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鸟:红楼梦的作者是张岱论 及其他研究

  李明鸟歌

  世上宜假不宜真,石公泣血泪沾痕。

  片刻大卖三千假,三朝不售一个真。

  闲言碎语今朝笑,一日无常贴长封。

  明鸟殷勤为探看,慧识通灵啾世人。

  李明鸟作《石头记作者张岱论》,新浪博客里分十五文章考证了石头张岱的关系。私认为除了论证二者的联系还要考证石头记与徐渭的关系,甚至红楼梦批评者与徐渭的关系,以及石头记与绍兴的关系——可以作为旁证、补证。比如徐渭的美人扑蝶诗,红楼梦里就巧妙运用,比拟为宝黛钗三人,甚至是明清争斗的意象。红楼梦里张良黄石公的典故让人想起徐渭的《四张歌》:子辟穀祈不死,先师黄石公,后约赤松子;《红楼梦》第一回: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甲戌本侧批: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甲戌本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侧批:妙极!是石头口气,惜颠不遇此石。(明鸟解为元章不遇此石,合无才补天),徐渭也有诗《竹石》:片石苍苍映莽林,南宫如见拜难禁。牛车若使能移去,卖与侯家五百金。(这块青青的石头与莽莽竹林相映成辉,米南宫见了一定又禁不住要倒身下拜。侯门的牛车要是能够载得动它,就卖给他们——拿出五百金来!)。南宫:即北宋书画大家花?(1051.1107),他多有异于流俗的举动,一次见一奇丑巨石,整衣下拜,呼之为兄。笼统上徐渭也与石头记密不可分,比如戏曲情结、史记情结、春秋情结(婆妈舌头)、戏谑情结、庄子情结、平民情结、忧患情结、吃货情结(吟咏方物花草果蔬螃蟹)、民俗情结(擅对联灯谜,金有14幅联)、医药情结(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倘假以岁月,更用绎䌷,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摽其旨以示后人。而于《素问》一书,尤自信而深奇。)、易经情结等。总之,有徐渭情结。(张岱的“徐渭情结”具体表现在《徐文长逸稿》的编辑上。其《琅嬛诗集序》云:“向年余老友吴系曾梦文长说余是其后身,此来专为收其佚稿。”王思任:“徐文长逸稿是集也,经余雠阅者十三。予有搏虎之思,止录其神光威沈,欲严文长以爱文长;而宗子有存羊之意,不遗其皮毛齿角,欲仍文长以还文长。谋不同而道自合。”)徐渭不仅影响了后世书画曲中如汤显祖、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还影响了小说界的蒲松龄、张岱、贾平凹等。可谓一代宗师

  摘录几段李明鸟《石头记作者是张岱论》————

  画影图形,先作寻找作者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文本和脂批,建立内证集合A,为书作者画影图形。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因为需要经过一个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过程,以期能够抓住作者的真影真形。

  作者影形的内证集合A:

  1、作者的家庭状况好,前半生是纨绔半生而一事无成,后半生则潦倒贫困而发愤著书(见于第一回中的作者自云)。

  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

  这个作者自云,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

  A、前半生是『上赖天恩、下承祖德』,故作者可有『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上赖天恩』,指皇上天恩,可能国家升平、家食国禄。袭人在第十九回从贾政角度思想说:『我家代代念书』,可见其家是书香门第,从科举得禄之家,故作者说『下承祖德』。

  B、『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说的是虽然作者家世代念书,然而他却不喜欢读与科举相关的书,对『凡读书上进(注:指为做官而读书』的人,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因此他自述『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应该是指他自己没有中过举。

  C、天恩和祖德均无法赖承,『末世』结束繁华消逝,作者隐居,退归山林。其景况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后半生生活环境窘困。

  D、作者在穷困中振作,编《石头记》以记『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以免其『泯灭』。虽穷困无依,『亦未有伤于作者之襟怀笔墨者』。

  E、『闺阁』在《红楼梦》,特指红楼或朱楼。石头所记,当然就是住在这红楼中的人之梦了,即书中通过『真真国』诗人特别点明的『昨夜朱楼梦』。

  F、这个发生在昨夜的朱楼梦,如果作者不去记载,就有『泯灭』的危险

  2、作者颇为自负,有志补天而无机会,或说有天赋之才而赋予实践的机会,故自叹自惭“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对此,甲戌本脂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在“无材可去补苍天”处,甲戌侧批:“书之本旨。”在“枉入红尘若许年”处,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引自第一回)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对于『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对于偈之首句『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在这里,脂批特别强调这『无材补天』的重要意义内涵,指出这不但是『作者一生惭恨』,更是作者作《石头记》记载《红楼梦》的『本旨』。

  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前提是:天破了!作者补天的前提当然也是:天破了!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结果是:将天补好了。面对这破了的天,作者则只剩『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感叹。故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这个『天』是什么『天』?显然是作者在其自云中所说的『上赖天恩』的『天』,即皇天,指国家社稷。

  皇天破了而没有补好,当然意指国家灭亡了。作者生活于这个『天破』进行时之

  『末世』,面对死亡而束手无策,当然会『惭愧之言,呜咽如闻』。为了让他人及其后人吸取失败经验教训,作者将他『身前身后事』即他所经历过的『昨夜朱楼梦』记载下来,以免其『泯灭』。故作者在其自云中开章见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说作者撰此《石头记》一书,就是以『甄士隐(真事隐)梦幻识通灵』的方式记载他所经历过的『一番梦幻』。

  作者在书中『红』存怡(怡红院之义),『红』亡悼(悼红轩之意),爱红恋红悼红,记载了『昨夜朱楼梦』这首哀悼行进曲。作者这朱家天朝之遗民心态,昭然若出。

  朱家天朝,指的是明朝朱姓红天。『天破』和『末世』,指的是明末清初外族入侵,国朝灭亡之时。这样一来,这作者当可初步确定为:见证过明朝灭亡过程的人。

  作者是有才纨绔

  在第三回中有《西江月》二词批评贾宝玉,其末两句“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句“批宝玉极恰”。甲戌眉批:“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说作者是有才纨绔。在蒙府本第十一回有回后批:“将可卿之病将死,作幻情一劫;又将贾瑞之遇突,作幻情一变。下回同归幻境,真风马牛不相及之谈。同范并趋,毫无滞碍,灵活之至,飘飘欲仙。默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其人之文,比宋玉、子建一般心性,一流人物。”将作者比之于宋玉和子建。

  A、作者『专能对对联』

  第十七回中宝玉父亲眼中的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蒙府本侧批:“如此□笔间写来,然却是宝玉正传。”

  B、作者身具历史学家烙印

  对于作者这个历史学家烙印问题,我在2004年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红楼梦作者身具历史学家烙印 》于 2004-10-06 发表在 红楼艺苑 - 学术研究,这里将脂研斋批语中反复强调《红楼梦》深藏『托言寓意之旨』,运用的是『春秋』史家笔法的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回,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甲戌本眉批说: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这里的『英雄』、『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等词句,论的都是国事、史事、民族兴亡大事。『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句,说的是《红楼梦》一书的笔法是以小寓大,即批语所说的『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这种以小见大、以个体见社会手法,是典型的《离骚》式的『托言寓意』手法。

  脂批中关于作者用『春秋笔法』、『史笔』或『国策』手法等,遍布于各回中。例如第三回,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两见,『宜作史笔看』批语一见。第四回,甲戌本侧批:『似此应从《国策》得来。』第八回,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一见。第十三回,甲戌本眉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第四十五回,庚辰本双行夹批:『《春秋》笔法』两见,『皆《春秋》字法也』一见。由此可见,《红楼梦》一书虽然表面全是『全是老婆舌头』,实际上『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脂批对此问题,有专批指明,第四十三回,庚辰本双行夹批说:『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整个红学界的『痴子弟』满天下,有些正照风月鉴的『大痴者』还被冠为『......』,世事之奇,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C、作者会作“戏剧传奇”。

  在第二十二回宝玉所作偈语后,庚辰双行夹批:“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这则脂批说明作者有作“戏剧传奇”的能力

  一般读者,对《红楼梦》总在看戏的印象该是深刻的,书中看戏论戏的章节很多。关于《红楼梦》与戏曲间关系问题,许并生写过一篇《 与戏曲结构》的文章(0 9 ─ 《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一辑)。他在徐扶明的《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的基础上,对《红楼梦》本身即其与戏曲的结构关系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许先生文中指出:『《红楼梦》作者借鉴了戏曲开场手法,同时为了避免在小说中出现一览无余,又使用了穿,从而形成我们所见的这一形态这是作者在结构上的革新和独创。通观《红楼梦》全书,其广泛的采用了戏曲的方法,如前所述思想命意、场景设置、人物出场的思路可见一斑,也正是于此,制约了叙事视角和人物视点等多方面,使小说具有了一定的可视性,强化书面语言文字形象性。』具体说来,许先生的论据见于下面诸条:

  戏曲开场:开篇作用无疑是为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兴趣。《红楼梦》的开篇是对话本入话的创造性改造又是对传奇『副末开场』介绍剧情梗概的汲取和艺术融合。

  序幕:第二回至第五回前半作为序幕,中心人物的引发,故事缘起的头绪,已陆续出场和加以设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犹如《桃花扇》之听稗一出。整个这一部分功能上也与《桃花扇》之传歌、哄丁、侦戏、访翠颇同。

  戏曲贯穿结构:戏曲中常常采用设置人或物来贯穿结构,使繁杂的情节众多场(出) 分立的单元联成一条线,这是戏曲独特的,以往小说没有的手法。《红楼梦》采用戏曲贯穿手法,这样一僧一道的设置具有了结构的功能。

  场景设置和人物出场方式:《红楼梦》的人物出场也采用了戏曲的方式:

  王熙凤叫板出场:人未到先听到其人声音:我来迟了。

  宝玉出场:外脚步响,丫环道:宝玉来了。

  这方面徐扶明作了很好的分析,书中有类戏曲人物出场的『叫板上』『点上』『摆队上』。这里采用戏曲场景设置,室内展示给读者的,从视觉角度看,室内是直观的,室外是看不见的;室内是舞台,室外是后台。小说人物出场于人物眼中是戏曲人物出场方法、场面设计的借鉴和转化。

  情节线索组织:在情节主要线索上,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双线交叉,这在明清传奇中比比皆是,如明代张凤翼《红拂记》红拂与李靖、乐昌公主与徐德言,沈鲸《双珠记》王楫与郭氏、慧姬,汤显祖《紫钗记》李益与小玉、卢府小姐,沈景《红渠记》郑德嶙与韦楚云、崔希周与曾丽玉,叶宪祖《鸾篦记》杜羔与赵文珠、温庭筠与鱼惠兰,清代李玉《风云会》郑恩与京娘、赵匡胤与韩素梅,李渔《风筝误》韩生、戚生与爱娟、淑娟,均采用了双线交叉手法。《红楼梦》采用双线交叉构造情节,从文化现象上看,反映出戏曲对小说的渗透和影响,或者说小说家对戏曲手法主动的吸收。

  同时可以佐证的是《红楼梦》中的戏曲剧目多为此种线索设置,说明作者对戏曲情节双线设置是极为熟悉的。

  《红楼梦》文本,实际上是部『幻境戏剧』。说《红楼梦》是部『幻境戏剧』,是作者自言,并非我的杜撰,此言见于该书的纲要第五回。书中描述宝玉梦入太虚幻境与警幻仙姑相遇,警幻欲点醒宝玉,故让他观阅了金陵十二钗及其副钗又副钗的命运诗。看宝玉仍然未悟,警幻就继续让他看、听《红楼梦》:

  饮酒间,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

  开辟鸿蒙……’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红楼梦》原稿』不同于『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是部幻境戏剧(特注:这个认识对我们理解文本具有指导作用,不可等闲识之),是作者特意在为《红楼梦》打造的、有别于一般尘世的戏曲。

  作者不但深通戏剧,而且有自己的戏班,脂批对此特别加以点明。第十八回批说

  《红楼梦》作者是养过家庭戏班的人,说他『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 故『

  《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脂批还表明,他对作者及其家庭戏班是深知其地蕴的,说《红楼梦》书中关于优伶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的描写,『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他似乎对作者及其家庭甚为熟悉,在第二十二回还批道:『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脂批还提示,《红楼梦》作者非常熟悉《西厢记》,故文中熟极而流、自然而然地在书中运用了该据的表现手法。

  C、作者深谙茶道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作者描述妙玉精通于茶道而印象深刻。书中不但对茶,而且对泡茶所用的水也大有讲究,表现出作者深谙茶道。作者通过玉、梅、茶等媒介,塑造了一位崇尚自然、高洁白恃、不拘礼俗、自由放任、我行我素、落拓不羁的『逃禅』隐士形象。关于书中的茶文化,已有多位研究者作过探究,如『《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探究 』(王春华,《华夏文化》 2005/02)、『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探究』(润常,《东方食疗保健》2005/01)和『《红楼梦》中茶、酒、点、肴的美感寓意 』(潘宝明,《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03)等是例。

  D、作者是个美食

  红楼美食问题,其研究文章很多,体现了中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无须我在这里赘述。引一点概论性的东西,以兹为证:

  红楼美食,又称红餐、红食,即《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名点佳肴。红楼美食包括楼主食、菜肴、点心、饮料、果品、补品、药膳和调味品。《红楼梦》中有许多关于美食文化的描写,所载菜目甚多。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其中述及美食的回目有八十七回,红楼食品一百十六种之多。

  《红楼梦》中关于美味佳肴的描写品种齐全、花色繁多,有荤菜类、素菜类、汤羹类、主食类、小吃类、饮料类、果品类、补品类。“其中主食原料十一种,食品十种,点心十七种,菜肴原料三十一种,食品三十八种,调味品八种,盥沐用品四种。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食体系

  红楼美食选料精广,天南海北,水陆珍奇无所不及。其中不少原料是过去宫廷御膳所用。野鸡、熊掌、燕窝、鹿筋、鹿舌、海参、螃蟹等等,均以鲜活、应时和珍稀见长。作为主食的米,在贾府中亦与寻常百姓家有所不同,有胭脂米、碧糯、白糯等等。碧粳粥、江米粥、鸭子肉粥、枣儿粳米粥、□八粥、燕窝粥,更给人以美学上的极大享受。“精细”和“形美”是红楼菜的最大特色,“饕餮侯”的形象在这一“精”一“美”中得到极好的体现。

  红楼美食是扬州美食的体系,还在于红楼菜与扬州菜在风味、选料、名称和烹调方法上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在风味上,红楼菜与扬州菜都以“南味”为主,兼及 “北味”在烹调方法上,□焖、烧烤、油炸,都是红楼菜和扬州菜较常用的方法在原料切配上,它们均以地方原料为主,《红楼梦》中的“烧野鸡”、“笼蒸螃蟹 ”、“鸽蛋”、“炸鹌鹑”这些菜的原料在扬州都有丰富的出产,在小吃方面,《红楼梦》中的“枣泥山药糕”、“□八粥”、“鸡油卷儿”、“元宵”等又都是扬州市肆上流行的小吃品种。

  朱家华:『红楼美食、文化瑰宝』,《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一辑;

  韩先芹『红楼梦饮食文化──贾宝玉养生之道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4/04;

  潘宝明『《红楼梦》中饮食作用举要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2/01。

  E、作者也通医学

  《红楼梦》的作者精通养生学和中医药学,在该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书中写到的中医理论如诊断方法和药物作用,许多在今天有着重要、独特的指导意义,《医说红楼》(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一书就是发掘原著中这些医学宝藏的专著。此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也很多,如『《红楼梦》医道浅析』(贡树铭 《医古文知识2003/02)、『漫话《红楼梦》中的药膳 』(张胜难,《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03)等是例。

  F、作者深谙园林艺术

  作者,无疑是深谙园林艺术的。关于红楼梦园林问题,我们曾经写过两篇文章:《红楼梦》的大观园图正解和大观园原型南京故宫论,比较深入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无疑是文学与园林的完美结合。它融入了作者的阅历,寄托作家的哲学观、园林美、女性美、人格美、人生美和审美理想。对于这点,人们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很多,任明华的《红楼园林》一书,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这个问题。(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ISBN书号】7806039104)。在北京上海,还分别模仿兴建了大观园,表现了人们对红楼梦园林艺术的欣赏。实际上,真正应该建造大观园的是南京,可惜他们对此人文景观及其相关的经济价值没有认识,实在是一大遗憾。

  6、作者家代代念书,然而他却有反对科举的态度

  书中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作者之家是书香门第,作者不肖,违背父亲和师兄教训,厌弃功名,因此也没有获取功名。

  第十九回描述宝玉家世代念书,然而他却不喜欢读与科举相关的书,对『凡读书上进(注:指为做官而读书』的人,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

  袭人道:“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庚辰侧批:新鲜,真新鲜!】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开方便门”。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又诮谤读书人,恨此时不能一见如何诮谤。】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庚辰侧批:大家听听,可是个丫鬟说的话。】在人前也好说嘴。他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你不喜读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庚辰双行夹批:二字从古未见,新奇之至!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庚辰双行夹批:宝玉目中犹有“明明德”三字,心中犹有“圣人”二字,又素日皆作如是等语,宜乎人人谓之疯傻不肖。】这些话,你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打你。叫别人怎么想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