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结婚成本偏高?

  为何中国结成本高?

  李俊

  中国传统婚姻,往往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具有社会意义大事某种意义上,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婚姻除了完成传宗接待的任务之外,还担负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使命。很多时候,婚姻是否隆重,这就代表着两个家族的面子问题

  这种观念影响下,中国结婚成本都是非常高。传统结婚方式,要给聘礼、摆酒、买家具、要有房子等。借娶老婆,这是常见的。说真的,在中国娶一个老婆确实是非常不容易尽管丈母娘推高房价理论并不正确但是却道出一个事实,年轻人要结婚的时候,来自丈母娘的压力,导致男方筹钱买房什么原因导致结婚成本偏高?虽然和近年以来的高有关,但这不是真正原因所在。毕竟,房子不是结婚必需品,西方社会很多人结婚,都没有买房,人家一样可以结婚。既然一个人生活是可以租房的,但是两个人结婚了,为何就不可以租房?西方社会很多夫妻都可以租房,但是中国却非买房不可?造成这种不同,这就是不同国家文化观念不同,从而导致行为选择有所差别

  传统以来,结婚必须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同时并不提倡自由恋爱和结婚。这种情况下,在以家族为中心的体制下,婚姻关系在亲权的干预下其牢固度是很强的。结婚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两个家族问题。光耀祖宗的文化观念下,双方家族都希望能够婚姻事情搞得隆重、体面等。彼此之间攀比,从而把结婚成本推高了。很多女方家长认为如果对方不给一定聘礼,不把婚姻搞得隆重,让女儿嫁得体面,否则就不答应这门婚事。

  中国传统婚俗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应该是聘礼,在男女双方初步达成婚姻意向后,由男方向女方支付一笔数目可观的礼金。之所以要给聘礼,主要就是作为女方家庭失去劳力的补偿,同时作为对女方父母的赡养费。把女儿嫁出去,家庭就失去一个劳动力,聘礼就是等于购买一个劳动力。作为女方家长,辛苦把女儿养大了,但是得到什么回报,就要成为别人妻子、别人媳妇,理所当然要求得到一些补偿。

  传统社会里,如果女儿嫁出去了,就不可以随便回到娘家了。“父债子还”,但不会让女儿和女婿来承担。嫁出去的女儿,一般情况下,无须再赡养自己亲身父母,同时也再不享有继承权。聘礼就相当一次性购买了女儿的劳动力,从而拥有对妻子一定产权。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女性婚姻地位无法男性平等。毕竟,妻子是丈夫购买回来的劳动力,就应该听从丈夫的安排

  这种聘礼制度下,娶老婆成本就增加很多。要顺利娶到老婆,就必须付出让对方满意的聘礼。同时,还要接受丈母娘提出各种附加条件。这对很多男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家庭贫穷的男人,娶老婆成本可能更高。有些家长担心女儿嫁给家庭贫穷的男人,到时日子过得不好,就会把聘礼价格提得更高,从而获得一种额外补偿。

  造成结婚成本偏高,这和亲权强势有关。如果结婚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很多成本都可以降低。一对年轻人,本来打算结婚,但是丈母娘却不同意,前提就是这个准女婿还没买房。这种强势亲权干预,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成本,也成为真实成本。传统社会,男方家长在儿子小时,就给他准备娶老婆的钱,或者选择童养媳方式。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对子女拥有占有权很大。因此,一对青年男女,就很难摆脱父母管制。

  农业社会里,父母控制着土地,土地往往成为了生存之本。如果子女造反的话,就丧失生存空间。如果父母不给你分地,那么就很难生存下去。没有工业时代人们只能通过从事农业获得生存。这种情况下,子女就没有造反的客观条件。尽管子女也希望自由恋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结婚方式的安排。为了生产,只能放弃自由权利,从而服从父母的安排。但是工业出现了,就给年轻人造反的机会,可以离开父母去打工。

  最近几年以来,房价不断上涨,确实推高了结婚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结婚成本趋势还是不断下降。结婚之所以要求男方买房,这并不是意味婚姻门槛越来越高。上个世纪90年初,结婚并不需要买房子,这并不能说明时结婚门槛就很低。这点就必须清楚当时的约束条件,因为那时并没有什么商品房可以买。要房子,只能等待单位分配房子,即使有钱,也在市场上买不到房子。因此,所谓的丈母娘就不会提出结婚要买房子。

  造成结婚成本偏高的真正原因,并没有直接和房子有关系。即使房价降下来,买房容易了,但是结婚成本并不因此而降低。但是这个丈母娘并不会罢休,可能会提出各种更高的要求。既然可以买得起房子了,可能就要求买更好房子,从而导致结婚成本居高不下。结婚成本偏高,这是一种社会观念造成的。很多时候,丈母娘认为,要求得越多满足,就越有面子。同行之间都有一种比较看看谁的女儿婚姻隆重,有面子。这种思想观念,导致整个社会都为结婚这事而搞得很累。

  结婚是两个人事情,但是为何需要男方埋单?很多人看法就是,作为男人应该承担责任,就必须为之埋单。一直以来,道德观念就赋予男人很多责任,要求男人赚钱养家,承担起照顾妻子的责任。其实,要求男人承担更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误传。父权社会里,丈夫地位比妻子地位高,娶老婆可以理解为一种购买劳动力。夫妻之间,本质上就是老板和工人关系。妻子在家庭照顾子女,这是一种劳动。这就是包吃包住的模式,因此要把这个老婆服务好。封建社会里,丈夫可以休妻,就是一种体现。妻子在经济上无法独立,自然社会地位就要低。当然,夫妻之间也有感情,但是始终无法摆脱这种雇佣关系。

  丈夫到外面赚钱,然后给钱妻子,给人感觉就是男人需要养女人。实际上,这种看法就是完全错误的。传统社会,虽然妻子没有出去外面工作,但是把家庭照顾,做家务,照看子女,这也是一份工作。既然付出劳动,就应该从丈夫那里获得一份报酬。但是进入工业化社会,再加上生育子女数量减少之后,女性从事家务工作是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原本契约关系应该发生变化,男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给妻子家务报酬,但是这种观念影响深入人心,因此很多女人就认为,男人就理所当然承担起养女人的责任。

  既然妻子不再从事家庭劳务工作,就不应该从丈夫那里获取报酬。尽管契约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观念并没有改变,从而存在一种双轨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结构,因此这种观念始终会受到冲击的。工业化社会里,妻子可以自由工作,不再需要给丈夫打工,从而也就实现经济上独立。同时,人口可以自由流动,亲权对个人影响越来越小。也就说,子女造反的成本也就降低。

  从趋势来看,结婚成本是不断降低,这点不可质疑的。工业化社会,父母不可能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控制子女。从内生变量来看,这就是经济发展导致生活方式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从外生变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西方文化冲击,观念也发生变化。就拿同居来说,人们能够选择同居,很大程度取决生活结构发生变化。如果人们还是生活在熟人社会的村庄里,没有几个人敢选择同居。

  背井离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子女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生活结构方式,从而导致亲权被弱化了,子女对婚姻做主能力增强。家族力量对婚姻作用越来越薄弱,同时两个人之间力量却突出。婚后就越来越私人化,从而让两个人有了更大决定权。准女婿也就敢不买丈母娘的帐,从而降低结婚成本。

  西方社会里,结婚往往是个人事情,并不是到处张扬。他们看来只要两个人合适的话,就可以选择结婚了,并不需要双方家长认可。市场化越发达地区,男女关系就越平等。男女都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因此就不会把婚姻当作一种谋生方式。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了结了原本不应该结的婚,原本应该离的婚而没有离。既然两个人地位是平等的,就不存在传统社会里所谓的购买劳动力,也就没有中国文化里的聘礼。

  尽管中西文化存在差别,但是内生变量会导致中国婚姻方式也会与西方社会殊途同归。随着市场化不断发展,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对婚姻追求方式就有所不同。女性经济上独立之后,就可以减少一些为了生计而结了原本不应该结的婚。结婚就成为两个人合伙关系,而不是资本雇佣劳动力的关系。既然不再是资本雇佣劳动力,聘礼就失去原本的意义。同时,再加上养老制度完善,聘礼趋势将会消失

  性别失衡也导致娶老婆难,从而推高结婚成本。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结婚成本应该是不断下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过的,交易成本越高,人就越穷,交易成本降低一点点人民生活就会快乐很多。因此,只要婚姻交易成本降低一点点,两个年轻人就会幸福很多。

  李俊,广东湛江人。在《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参考报》、《浙江经济》、《经济学家茶座》、《新经济》、《深圳晚报》、《博客天下》等国内知名报刊、经济学类核心期刊、以及国外报刊,发表经济评论、书评、经济随笔等几百篇。网易、搜狐等网站开设个人名博。出版了《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等著作。

  个人公众号:草根清谈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