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5户村民住房被拆十年安置房至今没着落
摘要:东方网记者陈珠还3月22日报道:十年前,出于惠南新城建设的需要,当地塘路村的四百多户村民们的住房被拆,在原址上造起了科教园区。按照拆迁协议,村民每月可领取一定金额的过渡费,直至搬入新房为止。然而,十年过去了,原定的安置房却还有15幢楼未建成,两百多户村民依旧拿着过渡费,住在承租的房子里。“说好的安置房呢?”剩余的楼房迟迟不开建,村民们内心的焦虑不知何时是个头。
在
东方网记者陈珠还3月22日报道:十年前,出于惠南新城建设的需要,当地塘路村的四百多户村民们的住房被拆,在原址上造起了科教园区。按照拆迁协议,村民每月可领取一定金额的过渡费,直至搬入新房为止。然而,十年过去了,原定的安置房却还有15幢楼未建成,两百多户村民依旧拿着过渡费,住在承租的房子里。“说好的安置房呢?”剩余的楼房迟迟不开建,村民们内心的焦虑不知何时是个头。
三代同堂挤住二居室
现年70岁的朱炎弟老人,原为塘路村第四生产组村民,膝下育有二子。2003年7月,他签下了拆迁协议,按规定,总共可以分到四套安置房。朱炎弟原本希望,不久之后两个孩子就可以在新房内过上三口之家的生活,没想到的是,老俩口于2006年顺利搬进了安置房,但两个孩子的房子至今没有着落,还在外面租房。说起这些,朱老伯一肚子怨气:“有的人因为没有房子,迟迟结不了婚,还有的老人为了让孩子结婚,虽然身患重病,也只能把房子让出来,自己在外租房,真的很可怜。”
朱炎弟口中的老人,指的是同村的沈月楼、金丁仙夫妇,两位老人现年86岁,均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但由于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的房子都没有拿到,两位老人只得将自己名下的一套安置房让了出来,借住在亲戚家。
在红光花苑一期某户,记者见到了两位老人的媳妇张爱苹,“到处都是堆着东西,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张爱苹带着记者“参观”了目前他们住的这套72㎡的二居室,她告诉记者,自己睡在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内,老公睡在客厅,而另一间略大的房间住下了儿子、媳妇和孙女三人,“孙女已经14岁了,再过几年就成大姑娘了,这挤在一起可怎么过呢?”
“等得头发胡子都白了。”据村民介绍,像这样三、四代人挤住二居室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十年间,没有等到入住新房就去世的共有32人。
18幢楼房尚未建设完成
记者了解到,塘路村拆迁安置房小区为位于拱乐路上的红光花苑,分为一、二、三期进行建造。其中,一、二期总设计为1508户,但至今还有15幢楼未建成。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小区的主干道走到底,只见小区围墙外是一片农田及一些当地村民的自建房,但根据小区规划图来看,这部分土地原本也应该作为红光花苑一、二期的一部分。
在小区的斜对面有着3幢崭新的楼房,据村民介绍说,这就是红光花苑三期,虽然房子已经造了起来,但不知为何,水电煤等相关配套迟迟没有到位,“三期工程在马上要收尾之时,忽然停滞,这一停滞就是六七年”。在建设工地上,记者看到,3幢楼房已初具雏形,但各个单元尚未编号挂牌,空地上长起了大片野草,显得荒芜不堪,而有的地方甚至被利用种起了油菜、小麦等农作物。
据工地值班的保安告诉记者,由于时有外来人员翻墙而入,原先配置好的电线和管道大多已被偷走,问及更多的情况,该保安表示自己仅受小区建设方上海六合房地产有限公司派遣,对个中缘由并不知晓。
镇政府:剩余安置房将于年内开工
惠南新城,位于惠南镇的东北区域,是市政府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11个新型城市之一,包括惠南镇、南汇工业园区、南汇现代农业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土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按规划,塘路村动迁后的土地用于建设惠南新城太平洋保险学院,涉及拆迁的村民共452户,如今还剩下2.5户未安置。
惠南镇政府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红光花苑一、二期未能完全建成主要卡在了动迁和资金上,“原来就遗留有部分人家未能完成动迁,几年过去了,人口、物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拆迁成本大幅上升。”该工作人员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镇政府只得另觅地块以便
安置余下的村民,目前已选定位于拱北路北侧靖海路东侧的A10地块,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动拆迁工作,年底前可以开工,明年结构完成封顶后,村民们就可以入住了。
记者同时从惠南新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三期工程的停滞原因在于开发商六合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新城方面在审计方面未能达成一致,目前相关工作仍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