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岱金红:罗浮庾岭梅花香

  渭岱金红:罗浮岭梅花香

  金瓶梅中有“折梅”一词【岭头梅,开了南枝。折梅须寄皇华使】,这需联系到原作者习惯用法:罗浮庾岭梅花香。徐渭罗浮念念不忘,只因一段美好姻缘发生那里。每当想起罗浮,想起梅花?,就想起了亡妻潘似。罗浮和庾岭,还是张岱红楼梦一个习惯用法。梅花的桀骜孤赏自作主张,也是徐渭和金瓶梅的一个惯用套路。frenchkiss通过折梅一词联想到欣欣子和笑笑生为一人,也是很犀利了。冉粉以前就支持二者均为徐渭。所以说欣欣子的序言可以当做是徐渭写的金瓶梅自序了。含金量自然十足

渭岱金红:罗浮庾岭梅花香

  《月画》

  傅山

  月画槐枝作老梅,

  离奇一笔拂窗开。

  解衣画史三更醒,

  梦自罗浮香里来。

  【傅山诗里也把梅香联系到罗浮,看来罗浮梅花实在著名。】

  全冉粉:

  徐渭和前妻潘氏在广东阳江结婚度过了短暂而幸福的数年时光。所以他一直怀念罗浮山。

  全冉粉 :2010-01.12 22:42:43

  万历丁巳(1617)苏州出版了《金瓶梅词话》,这就是目前见到的最原始版本。书的前面有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廿公的《金瓶梅跋》、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欣欣子的最重要一句话是:“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他指出了《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写作目的是劝世救俗。随后欣欣子谈到情感发泄的重要性和轮回报应不爽,符合《金瓶梅》主旨。此外谈到了《金瓶梅》批判继承了前人的一些小说成果:《剪灯新话》、《莺莺传》、《效颦集》、《水浒传》、《钟情丽集》、《怀春雅集》、《秉烛清谈》、《如意传》、《于湖记》等等。而这九本参考书,确实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词话本》中。这篇序言,信息丰富准确、文笔流畅自然、感情淋漓充沛、主题鲜明扼要,必然出于高手之笔。以“欣欣子”“笑笑生”的对偶,“欣欣子”很有可能就是作者“兰陵笑笑生”的另一个化名。

  廿公的最重要一句话是:“《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盖有所刺也。”这句话通常引起误解。这句话如果标准一些是这样的:“《金瓶梅传》,寓言世庙时一巨公,盖有所刺也”。廿公的本意是:“《金瓶梅》是隐射和讽刺嘉靖时期一名大官僚的书”。这与沈德符所说的隐射严嵩正好合拍。有些学人仅仅从字面理解认为《金瓶梅》是嘉靖年间一个大官僚写的寓言,这就差了十千里了,可发一笑。

  东吴弄珠客作《金瓶梅序》,希望大家不要误解袁宏道是在宣扬淫秽读物。他点出了《词话本》出版于苏州,时间是万历丁巳(1617)冬天不少学者认为东吴弄珠客就是冯梦龙。

  罗浮梦

  此典与张岱惯用的典故“蕉叶覆鹿”相似。

  罗浮梦,参见植物部·木本“罗浮”。罗浮梦”比喻好景不常,人生如梦。后也用“罗浮”、“罗浮美人”、“罗浮梦”等代指梅花。

  【罗浮梦】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唐人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人赵师雄游广东罗浮山,傍晚在林中小酒店旁遇一美人,遂到店中饮酒交谈。赵师雄喝醉睡着了,在东方发白时醒来发现睡在一梅花树下,“罗浮梦”比喻好景不常,人生如梦。后也用“罗浮”、“罗浮美人”、“罗浮梦”等代指梅花。

  〖释义〗赵师雄在罗浮遇梅花仙女,梦醒后因见自己独睡于大梅花树下方为觉悟。后遂以“罗浮、罗浮美人、罗浮梦、罗浮魂、罗浮客、好梦罗浮”等吟咏梅花。'

  【罗浮】张可久《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妆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高启《题三香图》诗:“罗浮洛浦与潇湘,三处离魂一本香。'

  【罗浮美人】赵翼《梅花诗》之三:“好同姑射称仙子,会到罗浮化美人。'

  【罗浮梦】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文徵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红楼梦》第五十回:“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罗浮魂】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篷图》:“江南烟雨正愁绝枝唤醒罗浮魂。'

  【罗浮客】高启《梅花九首》之四:“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吴伟业《送曹秋岳》诗:“罗浮客到花为梦,庾岭书来雁是家。'

  【好梦罗浮】屠宸桢《疏影·梅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罗浮重省。

  苏轼咏梅诗: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首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清丽温婉的高尚品格

  【玉雪为骨冰为魂】多次被徐渭和张岱化用:

  张岱一卷冰雪文: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故古人以玉喻骨,以秋水喻神,已尽其旨。

  徐渭金瓶梅:雪为容貌玉为神, 不遣风流涴此身

  张岱红楼梦: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探春的“雪为肌骨易销魂”; 宝钗的“冰雪招来露砌魂”; 宝玉的“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 黛玉的“碾冰为土玉为盆”; 湘云的“秋阴捧出何方雪”。白海棠具有雪性, 实乃女儿的自况。

  徐渭:皂纱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沉秋水。

  杜甫(唐):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杜甫、苏轼是徐渭的偶像。】

  《红楼梦》的空灵美

  《红楼梦》是一部女儿书, 形容女儿最美妙的词莫过于四字——冰清玉洁。第五回描绘警幻仙子“蹁跹袅娜, 端的与人不同”,赋云:“羡彼之良质兮, 冰清玉润;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警幻作为大观园女儿在天上的幻影, 这无疑是女儿们的至上赞誉。作者意在说明, 大观园女儿原本来自“人迹希逢, 飞尘不到”的“仙闺幻境”(太虚幻境) , 一种“清净女儿之境”, 有着不同于世俗人的冰玉美质, 偏偏她们在“尘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惜。现实中本来最卑污的东西反而最高贵; 最高贵的反而最卑贱。故满怀“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性情的曹雪芹【张岱】, 要借一曲悲歌水国吟, 来颠倒阴阳乾坤, 定要寻回人间早已失去的真性真情。《红楼梦》是崇尚人性美、人格美的绝世奇文。

  【徐渭本色说、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性灵说、汤显祖真情说、张岱空灵说。】

  【扇中双蝶(明·徐渭)

  春至百花繁,名园蛱蝶翻。

  美人将扇扑,拓得一双痕。

  红楼梦里美人扑双蝶,意味深藏——

  宝黛处一室...宝钗忽见面前双玉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

  红楼梦里尊花木玉石,贬虫雪金胡。但虫除蝶外,可能与文中宝玉点《蝶恋花》和庄周梦蝶和张岱的蝶庵有关。花同华,目睹华夏男女经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惨况,堪比南京大图撒了。

  庄周的虚静说和哀痛意识,一脉相承到心学派的童心说、本色论、至情说、性灵说和张岱的空灵说。张扬个性,抵制压抑。】

  摘:【南枝】1.朝南的树枝。南朝梁简文帝《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唐李白《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明吴国伦《寄远曲》:“章臺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2.比喻温暖舒适地方。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3.借指梅花。宋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王文诰辑注引赵次公曰:“南枝,梅也。”清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折梅】折竹折梅因底事

  沈炼在宣化被腰斩弃市,两子同被害。徐渭接到沈炼及二子被害和其长子沈襄被逮的的消息,悲愤盈胸,曾画《雪压梅竹图》并题诗:“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可惜画与题字已不存世。继而,又作《四声猿》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以祢衡比拟沈炼,以曹操比拟严嵩,揭露谋杀沈链的主要人物是严嵩,而杨顺、路楷之流不过是曹操借刀杀人的黄祖而已。当时,严嵩不仅杀了沈炼,还杀了杨继盛等很多反对派,朝野鼎沸。嘉靖中,正值罗贯中《三国演义风靡于世,奸相曹操成了众矢之的。徐渭以曹操讽严嵩,可谓痛快淋漓大得人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家强烈和成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是其高度的人文精神所在,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民利益和进步的理想

  《金瓶梅词话》三十五回蛮小厮书童女装唱南曲【残红水上飘】一套四首

  frenchkiss

  《金瓶梅词话》中的书童,是南方蛮小厮,书童扮女装唱的这套南曲〈玉芙蓉〉也是恰如其分的:

  〈玉芙蓉〉:

  「残红水上飘,梅子枝头小。这些时眉儿淡了谁描?因春带得愁来到,春去缘何愁未消?人别后,山遥水遥。我为你,数尽归期,画损了掠儿梢。」

  「新荷池内翻,雨过琼珠溅。对南熏燕侣莺俦心烦。啼痕界破残妆面,瘦对腰肢忆小蛮。従别后,千难万难。我为你,盼归期,靠损了玉栏杆。」

  「东篱菊绽开,金井梧桐败。听南楼塞雁声哀伤怀。春情欲寄梅花信,鸿雁来时人未来。従别后,音乖信乖。我为你,卜归期,跌绽了绣罗鞋。」

  「漫空柳絮飞,乱舞蜂蝶翅。岭头梅,开了南枝。折梅须寄皇华使,几度停针长叹时。従别后,朝思暮想。我为你,数归期,掐破了指尖儿。」

  曲词应春夏秋冬四季。四段中【归期】也预示书童最终逃离南归的情节

  【折梅】这个典故。首先是南北朝陆凯(河北蔚县)的《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之后是北宋秦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金瓶梅词话》的欣欣子序【折梅逢驿使,尺素寄鱼书,所不能无也】和这套【玉芙蓉】第四段【折梅须寄皇华使】同出一个典故,据此可以推测欣欣子笑笑生趣理相同,或为同一人。

  这套曲词原作者是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李日华?关于此人的生平资料很少,他与写《味水轩日记》的李日华是不是同代人),而【折梅】典故则是金瓶梅作者有意改编加入的。

  张岱琅嬛文集:

  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

  张岱夜航船:

  大庾岭

  南雄府城北。一名梅岭。张九龄开凿成路,行者便之。上有云封寺、白猿洞。卢多逊南迁岭上,憩一酒家,问其姓,妪曰:“我中州仕族,有子为宰相卢多逊挟私窜以死。我且寓此岭,候其来。”多逊仓皇避去。

  罗浮山

  在博罗。高三千六百丈,周三百余里,岭十五,峰四百三十二,洞八,大小石楼三,登之可望海。又有璇瑶宫七十二所。《南越志》:罗浮第三十一岭半是巨竹,皆七八围,节长丈二,叶似芭蕉,谓之龙葱竹。

  先后开

  大庾岭上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寒暖之候异也。

  梅花村

  罗浮飞云峰侧。赵师雄,一日薄暮,于林间见美人淡妆素服,行且近。师雄与语,芳香袭人,因扣酒家共饮。少顷,一绿衣童来,且歌且舞。师雄醉而卧。久之,东方已白,视大梅树下,翠羽啾啾,参横月落,但惆怅而已。

  林樾长啸

  黄野人游罗浮,长啸数声,递响林樾。宋咸淳中,有乌方帽着靴,往来罗浮山中,见人则大笑,反走,三年不言姓氏。他日醉归,忽取煤书壁云:“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十劫,犹爱梅花未归。”孟野人之俦云。

  罗浮橘

  严州城南,其山峻险不易登,上有罗浮橘一株,熟时风飘堕地,得者传为仙橘云。

  张岱红楼梦:

  赋得红梅花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同: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张岱西湖梦寻:

  葛岭

  葛岭者,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仙翁名洪,号抱朴子,句容人也。从祖葛玄,学道得仙术,传其弟子郑隐。洪从隐学,尽得其秘。上党鲍玄妻以女。咸和初,司徒导招补主簿,干宝荐为大著作,皆同辞。闻交趾出丹砂,独求为勾漏令。行至广州,刺史郑岳留之,乃炼丹于罗浮山中。如是者积年。

  徐渭金瓶梅:

  1.〔乔牌儿〕「琐窗横,倒挂绿毛凤。梨云一片罗浮梦,夜深沉。」

  2.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粉,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正面关着一件金蟾蜍分心。上穿白后对衿袄儿,黄宽拦挑绣裙子,衬着绫波罗袜,尖尖趫趫一副金莲,裙边紫锦香囊,黄铜钥匙双垂绣带。正是:「罗浮仙子临凡世, 月殿婵娟出画堂。」

  3.西门庆坐在正面椅上。先是郑爱香儿出来相见了,递了茶,然后爱月儿纔出来。头挽一窝丝,杭州攒,翠梅花钮儿,金钑钗梳海獭卧兔儿。打扮的雾霭云鬟,粉妆粉,香花琢。上穿白绫袄儿,绿遍地锦比甲,下着大幅湘纹裙子。高高显一对小小金莲,犹如新月,状若蛾眉;好似罗浮仙子临凡境,神女巫山降世间。

  《刘雪湖梅花大幅》

  徐渭

  梅花自是花中魁,画梅花者今数谁?

  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

  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

  最好片云遮一抹,尤宜大雪踏孤驴。

  我与君相见初,较量长短捋髭须。

  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

  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

  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枒三丈绢。

  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

  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

  我今白日题梅画,恍忽如梦罗浮夜,

  觉来香风搅衣带,花下美人是何代?

  读:白日题梅,梦罗浮夜、花下美人,这些都和金瓶梅罗浮仙子契合。诗中既有徐渭对刘、盛画作的品评,也有徐渭的傲兀自信。在与同道友朋的交谊之中,徐渭的文学艺术也臻于一个新的境界。

  《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

  徐渭

  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

  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

  【好当一梦入罗浮】

  畵梅

  徐渭

  丽夕上元偏,春风荡远天。

  谁将五尺雪,写入一筒笺。

  晕信空中夺,香疑笔底传。

  夜深县榻冷,梦见罗浮仙。

  【梦见罗浮仙】

  《梅赋》

  徐渭

  袁宏道评:有徐庾之丽而徐庾无其峭

  往予薄游海外,闻罗浮之胜而未得登焉。盖昔所称八梦之种,不可得而见之矣。涉冬出大庾、见庾岭之梅,则多粗理而绛襦者欤。抵玉山,人言东岳之奇,往观焉,则见其孤生瑰古,偃伏迴卷,一花千叶,并蒂数萼,忽上竦而扶疏者欤。至于依山临涧,覆桥横野,间松杂竹,屋角墙茨,境非不美也,未闻其走马而征舆,岂非品质靡异,类别有区,人固玩视其习,而好言其殊。尔其孤禀矜竞,妙英隽发,肌理冰凝,干肤铁屈,留连野水之烟,淡荡寒山之月,蕊一攒而集霞,葩五出而争雪。侧披断碛,委朔风其将吹;忽上高空,助冻云之欲结。杪数英之半掬,中万斛之一搏。古干横肱,玉龙游而张甲;编条聚脑,白凤戢以梳翰。佩玦缤纷,何啻凌波之子;肌肤绰约,无言姑射之仙。趣将幽而见取,艳以冷而为妍。缊香气于空表,弄皎色于霄端。瘦影横窗,臞然山泽。素魂丽璧,忽尔婵娟。托使将传,寄江南之遐信;随风暗度,报塞北以春天。羌笛一声,韵全飘于纤指;素琴三弄,神屡托于冰弦。是以古道清流,墨工图史,或拗之为一窝,亦种之于数里。围棋酌酒,相与偃卧其中;落月迴风,务印纵横之所。彼称既醉,逼清气而不胜;我则含毫,占春光于长住。斯亦可谓一节之高,而未足以尽旷然之意。乃有岩居之徒,溪饮之老,短褐黄冠,庞眉寿考,跨蹇策筇,热浆烹藻,望谷口以穷搜,坐石头而拂扫。亦有游心道德之儒,含思风雅之伯,读易说诗于其下,咏骚作记当其处。飞觥爵于弥留,顾徘徊而不去。景得人而益增,人因景而标致。斯风格之雅幽,而韵调之殊异。亦足以快心畅神,洗嚣破滞,又何羡乎罗浮之奇而东岳之丽!

  且余观夫梅之为物也,得气之先,得液之酸。酸者木之正味,先者序之履端。先则浑沦庞笃,含泰和而独饱。酸则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含之饱者发斯盛,便以受者和必完。是以先驱百卉,遂占上林之苑,均齐五味,兼济鼎之盐。其始也,点缀文章,泄天地之春于一夜;其终也,调和颐养,收天地之功于万全。曾不知其处寂寞而贞厉,守冷素以自恬。悠扬乎松菊之圃,盘错乎水石之间。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疠攻之而罔颠。雪霰既零,条枚益肄。阴幽外剥,阳气内渐。迨花实之致用,历世味之饱谙。何桃李之弱质,敢先后以齐肩。苟天将降是人以大任,察物理而明其固然。

  【袁评:有徐庾之丽而徐庾无其峭】

  读:薄游海外,闻罗浮之胜而未得登,涉冬出大庾、见庾岭之梅,则多粗理而绛襦者。

  徐渭认为梅花“孤禀矜竞,妙英隽发,肌理冰凝,干肤铁屈,留连野水之烟,淡荡寒山之月”,“桃李之弱质,敢先后以齐肩”“先驱百卉”“均齐五味”“处寂寞而贞厉,守冷素以自恬”“天将降是人以大任”,写出了梅花的孤标傲世,诚是花中“隐者圣贤”。

  松竹梅

  金瓶梅: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一只玄色段子鞋,一双挑线密约深盟随君膝下,香草边阑松竹梅花,岁寒三友,酱色段子护膝,一条纱绿潞紬,永祥云嵌八宝,水光绢里儿,紫线带儿,里面装着排草梅桂花兜肚。一根并头莲辨簪儿,簪儿上钑着五言四句诗一首云:「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西门庆一见,满心欢喜,把妇人一手搂过,亲了个嘴,说道:「那知你有如此一段聪慧,少有!」

  红楼梦:岁寒三友

  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上面两席是李婶娘薛姨妈坐,东边单设一席,乃是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上设一个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贾母歪在榻上,和众人说笑一回,又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又说:“恕我老了骨头疼,容我放肆些,歪着相陪罢。”

  松竹梅

  徐渭

  朱碧娇啼二月莺,却都输与此三君。

  若添明月孤来鹤,踏乱松尖一片云。

  【松竹梅鹤,明月清风

  夜航船:

  画梅花

  衡州花光长老善画梅花,黄鲁直观之曰:“如嫩寒春晓,行孤山水边篱落间,但欠香耳。”又杨补之墨梅清绝。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堕林间鹤羽。兹来韵友,欲步前贤,补种千梅,重修孤屿。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哦曲江诗(曲江张九龄有《庭梅吟》),便见孤芳风韵;读广平赋,尚思铁石心肠。共策灞水之驴,且向断桥踏雪;遥瞻漆园之蝶,群来林墓寻梅。莫负佳期,用追芳躅。

  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

  梅花逞性自主张

  我既做梅花有主张vs任您梅花自主张vs分付梅花自主张

  徐渭歌代啸:

  (〔生推红出门介〕〔红〕你闭门推出窗前月,我既做梅花有主张。〔下〕〔生〕原来这场业障,从这一不参见起。可惜坏了我二十年苦功,这呵,怎么放得他过!俺如今不免番一个筋斗,投入在柳宣教浑家胞内,做他个女儿。长成来为娼为歹,败坏他门风。

  徐渭金瓶梅:

  1.春梅把镜子真个递在妇人手里,灯下观看。正是:「羞对菱花拭粉妆, 为郎憔瘦减容光;闭门不顾闲风月, 任您梅花自主张。」

  2.「帐冷芙蓉梦不成, 知心人去转伤情;枕边泪似阶前雨, 隔着窗儿滴到明。」右秋;「羞对菱花拭净妆, 为郎瘦损减容光;闭门不管闲风月, 分付梅花自主张。」右冬经济看了,极口羡,喝采不已。不一时,王六儿安排酒肴上楼。拨过镜架,就摆在梳妆卓上。两个并坐,爱姐筛酒一杯

  3.张主张主:

  如此这般:「讨批文一节,累老舅张主张主!」这吴大舅已听他妹子说,不做粮;何况又黑眼见了白晃晃银子如何不应承?于是收了银子,到次日,李智、黄四备了一张插卓,猪首三牲,二百两银子,来与西门庆祭奠。

  4.那日冯妈妈送了丫头来,约十三岁,先到李瓶儿房里看了,送到李娇儿房里,李娇儿用五两银子,买下房中伏侍,不在话下。正是:「梅花恣逞春情性, 不怕封夷号令严。」【梅花恣逞性,梅花自主张】

  《雪竹(竹枝词)》:万丈云间老桧萋

  徐渭

  雪壓煙迷月又蹉,前村昏黑水增波。

  梅花也自難張主,數尺寒稍奈爾何。

  其二

  万丈云间老桧萋,下藏鹰犬在塘西。

  快心猎尽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

  其三

  画成雪竹太萧骚,掩节埋清折好梢。

  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高千丈恨难消。

  首句恰似诗人社会现实的重压之下苦苦挣扎的形象。但竹虽遭到摧残,仍劲节直干,挺立雪中;末句"独有一般差似我"象征着诗人不甘屈服的气节与倔强的个性。"积高千丈恨难消"则使诗人的郁怒心态宛然可见。

  徐渭金瓶梅:侵天老桧掀翻

  障日飞来,一点点击得芭蕉声碎。狂风相助,侵天老桧掀翻;霹雳交加,泰、华、嵩【严嵩】、乔震动。

  从徐渭所作的《尚书李公生日赋呈》诗中表达的“自喜远人能献颂,偶因食客得通名”来看,徐渭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远客”。徐渭对于朝廷的党争有太多的忧虑,而生性多疑生性多疑的徐渭自然对其心存芥蒂心存芥蒂,他曾作诗曰:“万丈云间老桧萋,下藏鹰犬在塘西“塘西”,钱塘之西,指劾胡宗宪的南京给事中陆凤仪。陆氏籍贯兰溪,在钱塘之西。快心猎尽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

  张汝霖《刻徐文长佚书序》云:“狂中画雪压梅竹,而题云:‘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其感慨激烈之意,悲于击筑,痛于吞炭,而人徒云虑祸故狂,知之政未尽也。”这《题雪压梅竹图》是为沈炼而作,非为胡公所作的《雪竹》竹枝词,但却道出了“知之政未尽也”的“感慨激烈之意”!徐渭以竹枝词题《雪竹》一画藏于故宫博物院,这雪中之“竹”、雪中之“梅”的意境,是徐渭诗、文、书、画艺术的灵魂

  梅花:

  金瓶梅:

  1.「无缘得会莺莺面, 且把红娘去解馋!」有诗为证:「淡画眉儿斜插梳, 不欣拈弄绣工夫,云窗雾阁深深许, 静坐芸窗学景书;多艳丽,更清姝, 神仙标映世间无

  2.有诗为证:「残雪初晴照纸窗, 地炉灰烬冷侵床,个中邂逅相思梦, 风扑梅花斗帐香。」不想早辰送了乔亲家礼,乔大户娘子使了乔通来送请帖儿,请月娘众姊妹。

  红楼梦:

  1.古人说: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看来不止为梅花开的早,竟是那‘洁白清香’四字真不可及了。但只这时候若有林妹妹,也是这样打扮,更不知怎样的丰韵呢。”想到这里,不觉的心酸起来,那泪珠儿便一直的滚下来了,趁着贾母的事,不妨放声大哭

  2.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送赵某丞琼山偕乃弟贑州兴国典史并往之任海公名瑞者正其治也 【赵上虞人孟尝还珠亦上虞人】

  徐渭

  三千里外梅花岭,十八滩边雁序心。

  一叶烟中亲渡海,双凫堂上伴弹琴。

  官廉合浦珠仍返,鹏在南溟县正临。

  匹马尽堪长问政,双松应蹔辍高吟。

  陆氏谱序 以解颐痛哭起情一转意足

  余少时尝渡庾岭,半游南中,即未至厓山。然舟辔之迹,多两公履舄之所经也。每一思之,或问遗疑于故老,至说他及抱帝事,未尝不慨以兴,泫然以泪。思起其人而与之语,一以解颐,一以痛哭。今来访天目、过富春,为陆邵武君所延,醉而宿其庐。出其谱,乃知君两公裔也。环鹿山而居,生者数十家。其殁而墓者封亦以十数。问其来不过二三世中人耳。其繁如此。不谱何以令不湮且疏耶。予与君言则知君交,而有礼如此矣。不览是又安知其能笃于人伦又如此耶。因起告之曰:夫余昨游南中,追念二公之遗而感之,如彼又况亲见其子孙若君辈耶。

  《红楼梦》的空灵美

  《红楼梦》是一部女儿书, 形容女儿最美妙的词莫过于四字——冰清玉洁。第五回描绘警幻仙子“蹁跹袅娜, 端的与人不同”,赋云:“羡彼之良质兮, 冰清玉润;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警幻作为大观园女儿在天上的幻影, 这无疑是女儿们的至上赞誉。作者意在说明, 大观园女儿原本来自“人迹希逢, 飞尘不到”的“仙闺幻境”(太虚幻境) , 一种“清净女儿之境”, 有着不同于世俗人的冰玉美质, 偏偏她们在“尘境”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惜。现实中本来最卑污的东西反而最高贵; 最高贵的反而最卑贱。故满怀“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性情的曹雪芹, 要借一曲悲歌水国吟, 来颠倒阴阳乾坤, 定要寻回那人间早已失去的真性真情。《红楼梦》是崇尚人性美、人格美的绝世奇文。

  冰雪性情曹雪芹

  曹雪芹缘何叫“雪芹”, 人们没有深究过。曹雪芹好友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下小注云:“姓曹, 名瞮, 字梦阮, 号芹溪居士, 其人工诗善画。”并未出现“雪芹”。值得注意的是雪芹好友敦诚有两首诗:《赠曹芹圃》旁注:“即雪芹”;《寄怀曹雪芹》旁注:“瞮”。这种旁注似乎透露了“雪芹”不是现实中常用名字, 或许是专为《红楼梦》而起的笔名, 不然作者何来胆量敢直书“曹雪芹”几个大字在小说中。联系楔子中所列空空道人梅溪等化名以及“悼红轩”这种小说家言, 笔者有理由相信“雪芹”是伴随着《红楼梦》才有的。不管怎样,“雪芹”之名犹如作者取字“梦阮”一样是大有深意的。“雪芹”谐“雪情”, 说明作者怀有冰雪性情, 小说客观描写也可印证。

  曹雪芹晚年贫寒, 北京西郊之雪陶冶其性, 铸其傲骨, 更激发其创作灵感。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曰:“《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此为作者冰雪性情在诗画中的反映, 自然也可以带进小说。敦诚《挽曹雪芹》诗云:“开箧犹存冰雪文”。这“冰雪文”据说就是《红楼梦》。孟郊有诗云:“一卷冰雪文, 避俗常自携。”可见,“避俗”为冰雪文的特质, 指文章反映的清刚高洁的傲骨。这种骨气在明清之际尤受推崇, 如张岱在《一卷冰雪文序》中说,“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曹雪芹吸取了这股冰雪之气并赋予了女儿们。

  曹雪芹爱用冰雪喻女儿之表。冰雪晶莹洁白, 喻女儿外表, 便给人一种圣洁美。如写警幻的美就用了“回风舞雪”、“春梅绽雪”来修饰。作者分别写到过湘云、宝钗的雪白膀子(第二十一、二十八回) , 由局部见整体, 就表现了女儿们冰雪般圣洁肌肤, 犹如神像般神圣不可侵犯。故宝玉看了湘云的雪膀, 有的只是关怀; 看了宝钗的雪臂, 有的只是美的遐想和美的崇尚。

  曹雪芹更爱用冰雪喻女儿之性。“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芙蓉女儿诔》说“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颇多微词的“冷美人”薛宝钗, 也是富于冰雪性情的。作者称她“山中高士晶莹雪”, 人们通常只理解为宝钗结局的冷落是片面的。“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除看到不足的一面, 还应看到美的一面。不过, 美好品性与深厚感情毕竟不同, 由美的赞颂就更能引出一种深刻的情的失落感。作者近乎完美地刻划了她作为高士的冰雪品格, 是深有寓意的。作者写她住在如“雪洞一般”的房子里, 偏爱素净。所吃的“冷香丸”要用白牡丹、白荷、白芙蓉、白梅的花蕊和雨水、白露、白霜、白雪来配制, 这样便可专治她“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这股热毒实为皇商家庭出身女儿先天就有的, 故需要冰雪品格的培养来以冷制热。冷香丸虽有效验, 但并不能完全避免这股热毒不会冒出来, 故宝钗有时见机导劝, 要惹宝玉生气。如此看来,“雪堆出来的”宝钗并非最完美, 不过在尘境中也算是超群拔俗了,而被誉为“群芳之冠”。因此,“冷”在小说中并非恶的代名词, 相反从冰雪性情出发, 它还是一个人高洁品格的重要特征, 如同霜菊雪梅, 唯有其冷才见其性, 唯有其冷才避其俗。除宝钗, 黛玉、妙玉、晴雯、惜春等女儿性格中何尝有冷的特征?第三十七回湘云有咏海棠句, 叫“自是霜娥偏爱冷”。黛玉的“孤高自许, 目无下尘”是一种冷, 冷中体现着做人的尊严。妙玉的性冷好洁是对世俗的厌弃, 故其上等的茶也要“收的梅花上的雪”来沏。有意思的是宝玉也有冷性, 第八回写他雪天中竟不要温酒, 说“我只爱吃冷的”。

  由于女儿有了冰雪品性, 所以才得到作者的极力推崇。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 我便清爽; 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甄宝玉也说:“这女儿两个字, 极尊贵、极清净的, 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 ”如此疯话, 惟有冰雪性情的人才解其味。女儿是水作的, 但不是液态的, 而是固态的, 是冰雪凝成的。冰雪不易沾尘, 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 冷冷逼人。故冰雪为水之精魂, 女儿不是普通水。探春海棠诗有一句:“雪为肌骨易销魂”, 可谓女儿写照。也正因如此,小说中除宝玉, 须眉和女人都不配冰雪之喻。须眉自不必说, 女人有点让人困惑。第七十七回宝玉曾认为“女儿个个是好”,“女人个个是坏”, 原因在于女人已失去作女儿时的冰清玉润的风采, 而这与宝玉的审美理想是格格不入的。小说虽不把是否嫁人作为衡量是否为女儿的标准, 但女儿嫁了人,“染了男人的气味”, 往往就变成了混帐的女人, 故宝玉不愿看到女儿嫁人。第七十九回宝玉听说迎春出嫁还陪了四个丫头过去, 不由跌足自叹:“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

  曹雪芹还爱用冰雪状物写景。当然, 状物写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写人、造境。大观园是女儿们活动环境, 除了有一景叫“荻芦夜雪”, 还有“清溪泻雪”的沁芳泉, 如女儿一般清亮芳香。第三十回曾写到宝玉随身携带的荷包装有“香雪润津丹”, 可见宝玉的雪性。第三十七回姊妹们的白海棠诗, 无一例外的(包括宝玉) 都以冰雪喻海棠。象探春的“雪为肌骨易销魂”; 宝钗的“冰雪招来露砌魂”; 宝玉的“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 黛玉的“碾冰为土玉为盆”; 湘云的“秋阴捧出何方雪”。白海棠具有雪性, 实乃女儿的自况。第五十一回宝玉曾自比为“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颗老杨树”, 而对麝月等人说:“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第七十七回他又把海棠枯萎看成晴雯被逐后的死亡预兆

  小说更是通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境界创造, 将写景状物、写人寓意进行了高度融合。前八十回集中描写冰雪的文字并不多,但零散的冰雪文字对渲染小说总体的环境气氛是有作用的。比如第六回作为情节的正式展开就是以冬天为背景的。冬天岂能无雪,于是到第八回伴随一声“林姑娘来了”便有了雪。但作者并未着意描绘雪, 雪正是藏笔和蓄笔, 我们只是通过热酒、手炉和冷言冷语等, 才感受到了冷冷雪气。这雪气与小说结尾的雪相呼应, 进而就奠定了全书悲剧基调。经第四十五回宝玉借斗笠谈雪的预示, 一篇正式描绘冰雪的大文章才呼之欲出。于是, 作者在第四十九、五十回中尽情挥洒了他的冰雪性情。然而, 雪情是空情,“白雪红梅”意象具有它的象征意义。在冷与热(白与红) 的反衬中, 就寄寓了聚散、盛衰和色空诸多人观念。因此写雪又不能拘泥于雪, 还必须把与红梅意象相关的色写透, 来“自色悟空”。作者用“光辉夺目”、“搓绵扯絮”、“并无二色”、“玻璃盆”之类语汇, 写出了雪势之大、雪色之亮, 更将笔墨重点放在了雪中花团锦簇、儿女欢笑的热闹场景上。写新添了四个女儿, 大观园人口从未这样热闹过; 写争吃烤鹿肉, 联句赏梅, 连从不作诗的凤姐也吟了一句诗, 诗社从未这样火爆过。作者更把镜头对准女儿的雪衣雪帽和怒放的红梅, 浓笔重抹, 那“十来件大红衣裳, 映着大雪好不齐整”, 与红梅共同构成火红热烈的景象, 并给人女儿就是红梅的联想请看宝玉眼中, 那妙玉门外的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 映着雪色, 分外显得精神, 好不有趣! “好不有趣”犹言“好不齐整”, 而“胭脂”又是女儿的代名词。不过, 女儿们比静止的红梅更可爱, 更精神, 她们是流动的红梅, 流动的美, 为大观园增色, 洪秋蕃评曰:“黛玉诸美或披猩红斗篷, 或披锦纹鹤氅, 或穿掐金香羊皮及鹿皮小靴, 明 翠羽, 往来于琉璃香界, 异常艳丽, 不负此园, 不负此雪。栊翠庵红梅退避三舍矣。”所评甚是。然而, 这一切将随着冰融雪化成为过去。正如太平闲人所评:“此回极热而实极冷, 花团锦簇, 都在雪中”。⑨“白雪红梅”将要变成作者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从主题表现看, 这“赏心悦目的白雪红梅, 与雪中寻乐的诗会酒会使得以后茫茫的大地更显得荒凉落寞。”

  悲金悼玉红楼梦

  “冰清玉润”连用, 说明冰玉意象在晶莹明洁上有相似性。但冰雪的本性是水, 玉的本性是石。在质地上玉较冰雪更显得刚硬, 在身份上玉似比冰雪也更显得希罕高贵。故第二十二回黛玉曾质问宝玉:“我问你: 至贵者是‘宝’, 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 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因为宝玉实觉得自己尚不够玉的品格。可笑的是, 世人对玉的偏爱, 也仅看重玉的功利价值, 将之视作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于是金玉连用, 并附会出“金玉良缘”之说, 反失了金玉高贵的本性。玉还与封建迷信纠缠一起。“据说, 玉能发出一种特殊光泽, 这种光泽白天不容易见到, 夜里可照亮方圆数尺之地, 而这种光泽是邪魔鬼魅最怕见到的。因此, 皇帝常持玉笏以示威严并保健康; 平民百姓喜欢玉器以求平安。”古人还特爱用玉造字起名, 其泛滥连凤姐都有所不满。第二十七回小红说自己“原叫红玉的”,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 头一回, 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 你也玉, 我也玉。”的确, 世人对玉的狂热, 并不是爱玉的精神。玉落尘世如同金一般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故曹雪芹要“悲金悼玉”。

  《红楼梦》作为一部冰雪文, 恰恰崇尚的是玉的精神, 玉的天性, 从而脱尽世俗之气。张岱说过:“盖文之冰雪, 在骨在神。故古人以玉喻骨, 以秋水喻神, 已尽其旨。”《红楼梦》重视玉骨, 黛玉《葬花词》云:“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写的虽是桃花之骨, 亦可理解为玉骨, 因为“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是它最好的注解。大观园女儿的白海棠诗, 状花之性, 同样毫无例外的都与玉有关。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 宝钗的“愁多焉得玉无痕”; 黛玉的“碾冰为土玉为盆”; 湘云的“种得蓝田玉一盆”; 宝玉也有“捧心西子玉为魂”句。我们说过白海棠是女儿的自况, 那么作者以玉喻女儿的意图也就显而易见了。如写警幻“香培玉琢”; 写小英莲“粉妆玉琢”; 写妙玉“金玉质”; 写傅秋芳“琼闺秀玉”。更赋予一些女儿以玉的名字, 如黛玉、妙玉、红玉、玉钏儿、玉官等。把女儿比作玉并不新鲜, 前人不乏“偷香窃玉”之类陈词滥调, 古代读书人还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信条, 但多着眼肌肤之美, 并含有玩弄或轻视之意, 根本不尊重女性独立的人格。乍看曹雪芹也落了俗套, 如第二回贾雨村曾疑惑地问:“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宝玉尤爱用玉字, 怡红院先被他题作“红香绿玉”, 令贾政不满, 到了元春那就改成“怡红快绿”, 偏偏他天生一段呆性, 题诗时又写出“绿玉春犹卷”句, 经宝钗提醒才将“玉”字改成“蜡”字。宝玉爱用玉字, 以至贾政对此过敏。第七十五回宝玉作中秋诗, 作前贾政就先提醒“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由此看来,“玉”字之俗连俗人都嫌, 而这原本是俗人自己的过错, 是他们玷污了玉的清洁雅性。曹雪芹偏要从俗入手, 来俗中见雅, 化俗为雅, 通过大观园女儿玉骨的刻划, 来化腐朽为神奇, 让读者真正认识到玉的价值。

  虽然玉的温润明净外表也构成女儿美的一个方面, 但曹雪芹更看重女儿玉体的内在精神和灵性。精神体现着人格, 灵性体现着智慧。作者嫌弃“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女子, 如多姑娘、夏金桂之流。而崇尚具有玉骨的女儿, 如晴雯, 宝玉说她“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如尤三姐, 写她痴情烈性, 其死亡的场面竟也是那么美:“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 玉山倾倒再难扶’, 芳灵蕙性, 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尤三姐也自称是“金玉一般的人”。第七十九回, 宝玉用“吹散芰荷红玉影”, 来喻自己与迎春的分离, 以玉状荷, 又以荷状了迎春的品性。至于黛玉、妙玉更是上等的好玉。岂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第十六回宝玉转赠北静王的礼物给黛玉, 黛玉竟掷之不取, 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而妙玉的孤高好洁, 以至“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需要指出, 作者对玉洁的认识也不同于世俗, 并不单指身体之洁, 只要是性情真诚, 品格高尚者, 如香菱、平儿等,仍可配玉洁之喻。

  当然, 女儿的“芳灵蕙性”也很重要。玉的灵性, 小说一再暗示过。宝玉佩带的玉, 就叫“通灵宝玉”, 在青埂峰下还是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 只因“灵性已通”才得下凡来, 成了宝玉的护身符。有了它, 宝玉灵性十足,“其聪明乖觉处, 百个不及他一个”; 失去它, 宝玉就会失魂落魄, 形同行尸走肉。这种灵性发乎天然, 真情流露, 恰与女儿相通。因为女儿不受世风影响, 更没有读书的枷锁束缚自己, 让功名富贵糊涂了心, 故女儿“其聪俊灵秀之气, 则在万万人之上。”这正是宝玉所爱慕的。作者笔下的女儿, 虽不能说尽善尽美,却大都聪慧灵敏, 天真可爱, 犹如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爱女儿就是爱春天, 爱青春, 爱生命。比如红玉, 虽被讥为爬高枝儿, 却是一个本性善良、聪明伶俐的女儿。第二十七回写她回凤姐的话, 一气说了十七个“奶奶”, 各有身份, 一丝不乱而又简便周全, 深受凤姐赏识, 这就是一种灵性。红玉还是一个侠肝义胆的女儿。据脂批透露, 贾家事败, 凤姐和宝玉入狱, 红玉前去探慰并搭救, 不愧为一块晶莹剔透而又热情似火的红尘美玉。有些女儿作者没提玉字, 但从具体描写来看, 实仍当作玉来刻划。第五十四回贾母请文官一班丫头过来唱戏, 要听乐器少的, 清淡些的, 文官笑道:“这也是的, 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 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 再听一个喉咙罢了。”喜得李婶薛姨妈直夸“好个灵透孩子”。“灵透”是玉的特性。这班唱戏丫头就是梨园中的灵秀之玉。就是凤姐, 单从灵性上说, 也不失玉品。

  小说中除宝玉, 须眉和女人也难享玉之喻。宝玉因有通灵宝玉, 加上他的女儿之态和性情, 才与须眉区别开来而有了玉品。故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初见宝玉, 就直夸道:“名不虚传, 果然如‘宝’似‘玉’。”值得注意的是, 宝玉的神话原型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瑛”者, 指玉的光彩或似玉的美石。神瑛侍者实际上就是玉的守护神, 其幻化为宝玉(保玉) , 就是要下凡保护冰清玉润的女儿免遭恶运。然而, 尘境太丑恶污浊了, 神瑛侍者也无能为力。“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这不只是妙玉的判词, 更带有普遍的意义。这正应了太虚幻境的那副对子:“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神瑛侍者的红尘之行, 最终伴随着理想的落空而化为一曲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雪照琼窗玉作宫

  《红楼梦》冰玉意象的运用, 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刻划和主题的表现, 还带来了艺术上的空灵美。空灵是中国传统诗画和园林艺术较高的品格。诗贵有意象、意境, 含蓄空灵。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云:“盛唐诗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张岱直说:“诗以空灵才为妙诗”。中国画也讲究“意象的虚实相生相变之理, 即虚中有实, 虚而不空, 实中有虚, 实而不塞。 天地间的气和光, 笼罩万物而无迹, 画上的空白, 就是气和光流转的通道, 一旦通道堵塞, 意象、意境便失去气韵空灵, 变为板滞之物。”[14]即绘画要在“点染依稀, 烟云灭没”中现空灵渺茫之象。中国园林追求的也是有隔有通, 实中有虚, 疏而不密, 开阔朗畅, 即要有空灵淡远之境。小说中的大观园已现身说法。第四十回宝钗有一段评画评园的话, 云:“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 山石树木, 楼阁房屋, 远近疏密, 也不多, 也不少, 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 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 该多该长, 分主分宾, 该添的要添, 该减的要减, 该藏的要藏, 该露的要露。”这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追求。一句话, 作诗者不要把话说尽; 绘画者不要把画面填满; 园林设计要有空间上的通透感, 这样自会有一股空灵清润之气从中产生。

  小说作为一门艺术, 也是这样。虽说中国古代小说一度冠之“野史”之名, 但真的历史那样以“实录”自居, 必然会板实无味,失去它作为艺术的灵性。诗人兼画家的曹雪芹深谙此理, 不再把小说看成历史的附庸, 而是独抒性灵的手段, 自觉地将诗画艺术品格引进了小说《红楼梦》, 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空灵晶映的艺术境界。刘熙载《艺概》云:“花鸟缠绵, 云雷奋发, 弦泉幽咽, 雪月空明: 诗不出此四境。”[15]“雪月空明”应是《红楼梦》的境界。此境界作者也有所透露。如第十二回跛足道人曾说风月宝鉴“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空灵殿”什么样? 第五回曾描述:“但见珠帘绣幕, 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 真好个所在。”它是人生的归宿, 生命的度脱。它“宛转相关,寄托无迹, 不粘滞于景物, 不著力于论断, 遗形取神, 超相入理, 固别有道在矣。”

  冰雪意象的运用有助于空灵境界空之意蕴的揭示。具有仙品玉品的大观园女儿在尘境中, 为情所迷, 却不知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惟有万物本体(空) 才是真实的, 色不过是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的假相, 如同第一回云:“究竟是到头一梦, 万境归空。”就象冰雪, 清刚高洁的品格固然可贵, 结果还是冰融雪化一场空。这种美的落空具有强烈的命运悲剧感。当女儿们被赋予了冰雪品格时, 已注定她们难逃“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的命运。第一回一僧一道看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 向士隐道:“施主, 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见士隐不睬,又念了四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霄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诗中澌澌溶雪的意象正是甄家败亡、贾家瞬息荣华的隐喻。”[17]也是大观园女儿美丽难驻的隐喻。为了暗示雪空意蕴, 小说除了不断出现“空”字, 还把它与雪对应着写。如写宝钗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写李纨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湘云咏雪联句:“空山泣老 ”。宝琴咏梅句:“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第七十六回黛玉赏月却有“空剩雪霜痕”的联句。有的冰雪描写虽未出现“空”字, 却明显地暗示着空。如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不能仅理解为宝钗结局的冷落, 它包含着空的意蕴。宝钗是一个重视冰雪品格修养的“高士”。“金簪”与“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 同为比喻美好的品德(“金玉质”) , 结果却是一场空(“雪里埋”)。第五回还写到凤姐的画,“一片冰山, 上面有一只雌凤。”这里的“冰山”也暗示着空, 即凤姐虽有绝世之才, 也不能永远依恃, 换来的却是“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至于大家熟悉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更成了万境归空的一种象征。虽然小说写空的意象不局限于冰雪, 如对梦的描写, 也具有较强烈的空幻感, 第三十八回湘云《菊影》诗便有“霜印传神梦也空”之句, 但冰雪意象能更好地体现“色空”观念, 体现出世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瞬息变化

  玉意象在小说空灵境创造上主要起到沟通尘境和幻境、人与神联系的作用。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 给人以空灵流转、神情荡漾之感。比较突出的是小说借玉品赋予大观园女儿以仙品。太虚幻境“神仙姐姐”住的空灵殿, 便是玉宫, 姊妹们“皆是荷袂蹁跹, 羽衣飘舞, 姣若春花, 媚如秋月”, 焚的是“群芳髓”香, 喝的是仙茗灵酒, 说起那肴馔之盛, 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 玉液浓斟琥珀杯。”可见, 神仙世界充满了玉一般的纯净透莹感, 投影到大观园女儿的身上也便使她们有了神仙的品格。大观园原本就是人间的仙境, 也只有冰清玉润的女儿才能相配。其实, 小说已反复透露了大观园女儿的仙品。如黛玉的神话原型是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 后修成绛珠仙子, 为“还泪”而随神瑛侍者下凡。故作者说她是“阆苑仙葩”,“世外仙姝寂寞林”。此外, 作者第三回写探春“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 写凤姐“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第五回写妙玉“气质美如兰, 才华阜比仙”; 写可卿的卧室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第三十七回湘云咏白海棠诗更有“神仙昨日降都门, 种得蓝田玉一盆”句, 将神仙意象和玉意象贯通, 状花的同时, 也暗示着大观园女儿所具有的玉品仙姿。大观园的景色固然美丽, 因为有了女儿才充满了灵秀之气, 而宝玉也才恍然又有回到梦中太虚幻境的感觉。清王夫之说得好:“全写人中之景, 遂含灵气”。《红楼梦》境界的空灵美, 凝结着大观园女儿的灵气秀美。

  总之,《红楼梦》冰玉意象的运用, 让读者感受到艺术上空灵美的同时, 又获得了人格上的悲剧美, 进而还能升华到哲学层次, 通过对宇宙本体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而获得一种哲理美。《红楼梦》的魅力永恒的。

  【红楼梦深刻地贯彻了张岱的空灵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