包袱儿,甘当绿叶突出赵丽蓉的表演。
在这段作品之外,赵丽蓉还出演过不少小品,在我看来,《英雄母亲的一天》是赵丽蓉最为精彩的一段作品。
她在这段作品中的表演轻松自然,活脱就像观众的一位长辈,或者邻居大妈。赵丽蓉在台上的表现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自然而然的本色展示,很多眼神和动作就像是下意识的,那是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
八
不过其后的两年,赵丽蓉并没有连续在春晚出现,她出演了几部电影,其中一部就是《过年》,这也是赵丽蓉演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电影作品。
1991年的这部《过年》由黄健中执导,从演员来看可谓全明星阵容。除了赵丽蓉,还有李保田、葛优、梁天、申军谊、丁嘉丽、六小龄童、史兰芽、马晓晴、胡亚捷、谭小燕、王丽云,每个人几乎都能撑起一部戏。从知名度上说,其中不少演员都超过赵丽蓉,不过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年轻演员扮演的子女们,而是赵丽蓉扮演的母亲,以及李保田扮演的父亲。
老母亲的戏充足而丰富,有被老伴惦记时的感动,有见到孩子时的激动,有对懦弱儿子的嗔怪,还有看到家庭破裂后的绝望和悲伤。赵丽蓉的表演充满生活细节,值得好好咂摸滋味儿。
这部电影的大特写特别多,很多时候就对着赵丽蓉的脸,那是典型的中国母亲的脸,让人感觉既亲切,又心疼。
为拍出东北春节的真实场景,《过年》大年初一在冰天雪地的吉林开拍,气温零下二十几度。片中有一场戏,需要拍母亲露着后背拔火罐。当时赵丽蓉已经60多岁,黄健中准备找替身演员来拍,可赵丽蓉坚决不同意。这场戏拍完后,赵丽蓉大病一场,落下了肺气肿。
坚持和认真没有白付出,赵丽蓉后来凭借此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过年》之后,赵丽蓉还和陈佩斯、丁嘉丽、倪大红等人一起出演喜剧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这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用假死办葬礼,来考验儿女们的孝心。
原剧本的老人是一个老头儿,陈佩斯年迈的父亲陈强想演,陈佩斯怕把老爷子累坏,将剧本中的老头儿改成老太太,随后邀请赵丽蓉出演。从年龄看,赵丽蓉比陈强年轻10岁。
在这部电影中,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自己的葬礼自己说了算。多年后她本人因病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全然平静地接受,还对儿女们说,“到了最后,你们就听我指挥。”
九
再说回春晚小品。
赵丽蓉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春晚舞台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人气。1992年,赵丽蓉首次在春晚与巩汉林合作,一起出演了小品《妈妈的今天》。
从作品名称来看,这本是《英雄母亲的一天》的续集,不过从人物表现看,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洋气了很多,不再像前者当中那么乡土。
这段表演中最吸引观众的,就是那段具有唐山特色的“探戈”——“探戈儿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蹿嘛两啊两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儿,然后你再趟啊趟着走,这叫探戈儿。”
那个年代探戈舞步刚刚为国人所知,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别人跳探戈,就是通过赵丽蓉这段表演。巩汉林扮演的角色点评母亲的样子“有点儿教授风度”,这话有些夸张,但作品中赵丽蓉的很多动作确实可以用“帅”来形容。
1993年赵丽蓉没有参加央视春晚,不过她参加了央视台庆35周年的晚会,比较罕见地与蔡明、郭达合作,一起出演了小品《追星族》。
现在来看这台晚会也许不算起眼,但这段小品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赵丽蓉最好的小品。
这段作品的内容极其生活化,赵丽蓉的表演朴实自然,塑造出一个对明星世界全然不明的老年人形象,“一会儿灯就出来”、“人家下班儿了”等台词让观众爆笑。
蔡明比赵丽蓉小很多,但也是小品舞台的熟面孔,只是和赵丽蓉合作极少。一起出演《追星族》,赵丽蓉认真的敬业态度、平和的处世风格给蔡明留下难忘的印象。
考虑到赵丽蓉年岁已高,台庆晚会剧组给赵丽蓉专门配了车。每次排练司机去接她,定好时间她从来不让司机等,总是提前15分钟赶到约定地点等司机——每次都是如此。
1994年赵丽蓉重返春晚,和李文启等人合演小品《吃饺子》。相对来说,这是赵丽蓉小品中相对较弱的作品,形式上以辩论赛的样式出现,老辈说教的意味有些明显。
十
1995年,赵丽蓉再度携手巩汉林,一起表演了春晚小品《如此包装》。这是赵丽蓉在人生最后几年奉献出的最优秀作品,“麻辣鸡丝”的签名让观众笑到喷饭,又唱又跳的场面也令人感佩。
在这段小品中,赵丽蓉重操旧业,唱起30年前的著名唱段“报花名”——“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这两句唱词最初当然不是她的唱段,而是来自新凤霞,但仔细听赵丽蓉的现场演唱,60多岁嗓子依然韵味十足,尤其“看谷秀”之后多个“小拐弯”,实在耐听。
还不仅是唱,小品的最后段落是连唱带跳。那时观众眼前看到的赵丽蓉,散发出“老来俏”的舞台魅力,其实由于小时候练功比较狠,从1992年开始赵丽蓉就已经饱受腿伤的折磨。
《如此包装》的尾声,赵丽蓉跳完一段舞蹈后单腿跪地亮相。按照最初的设想,她应该是跪地之后单手直接上举,目视前方。然而直播的一刻,舞蹈动作之后因腿伤疼痛难以支撑,赵丽蓉跪地之后险些摔倒,下意识地伸手撑住,避免了舞台事故。
舞蹈结束之后的难受表情,与其说是小品人物的,不如说来自赵丽蓉自己。但她用力忍住,坚持把作品演完。回到后台赵丽蓉的膝盖肿得老高,到了需要做手术的程度。
1996年,赵丽蓉又和巩汉林、金珠等人出演小品《打工奇遇》。小品中赵丽蓉和巩汉林的一些唱段来自评剧唱腔,这对于赵丽蓉来说得心应手。而“货真价实”那四个毛笔大字,来自赵丽蓉半个月的勤学苦练。
不能说这几个字写得有多么优秀,更没有办法与书法家相比,但联想到书写者是一个没有上过学几乎不认识字的老人,内心就会肃然起敬。
1998年和1999年,赵丽蓉又和巩汉林一起出演小品《功夫令》和《老将出马》。从作品质量来看,这两段作品都没有办法和赵丽蓉代表作相比,但这已是赵丽蓉在春晚舞台最后的演出。
就在1999年备战《老将出马》时,赵丽蓉被查出肺癌晚期。《老将出马》成为赵丽蓉的遗作,向观众谢幕挥手的镜头是她一生从艺留在荧幕上的最后镜头,而那首英文版《我心永恒》,也成为赵丽蓉的绝唱。
与病魔斗争一年多之后,2000年7月17日清晨,赵丽蓉因病逝世,享年72岁。十天后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超过万人自发前往,含泪送别这位曾给他们带来无数欢笑和感动的老艺术家。
“咱们老艺人有个准则,叫做能耐大值钱,架子大不值钱。我自己有点儿成就,都是观众给的。”赵丽蓉曾经这样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