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美丽的地方---福建东山
地址:厦门、福州、汕头等地都有直达班车到东山岛,其中厦门的湖滨南路汽车站每日上午八点和下午一点有车发往东山。
门票:主要景点门票价格:风动石景区65元 骑术中心20元 马銮湾15元
被誉为“海峡西岸旅游岛”的东山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海水湛蓝如天空,沙滩绵长柔软,阳光明媚充裕,树林深深莽莽,白帆点点,海鸥翱翔,是一个优良的旅游度假胜地。主要的旅游点有风动石景区、马銮湾及乌礁湾海滨森林公园等。
东山岛的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岛上有足够的宾馆酒店可以接待旅游者,另外还有不少海鲜馆、中西餐厅、咖啡屋、夜总会。
位于东山岛东北部的铜山古城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为防御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此以石垒城,设立水寨坚守海防。古城几经战争洗礼,如今雄风依存,城楼宏伟壮观。
城中关帝庙附近海滨石崖上有一块重约200吨的临海巨石,状似玉兔蹲伏,底部接触仅数寸,风吹石动,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该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当地有一句叫“不观风动石,枉到东山岛”。附近另有一石,侧后恰似披着袈裟、躬身朝拜的和尚,前方正好是隔海相望的一座宝塔,巧成“石僧拜塔”奇景。古城西北面有九仙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民族英雄郑成功都曾在此安营扎寨训练水师。山顶一块镌刻着“瑶台仙”的巨石,是当年的水操台,周围古榕遮荫,树根在石缝之间攀附盘扎,景色独特。
<<东门屿>>
从铜陵镇往东,距风动石景区800米的海面上,“海上仙山”东门屿,就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静卧于碧海绿波之中。
东门屿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与厦门鼓浪屿、温州江心屿、台湾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
东门屿不大,也不高,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最高的山峰海拔也只有91米。屿上因海岸独特,奇石众多,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影视工作者,至今已有 20多部的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我国首部科幻影片《珊瑚岛上的死光》中的“马太博士岛”就是东门屿。《西游记》《海之恋》《八仙过海》等电影、电视剧,也都是将东门屿作为外景的拍摄基地。东门屿如此吸引电视、电影艺术家的,是她的自然景观,是神韵天成,不需任何雕饰的天然美景。
东门屿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影棚”。
东门屿南段由几座小山丘组成,是屿上景观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段。以天然的礁石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奇石怪洞景观,散布其间,移步换景,满眼皆美;有众多的人文景观,点缀其中,内涵丰富。屿上的绿化率极高,树木青翠,海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自然景观主要有鹰嘴岩、渔翁垂钓、神龟迎客、壁虎戏象、蛤蟆望天、鸳鸯耍猴等。人文景观主要有东明寺、文峰塔、云山石室、文昌阁、种德居等。
东门屿中段是连接南段和北段的纽带,主要是一段长约200米的条形沙滩,中间一条防风林带将沙滩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的沙滩叫“北澳尾”,西边的沙滩称 “大澳底”,东西两个沙滩都是游泳戏浪的好去处。米黄色的沙滩,略显弧形,拱着一湾洁净的海水,恰成一巨大的“X”形。刮风时,别处是海浪汹涌,而这里只是微波细浪;微风之时,别处是细浪逶迤,而这里的水面却是波平如镜,是良好的天然海滨浴场。中间的防风林带已开辟成林场,引种了大量的果树,如柑桔等;栽培了各种的花卉,如三角梅,夹竹桃等。玩海之余,可以品尝水果,欣赏花?卉,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东门屿的北段称“佛澳”,沿海滨的四周是礁石和小沙滩,中间有几座小山丘,山上植被绿化,以防风防沙和抗碱树种为主,如木麻黄、相思树等。在该段南海滨,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东明寺,原来只是一座小庙,近年来海内外信众募集巨资进行扩建,建成了万佛宝殿、天王殿、卧佛坛等庙宇,共计六千多平方米,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群。寺的南面有小沙滩、礁石、洞穴,并有众多的石刻碑刻点缀其中。周围自然景色秀美,山林郁郁葱葱,幽静宜人。
“海上仙山”东门屿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屿上因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被众多的影视剧制作者相中,选为外景拍摄基地,誉为“天然影棚”。东门屿上最丰富、最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当属屿上众多的奇礁怪石了--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错落有致,移步换景,每到一处都是豁然一亮,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船迎客 从轮渡码头乘坐游轮,前往东门屿,忽然,文峰塔的山脚下海涯边驶出一只小船,船头微微翘起,海浪轻轻拍打着船头,溅起点点雪浪花。仿佛乘风破浪前行,来迎接游客上岸。待船驶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块形状极象小船的大礁石。这也是东门屿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称“石船迎客”,欢迎着每位光临东门屿的客人。
黄鹂鸣翠 漫步在东门屿南段的海滨,东门屿的主峰就呈现在眼前。整座山峰蜿蜒起伏,连绵不绝;山峰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笔直的文峰塔,高耸入云,直挺苍穹;红柱黄瓦的半山亭座落在半山腰,宛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在绿树丛中,有两块形为鸟状的大石磐卧其中。鸟的羽毛脉胳清楚,重重叠叠,披覆其上;两只鸟的头相向而对,嘴巴微张,就象正在商量着些什么事情,真正应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古人名句。虽然没有翠柳,少了白鹭,但青翠的木麻黄、相思树,穿梭于林间的小鸟,倒也同样合情应景。
石鼎倒悬 沿着东门屿文峰山的石径,拾级而上,徐步于绿树红花之间,至半山往右西行不远,在绿草之上,有一根石柱突兀而起,石柱的顶部光滑,呈半球形,中部有一圈突出的石棱,宛如一个煮饭的鼎倒扣在石柱之上,称“石鼎倒悬”。 在“石鼎倒悬”石旁,有两块石头,前面一块较小,呈尖形,尖部向上斜,中部左右对称的有两点突出;后一块石头较大,表面光滑,稍微有点突起,两块石头紧接在一起,恰恰组成了一幅“青蛙望天”图:那尖形的是头部,突出的是眼睛,后面则是青蛙的身子了。曾有人诗曰:“恰汝依丛桂,餐风落此间。夜深时吐气,明月满空山。”
壁虎戏象 离“青蛙望天”石不远,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正上演着一出“壁虎戏象”的好戏。大象的头部向海,粗大的象鼻自然下垂,鼻头稍稍有点上翘;两只硕大的耳朵贴附在象的身上;眼睛闭着,似乎正在静静地听着优美的潮声。这时,一只壁虎悄悄地爬到了大象的背部,在大象的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没想到,硕大的大象听到这句话后,竟然两腿一软,趴到地上。精灵古怪的壁虎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大象被戏弄得趴地不起了,正转过身子,昂着头,张大嘴巴,吐着舌头,在那里得意地笑着呢! 渔翁垂钓 登上“壁虎戏象”石前的一块平坦的巨石,一眼望去,远处大海青冥浩荡,一望无垠,无际无涯;近处怪石嶙峋,突兀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花。在这些怪石之中,有一块奇石特别引人注目。此石高10余米,酷似一位正盘腿而坐,临海垂钓的渔翁: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旁边还有一个圆圆的鱼篓。
多少年来,这位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里钓他的鱼,不管是拍石的惊涛,还是奔涌而来的呼啸海风,或是倾盆而降的滂沱大雨,也不论收获如何,都不能打消他静心垂钓的乐趣。故前人有诗云:“疑是羊裘垂钓者,不干星象狎鸥闲”。 海豚上岸 沿着山上的小径信步前行,绿树蓊蓊,红花绿叶,蝉鸣鸟啼,和着海风涛声,令人心旷神怡。
在临海的小径边,有一只海豚正悄悄地爬上岸来,这可是只超级海豚,身体庞大滚圆,稍微向上倾,嘴巴突出,憨憨地、静静地趴在绿树荫下,望着来来往往的游人。看着它乖巧的样子,南来北往的游人都忍不住要上前去摸一摸它,和它“亲密接触”一下。 东门屿上的奇石众多,无法一一赘述,只能取其中一二,略加描绘而已。
沿东门屿文峰塔边的石阶向东行走,沿途林荫掩映,蜿蜒曲折,到了小石路的尾端,即可见到一座二层的楼阁,叫“文昌阁”。建筑风格为亭阁式,四面通透、宽敞、明亮。一水泥楼梯直通二楼。一楼和二楼内四周均砌有长排座椅供游人歇脚。步入阁内,迎面清风,令人顿觉汗渍皆干,暑气俱无。
文昌阁临海矗立,视野开阔。游人可以在这里歇息、拍摄、观海、听涛。林带幽静,海风轻拂。
登阁静观,往东远眺,古雷半岛横亘眼前,再出去即是台湾海峡,兄弟岛历历在目。大海蔚蓝,白帆点点,海鸥翱翔。往北遥望,是东山八景之一的“天池胜景”。只见青黛色的梁山绵延不绝,起伏曲折。湾沙拱抱,形胜天然。
东山湾内,水波不兴,宛如平湖。小岛屿星罗棋布,恰似颗颗碧绿宝石镶嵌在一匹宽大无朋的绸缎上,熠熠发光。不远处的海崖下,乱石穿空,海涛拍崖,激起“千堆雪”,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这里,晨可观东海晓日,夜可赏高天明月。仰望黄石斋读书处与文峰塔,面对绿树、奇礁、雪浪,或听涛声,或望碧波,不觉间心旷神怡,为大自然所陶醉,情景水乳交融,深深体味到“海滨邹鲁”之遗风,其妙无穷,欲辩已忘言。
在云山石室附近,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部较为平滑而微微隆起,在石头前部处,有一块不大的椭圆形的石柱,与后面的石头连在一起,微微向上抬起,恰似一个前伸的 ,朝着“云山石室”方向,巨石的两侧,紧连着几块突出的石头,这些石头恰恰又组成了一只四脚前伸,抬头远望的石龟,惟妙惟肖,这就是“神龟悟道”景点。
这有个故事传说:黄道周先生聪颖睿智,读书过目不忘。十三岁已经读完家乡所有藏书,但感觉不足的是《易经》领悟还很肤浅,不能尽解其奥妙。
舅父陈王教是个秀才,觉察这一事情,就向姐夫黄嘉卿和姐姐商量,愿意带其到广东博罗韩日瓒大夫家里读书,请教易理。于是经父母的同意,由其舅父带领黄道周,半肩行李半肩书,千里迢迢来到韩大夫家中,勤奋苦读。三年之间,不但将韩大夫家藏经、史、子、集一概读完,而且才学渊博,名噪粤省。才子佳人,喜与交往,吟诗作赋,各抒少年情怀。
后来,因嘉卿公的催促,才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间拜辞韩大夫掩卷回家。嘉卿公检查黄道周书箱,发现满箱尽是酬应华丽的诗赋文藻,没有将易理研深研透,气愤之余,一炬将全箱文稿烧毁,并督责其迁到东门屿岛上,与其兄黄道琛共砚,边耕边研易理。
黄道周在东门屿上卧“飞鹰洞”里,读“云山石室”中,日耕夜读,勤奋苦读,易理日益精进。每当夕阳西坠,豆灯点燃之时,飞禽虎豹、鱼虾龟鳌,纷纷围坐石室之傍,听黄道周先生读《易》研理。久而久之,黄道周与山凝情,与兽结缘,友谊深厚。
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要晋京参加进士考试时,这群山禽水兽纷纷前来送行,黄道周挥手劝别,却发现船舷边一只老龟,摇拨四足,旋摆尾巴,惜情依依地跟随着。黄道周躬身劝阻:“回去吧,千里相送,终须一别。”老龟仍然绕游船边。黄道周悟其意,则说:“你们都回去,仍到‘云山石室’研读易理,温故可以知新,回去吧。”
老龟频频点首回头离去。
后来,黄道周募师抗清,兵败被俘,神龟祈求天公,保佑黄道周。可是,当它抬起头来的那一刹那间,黄道周在南京殉国了。从此,神龟便永远把头伸向苍天,诉说自己的愤慨和悲哀。
这只神龟,仰头蹲伏在石室四周,似听经状态,静心悟道。
从此,到东门屿瞻仰黄道周先生读书处时,人们都称这只老龟为“神龟悟道石”。
沿东门屿南段的一条山间小径往上不远,在巨石与绿树之中,有一个石室。此石室由三四块巨石纵横互叠,形成两洞。大洞内宽约3米,深5米余,可容纳20多人。洞内有三块方形石块,可作为石凳。石室周围草木繁茂,阴凉宜人。在洞口右侧岩石上,镌刻着黄道周亲笔题写的 “云山石室”四个大字,字长160公分,宽50公分,每个字都苍劲有力,浑厚郁挺。据《黄漳浦集》载,这里是东山先贤、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少年时的读书处。洞外的石壁上镌刻着明朝巡抚路振飞题写的“磐涧”二字,喻黄道周就是隐居在此涧谷中潜心修学的。在石壁上还有一处“达观”题刻,指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想想当年,黄道周在云山石室这样简陋的地方修学悟理,没有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是难以成就大事,难以造就一代贤人的。
在石室前立有一座石华表,南面横题“黄石斋先生读书处”,北面额书“高山仰止”,华表两侧刻有对联:“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这是清乾隆16年(1751年),巡抚潘思榘巡游云山石室时题刻的,称黄道周是儒学的代表,是学者中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这是对黄道周的人品与学识的中肯而全面的评价。
站在华表前,四周绿树蓊蓊,如伞似盖,将云山石室护佑在绿荫之下,阵阵的清风吹来,带有淡淡的花香之气,沁人心鼻。偶尔还会传来几声鸟叫声,悦耳动听。可以迎着初升的朝阳,晨起早读;可以沐浴和煦的月光,低首默诵;也可以枕着海涛,伴着海风,安然静寐。远山近水,绿树黄瓦,花香鸟鸣,日光月韵,简直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人们总说“人杰地灵”,云山石室虽然极为简陋,但却充满了灵气。
黄道周在这样灵气之地岁熏月陶,成为“一代完人”是在所必然的,地灵蕴育了一代人杰,地灵造就了一代贤达。
沿着东门屿上的山间石径,伴着清风涛声缓步前行,经过一片茂盛的绿树丛林,来到东门屿主峰东北面的半山腰,有一块较为开阔的平台。在平台上,有一块巨石,坐山面海,形状酷似展翅欲飞的苍鹰,称鹰嘴岩。雄鹰的羽毛脉络清楚,纤毛毕见,层叠有序;鹰喙形似铁钩,弯而锐利,刚劲有力;鹰翼微微张开,似乎积攒了全身力气,蓄劲待发,要振翅高飞,搏击长空,一展雄志。
在这展翅欲飞的苍鹰腹下,有一石室,由鹰嘴岩及附近的若干石头相叠而成,呈三角形,洞深6米,宽约4米,洞内有简易石床、石桌、石椅,以及八卦图和星象图。整个石室,洞口面海而明亮,沐浴在阵阵微风之中,可观壮丽山水,看天然美景,陶醉其间;洞内就山而幽暗,却是读书识理、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东山先贤、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少年时,就曾在此石室里潜心苦读,自号“石斋先生”。
在巨鹰的左翼下,刻有“石斋”二字,旁边有几行小字:“先生节义,照耀古今,石室荒凉,仅存遗址。鱼跃鸢飞,具见大道。谨署二字,以诏后人。”这是民国4年(1.15年),巡按使许世英巡视东门屿时所题,意指黄道周的君子之道,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可以普照天地,显明天地间一切事物。这是对黄道周的学识以及人品的最高评价。 站在石室前,倚石观海,睹物思人,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黄道周是明朝第一饱学之士,其易学、理学、天文学、书法造诣之深,领明末之先。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评他:“至人惟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朝乾隆皇帝赞他:“不愧天下第一完人”。而黄道周却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学得满腹经纶,修得一身正气,而后宛如雄鹰一般,翱游长空可见古人成才之不易。这也印证了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在鹰嘴岩后有一块巨石,上书有“海滨邹鲁”四个楷体大字,遒劲有力,刚气挺拔。这是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宁乡(湖南省宁乡县)吴芳、楚西(湖北省)成心中、豫章(江西省)张庭祯在东门屿游览时,有感于黄道周的学识与风节,合题在这块巨石上的,意指东山是个文教兴盛的地方,可与孔孟之乡相媲美。
黄道周在鹰嘴岩石室里潜心苦读时,也曾评述说: “吾乡子弟,虽划船荡桨,亦能文章。”东山虽偏居东南一隅,却也是人文鼎盛,文教成风,“海滨邹鲁”四个字即是最好评述。
南门湾位于东山的东北部,在铜陵镇内,是东山内八景之一,称“沙浦渔歌”。《铜山志》云:“沙浦一湾,渔舟糜集,以网以渔,四时不易其业。而夏天尤盛,晚间扣舷而歌,鸣桡互应,大有响穷彭蠡之滨,一胜也。”
南门湾的景色秀丽。巨龙般的海堤,伏卧在湾畔,护卫着铜山古城;海湾沙滩洁净,海风轻拂,波光粼粼,空气清新。湾内桅杆林立,渔舟倒影,机声隆隆。
清晨,一艘艘渔船结队出海捕渔。中午,金沙闪烁的沙滩上,到处是晒网曝鱼的人们。夕阳含山时,渔舟先后入港,满载而归,到处是嘹亮动听的渔歌,到处是收获的喜悦。
明代诗人朱瑛作《铜陵十咏》,其中《沙浦渔歌》诗曰:“泛泛渔舟影,飘然望海隅。斜阳帆半射,趋浪棹初回。收网笼明月,携浆醉夜台。江皋疑乃沸,得章悬蓬莱”。
夜幕降临,南门湾沙滩上霓虹灯光闪闪,烛光幽幽,游客纷至沓来,最诱人、最热闹的沙滩夜市开始了。
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于1984年创办,1987年经省科协命名为“福建省海洋生物标本馆”,1998年、1999年被省科协确定为“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成为福建省青少年及生物爱好者窥视海洋奥秘、认识海洋生物的窗口。
这是一个没有惊涛骇浪却听得见潮汐的海底世界,这是一个宁静而充满生命旋律的大海缩影……
海洋生物标本馆总面积为200平方米,分为“海藻、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两个展厅,陈列着12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
第一展厅,主要展出海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海藻分为绿藻、红藻、褐藻三大类共62种,分别镶在玻璃框里,挂在展厅东面的墙壁上,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海洋无脊椎动物分为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及苔藓动物等七大类。腔肠动物中,多为浸制的小型漂亮的珊瑚,也有干制的大型珊瑚标本。造礁石珊瑚,以往的资料认为只生长在南海东西沙群岛、海南岛等热带海域,但在东山湾的海域里,也有锯齿刺星珊瑚、盾形陀螺珊瑚、标准蜂巢珊瑚等不少种类。
此外,与造礁石珊瑚伴生的大矶沙蚕、吕宋棘海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展出的长达1.3米大矶沙蚕是我国罕见的标本。
贝类是海洋生物标本馆一大特色,也是第一展厅的主要内容,约有400种。不仅有晶莹剔透的东方鹑螺、竖琴螺、极为少见的夜光蝾螺、水字螺、蜘蛛螺、船蛸,就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鹦鹉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唐冠螺、虎斑宝贝,遗传学上有研究价值的白化瓜螺,经济价值较大的鲍鱼、管角螺、江珧、扇贝、贻贝,应有尽有。展厅还展出瓜螺的卵群、管角螺的卵群以及海兔卵的标本。 在蟹类标本中,有重达3斤的蛙蟹、有小如大豆般的豆蟹,有美丽如玉的玉蟹,还有象关公脸的日本关公蟹;龙虾标本则有锦秀龙虾、长足龙虾、波纹龙虾、中国龙虾。
第二展厅是海洋脊椎动物展室,展出鱼类、海龟、海蛇和小型鲸类。
走进展厅,迎面就是一只大海龟。海龟标本让你大饱眼福,至今已知的世界海龟有七种,而这里展出的棱皮龟、绿龟、玳瑁龟、丽龟等5种,种类之多,为全国中学之冠。美国海洋爬行专家约翰·菲锡希博士参观该馆时,对这些龟类特别赞赏。 这里的鱼类标本约有390种。纺缍形的蓝圆鱼参、马鲛、侧扁形的鲳、眼镜鱼,都生活在中、上层的海水中;平扁形鱼工、鳐,属于底栖鱼类;棍棒形的海鳝、海鳗,是栖息于礁石间的种类;另外还有形态十分奇异的海马、海龙、刺鲀、鬼鲉等。
这里还收集三种海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和海蝰,均为浸制标本。
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据展厅一方的鲸类。鲸属于哺乳纲、鲸目、海豚科,被誉为最聪明的海洋动物。这里展出的拟须鲸骨胳标本,全长7米,是福建省比较罕见的,伪虎鲸骨胳标本,全长5.2米,还有栩栩如生的伪虎鲸实体标本,它们的展出为海洋生物标本馆增辉不少。展厅还展出海豚、江豚等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尤玉柱教授莅临参观时,评价说:“这里收集的海洋生物基本代表了台湾海峡的生物类群。”
东山朝圣楼位于铜陵滨海处之西门澳(此澳相传为关圣帝君分灵赴台起驾处),该楼于1992年9月25日奠基,至今已雏成规模。朝圣楼为东山关帝庙的配套工程,是海峡两岸关帝信众为弘扬关帝文化,倡议并捐资兴建的。
朝圣楼为7层6檐歇山顶建筑,楼高37米,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建筑面积3398平方米。七楼供奉由台胞赠送的三尊关帝、关平、周仓神像。朝圣楼巍峨高大,屹立于东山内海之滨。登楼放眼,前方200余平方公里之海域,碧波荡漾,海鸥飞翔于蓝天,绿岛散布于海面;海上之渔船货轮,往来不断,更有铁丁屿后万吨巨轮,庞庞然泊于其后,一派祥和安乐之景。楼右,为关帝庙和铜山古城,一临海大道把朝圣楼和关帝庙联系起来。
沿道前往朝拜关帝者络绎不绝:欲速者乘车,至诚者安步;台胞者披彩结队,内地者车水马龙。楼左,为国家一级口岸东山港,自西门澳左去,依次为澳雅头渔港、5000吨级硅砂码头、大澳渔港、避风港、3000吨级石油码头和城土安万吨码头,绵延数里。这些各种不同功能的港湾,吸纳了不知多少强健男儿血性青年。他们在这里生产、创造,白天热烈喧闹,夜晚灯火辉煌,无不显示生产建设的美好。
站在朝圣楼上,你领略的是一派和平景象。可回溯东山岛有史可查的历史,600多年来,却连绵不断延续着战争。那锈迹斑斑、雄伟沉重的铜山古城,见证了数百年的烽火硝烟。面对中外凶残邪恶的悍敌,为家国,求生存,需要军民同仇敌忾的凝聚力,这就是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就是忠、勇、义。换言之,为了战争的胜利,东山军民需要集浩然正气、忠、勇、义于一身的英雄,以之引为准则和人生楷模。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这种本质的英雄关羽,自然就成了东山军民的偶像。东山军民以关公为楷模,抗击外侮,演出了一部部悲壮的历史剧。而当硝烟散尽,向往和平的东山人民铸剑为犁,抚平战争创伤,以另一种豪情,把关公的忠勇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辛勤劳动,建设美丽家园,使东山成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的黄金口岸。
从东门屿的南码头,沿着柔软洁白的沙滩向西南方向前行,来到东门屿主峰文峰山山脚下,一条山间小径呈现在眼前。石阶共250多级,蜿蜒曲折,直达山顶。拾级而上,两旁绿树如荫,郁郁葱葱;红的、黄的、白的鲜花点缀于绿树丛中,微风吹来,带着淡淡的香气;偶尔会有蝉鸣鸟啼从林间传来,悦耳动听;漫步而前,沉浸于绿树红花之间,令人心旷神怡,一点也不觉登山之累。半山处,有一座红柱黄瓦的半山亭座落其中,与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凭栏而望,大海湛蓝清澈,绿岛星罗棋布,东明寺的禅唱梵钟隐约可闻。更远处的山峰,恰成一幅“美女睡姿图”,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继续前行,登上海拔91米的主峰峰顶,东门屿的标志性景观文峰塔就屹立在山巅。
文峰塔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由巡海道蔡潮所建。塔为密檐式实心石塔,全部由花岗岩石砌成,塔高十几米,座围14米,塔顶由两个葫芦状石头叠成,其中最顶端的小葫芦因长年累月战风抗震,已稍微倾斜。塔身高高耸立,笔直挺拔,直入苍穹,从海面上一眼就可以看得清楚。文峰塔周围绿树青翠,环绕石塔四周。塔旁兀立一数人高巨石,石下放置石桌石凳,供游人歇脚憩息。
文峰塔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它是佛道结合的产物。塔高七层,应了佛教“七级浮屠”之说;塔中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雕有四幅浮雕,分明是慈佛端坐。同时,塔为八角形,形似八卦;塔顶有一个由两块石头相叠而成的葫芦,这两样,又确确实实是道教的象征。究竟这塔属佛属道,抑或是亦佛亦道,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四百多年来,文峰塔历经无数次的台风地震,依然傲然挺立,安然无恙。明代东山进士文三俊作《东屿文峰》一首,赞曰:“突兀危峰耸,浮图砥海东。草庐微啸咏,石艇自玲珑。蜃飞百川外,龙腾万壑中;云雷过日夜,不变摩苍穹”。
站在高塔旁,让人浮想联翩。当年在建筑工具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在这海岛山巅上,造出数十米高的石塔来呢?不禁让人对古人的创造力钦佩不已。而说起造塔的缘由,则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造塔者谙知地理经纶,细察东山风水之后,测出此地为龙脊,有朝一日必出改朝换代之人,于是造塔以镇其灵气。又有人说是当年造塔者见东山人杰地灵,人文鼎盛,故筑塔如笔,以扬文气,并名之为“文峰塔”。也有人说石塔是该海域的航行标志,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南来北往的商船、渔船航标而存在。但不管如何,因了这塔,东门屿又有一个名字——塔屿。
在文峰塔旁,有一块数十米见方的巨石,平坦、宽阔,称观海崖。立足观海崖上以观沧海,眼前身后,左侧右边的风光胜景,一览无遗,让人观之而神怡然:远可眺大海青冥,水天一色,无边无涯;近可观东山内海,星星点点的翡翠小岛,如天女散花。右可看铜陵古镇,绿树掩映,红墙黄瓦,如一幅山水图画。在观海崖上还有一个更妙的地方,那就是清晨时观海上日出。观海崖位于东南方向,前面是碧波万顷的大海,正好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场所。置身于文峰塔与观海崖之间,不禁让人赞叹造物主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将这样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一体,成为一处风光无限的胜景。
东山碑廊位于东山风动石、关帝庙与古城墙之间的一片坡地。古城北门内有一岔路通往莲花池。在这条林中小路的中段两侧,一高一低面对面矗立着两座石碑坊,低的为“民俗角”入口,高的便是碑廊的入口。拾阶而上,过了碑坊,只见一道长长的碑墙,顺着山势,缓缓而上,雪白的墙上,镶嵌着一方方泛着青光的古碑。碑墙每隔一段凿开或方或圆的门洞,两面墙脚均以青石板铺就平整光滑的廊道,可双面观赏古碑,又显空灵开朗。墙头仿悬山屋顶式样,饰以碧绿琉璃瓦,在太阳底下,流光溢彩。碑墙的延伸,或挺然独立,或依傍大石,或紧贴岩壁,在那片坡地上圈出一个近似方形的园子。园内巧妙利用山坡地势,修整出若干个台地,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曲径台阶,上上下下,通达其间。台地上绿草如茵,草地上保留着自然的山石,点缀着杂色花木。园内北端一棵年青的榕树傲立,与南端一棵象牙红树相对,一个如佩玉的君子,一个似戴花的少女,双双高出碑墙,极富情调。 碑廊的古碑,有告示、纪念、颂德、标志、民约、重要历史人物墓志、墓碑等,内容涉及明清时期东山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它们富有历史、艺术价值和十分重要的证史、补史与借鉴的作用。 这些古碑,姑且不论文化内涵及其意义,单就其书法雕刻而言,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在铜陵镇公园街深井村,有一座旧式院落。庭前耸立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黄道周故里”字样,为县政府1985年设立。黄道周故居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黄氏家谱记载:黄家子孙至今已传到第24代。
作为福建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黄道周(公元 15.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13年2月9日生于东山深井村,天启2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吏部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天文学家、书法家和爱国主义者。《明史》评他:“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徐霞客称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朝乾隆皇帝说他:“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故居(祖厝),是一座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平房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砖瓦石木结构。进了大门,是一个大天井,左侧有一口井,井水清冽。正面为一厅两室的平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数百年来,曾经多次修葺,处处显得朴素大方。走进故居厅堂,只见中堂悬挂着黄道周画像,肖像角巾素服,庄重肃穆。据黄家后代介绍,此像已经留传几代人,作为家传珍贵文物保存下来,以供子孙后代瞻仰。画像配有楹联:“纲常万古谁能偶,节义千秋孰比肩”,横批是“为善最乐”。这是黄学研究专家黄典诚教授拜谒故居时撰写的。厅堂的左墙上挂着几幅黄道周书画,镶嵌在玻璃框里。仔细观赏,那是黄道周录忠武登翠微亭诗的行书“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不尽,马蹄催趁月明归。”同王初林、李明东登燕子楼作的草书:“燕子楼前燕子飞,旧巢犹在主人非。楼中盼盼楼前燕,肯向他人楼上居。”还有几幅书诗的书法作品。观黄道周先生的书法,质朴藏古,锋凌劲健,字形奇异,风骨峭然。充分体现了黄道周诗书风格:“书字以遒劲为崇”和“文章风节高天下”。黄道周故居的屋后有一块石头,石上刻着“明黄石斋先生故里”八个楷书大字,为清朝道光年间郡守西蜀童宗颜所书。
黄道周一生著作宏富,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榕檀问业》、《黄漳浦集》等百余种。黄道周又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有他的几幅书画作品。近代书法大家如沈增殖、潘天寿、耒楚生、诸乐三、沙孟海等都是直接受他的书风影响。
诗书如其人。从黄道周的生平看,他具有统一的民族观与爱国理念。黄道周政治上虽“身经百折,体无完肤”,但他那忧国忧民、爱国理念及高尚人格,永远激励着后代子孙。
在东山岛东北部,有一片宽阔的海域,是东山港的出口,进出东山的渔船、商船、货船、游轮都要从这片海域经过。因此,该海域也成为东山的咽喉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该海域与东山主岛相连接处,是一片巨大的海滨礁石群,怪石嶙峋,各具情态,海浪拍打礁石,激起千层雪浪花,引人入胜,是天然的海蚀地貌奇观。礁石群上,防风抗沙耐碱的木麻黄、相思树等树木,葱茏滴翠,郁郁蓊蓊。在绿树丛中,一条蜿蜒巨龙,起伏出没,连绵不绝,雄距在东海之滨,保卫着东山安宁,这就是闽海五大水寨之一的铜山古城。
铜山古城建于明朝。据《铜山志》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骚扰,派江夏侯周德兴到铜山,选择险要之地,征调云霄、诏安、漳浦等地民工,临海砌石,环山筑城。铜山古城建筑完工后,在此建置铜山水寨,设福船、哨船、冬船、快船等各种船只共46艘,派141名官兵驻守。当时的铜山水寨与福宁的烽火、福州的小埕、兴化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合称“闽海五大水寨”,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
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原城的周长571丈,高2.1丈,墙厚1丈,女嫱864堞,窝铺16个,城基用条石干砌叠垒而成,城墙用粘土夹以碎石夯筑。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曰“晨曦”,西门曰“思美”,南门曰“答阳”,北门曰“拱极”。今保存完好的是东城的一段,长400多米。
铜山古城既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一座威武不屈的英雄之城,六百多年来,历尽沧桑,古城上的每一石、每一方都记录了东山人民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刻写了古城经历的无数次的战争浩劫:
明嘉靖43年(1564年)和明永历10年(158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两度率浙江义乌兵,在东山岛设立“浙兵营”,据古城击溃倭寇的侵扰。
明崇祯6年(1633年),巡抚路振飞、大帅徐一鸣,据城连续两次大败荷兰侵略者。 清道光21年(1841年),英帝国主义者从虎门败退时,猛攻铜山城,铜山军民奋起反抗,打得英舰狼狈逃窜。
抗日战争期间,东山军民又多次在此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犯。铜山古城的英雄史,诉不尽,讲不完。 站在铜山古城的城楼上远眺,城外海域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渔帆片片,巨轮南来北往;城内绿树荫荫,曲径通幽,众多景点景观散落分布,红墙绿瓦的寺观庙宇点缀其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漫步其间,悠然怡然——往日的战争喧嚣已一去无踪,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派和平安宁的繁荣景象。
东山关帝庙位于东山铜陵镇东边的岵嵝山下,在风动石景区内依山临海,气派巍然、金碧辉煌。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评价道:“选址精妙、结构精巧、工艺精湛。”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只有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至今已有615年的历史。据庙内大殿《鼎建铜城关王庙记》碑文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建铜山城,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护官兵。”始建时只是一座小庙,明正德三年(1508年)动工扩建,至正德七年(1512年)落成。尔后,几经扩建、焚毁、重修,终成现在规模。现在的关帝庙属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传统的对称型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总长40米,宽17米,面积680多平方米,其建筑中轴线与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对,中轴线与塔尖成一条直线。在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建造得如此精确,确实罕见。 东山关帝庙的庙门为牌楼式,由六支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称“太子亭”。整座太子亭充分运用了几何学与力学的建筑原理,不仅造型艺术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筑结构科学价值。数百年来,太子亭历经无数次的台风、地震的侵袭,都安然无恙,令许多中外古建筑专家赞叹不已。
宝智寺名列东山十大庙宇之一,位于风动石景区之内,紧依在铜陵关帝庙左边。宝智寺原称“保安堂”,为民众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的习拳练武场所。明初改为祝圣习仪所,后因奉祀天尊,改名天尊堂,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僧圆球重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迁界时焚毁,康熙十八年“复界”后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隐林主持扩建,改名宝智寺。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县立中学。1987年重修。
宝智寺庙宇雄伟壮观,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悬山顶,寺庙屋顶全是黄色琉璃瓦和各种优美的瓷雕装饰,有龙、凤、飞禽走兽、花木草虫及人物等瓷雕艺术,十分美观。
寺庙纵深长34.5米,宽11.7米,面积403.6平方米。布局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阁)、院子。庙门石匾金字“宝智寺”,是清同治年间镌的。庙门大柱上刻有一幅楹联:“宝刹珠林户外云横古塔,智心慧眼座中火现金莲”,既形象精练地概括了庙宇与周边优美的景色,又把“宝智”两字嵌入对联之首。寺庙结构严谨、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具有闽南地方建筑艺术特色。
前殿奉弥勒佛及四大金刚,形象栩栩如生,金刚气势威武,弥勒佛笑迎天下客。进去为大院子,大雄宝殿奉祀“三宝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内悬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四字,并悬挂黄道周的书法“洗心之藏”匾。殿内有楹联曰:“慈风荡处金枝喷般若之香,法雨霏时玉叶灿菩提之果”。大殿前竖立4支工艺精巧的雕龙青石柱,雕功精细,艺术高超。后殿(藏经阁)为二层建筑,一层殿堂奉祀一尊新加坡侨胞赠送,由泰国楠佛寺监制的“泰国铜佛”,高1.67米,座宽1.25米,座长0.72米,重446 斤,并奉祀三尊缅甸白玉佛。
东山县黄道周纪念馆,位于风动石景区,在黄道周故居附近,门前有块天然石,镌刻着“黄石斋故里”五个字。 这里,原为明代崇文书院旧址。1985年开始兴建黄道周纪念馆,1987年落成,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门楼、拜台,院子、展台、办公室、接待室,门口有石板广场,环境幽雅,院中种满花卉、果树,为花园式建筑。
走进纪念馆大门,庭院中孤傲地竖着黄道周的塑像,手握经册,翘首远眺,万民的忧乐仿佛还萦绕心头。塑像门楼大厅匾额为彭冲手书“黄道周纪念馆”,大厅石匾为刘海粟手书“节义千秋”。门柱对联有黄寿祺的“浩然正气直为文山同壮烈,卓尔奇长教左海焕光芒”,有黄典诚的“收局文山气节冰霜千古列,行吟今屈子辞章骨一家雄”。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铜山深井(今铜陵镇深井)人。明末著名儒学大师、书法家、天文学家、理学家,任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兼吏部尚书。在峰火连天、国难当头时,主动请缨征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俘获,誓死不降。黄道周狱中疾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以此遗示家人。不久即就义于南京。
这种以大局为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东山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再造风流,这也是我们纪念黄道周的意义。
纪念馆设有黄道周史迹展。展馆陈列分五部。序部主要介绍黄道生平及其相关亲族世系表。第一部:少而学,日出之阳。展示少年时期黄道周的好学上进,才华横溢。第二部:尽言报国,节义千秋。介绍黄道周为官时坎坷动荡的仕途生涯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部:一代宗师,万世景仰。介绍黄道周的才学、书法及其一生讲学授业的情况。第四部:吸取精华,发扬光大。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示历代对黄道周研究成果和评价,陈列现代著名书画家赠予的作品。
多年来,纪念馆先后举办了黄道周诞辰四百周年全国书画家赠送画展、黄道周诞辰四百一十周年全国书画家赠送书展、黄道周书画展、海峡两岸东山人书画展、军民书画展、东山改革开放十年回顾展、黄道周史迹展、朱文铸画展等40多个展览,共接待了数十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外国朋友。
在东山县风动石景区,风动石就座落在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风动石高4.37米,宽4.4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接触面仅十余平方厘米,大风袭来,巨石微微晃动;人推亦会轻轻摇动,蔚为奇观,故名为“风动石”,有诗赞曰:“风吹一石万钧动”。东山风动石因其“奇、险、大” 的特点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观赏风动石的各个侧面,能给人不同的感受,侧面可观其“奇”,背面可观其“险”,正面可观其“伟”。
从侧面看,风动石就像一只玉兔,蹲伏在磐石之上,呈三角形,上小下大,底部是圆弧形,整块石头稍稍向海的方向倾斜,圆弧的底部与下面岩石的接触面只有十多平方厘米,几乎是悬空斜立,半座半垂,不经意间还真会找不到上、下两块岩石间的接触面。
要领略风动石的“险”,须到它的背面去看。顺着古城来到风动石西侧,仰首观之,一块状如玉兔的巨岩,伏在外倾的磐石上,那着地处不过一尺见方。巨大的球石,悬空而立,摇摇欲坠,好象整块石头随时都有可能滑下来,砸到地面上,观之令人心寒胆颤。假如此时有人正在推蹬,巨石晃动起来,上下摇摆不定,巨石下压更多,就宛如泰山压顶一般,则更是让人一刻也不敢多留,赶紧返身逃之夭夭。风动石奇观,历代文人吟唱甚多:“鬼斧何年巧弄丸,凿得拳石寄层峦。翩翻阵阵随风漾,辗转轻轻信手抟。潮撼孤根危欲坠,雨余苍藓秀可支。五丁有意留奇迹,特为天南表大观。”“文昌祠边大石球,神仙蹴戏灵山头。万夫欲举移不动,天风撼之动不休。”
在风动石左侧下岩壁上,刻着明代霞山居士题写的 “东璧星辉”四个大字,字体饱满圆润,端方浑厚。相传,风动石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与其日月相伴,必能沾其灵气,高中魁首。于是古时在风动石边建有东山三大书院之一的“东璧书院”,又称“魁星楼”,意欲与风动石交相辉映,得其灵气,培育文人墨客,造就贤达能人。
风动石正面的右前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题刻着明水师提督程朝京咏风动石诗:“造化原来只一丸,东封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闽中坠,海飙还能逐势抟。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这首诗就将风动石的奥妙讲述得淋漓尽致了:五个大力士想推都推不动它,而一个饿着肚子的小兵轻轻地就能将它推动。为什么?这就是“在势不在力”的问题。想要推动风动石,不是靠着人多势众就行了,而是要找准角度,选好着力点。要背向西南方向,由此向东北方向推之即可。当然,不能一个劲地猛推,而是要有节奏的,一推一放,一紧一松,方会成功。
风动石的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平面,上面刻有明永历戊子二年(1648年)秋,巡抚路振飞题写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这三位都是东山先贤,黄道周任武英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陈瑸任七省军务,陈士奇任四川巡抚。三位都是当时征战沙场、坚贞不屈的风云人物:黄道周因抗清失败而被杀;陈瑸、陈士奇则是因与张献忠相遇,战败而被杀。为纪念这三位东山先贤,人们将这三位先贤的名字刻在风动石上,供后人凭吊。清康熙三十年进士陈汝咸游览风动石,有感石上刻三忠臣姓名,写下诗句:“何年鞭到故留踪,袍笏吾将拜此中;饮羽醉归真避矢,点头顽化似因风。幡幢动处闻禅语,鳞甲秋时想汉功;石上依稀数行字,我来磨洗认三忠。”衷心表达了对三位忠臣的敬慕之情。
风动石正面还题刻着毛泽东词句“风景这边独好” 六个大字。果不其然。风动石依山临海,气势雄伟,神奇无比,本身就是一道绝佳的风景。而站在风动石前边远眺:铜山古城如长龙般,雄踞海滨,蜿蜒于绿树丛中;古城外碧波荡漾,大海无际无垠;绿岛星点,宛如天女散落之仙花;海面上汽笛声声,舟楫往来。回首内望,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红墙黄瓦,座落其间;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或闲坐小憩,各得其趣……这些,同样都是赏之不尽的神怡美景。
石僧拜塔在风动石左侧约二十米处,为东山内八景之一。
这是一块天然巨石,高约4米,形状酷似一个身披袈裟的僧人,正虔诚地匍匐在地;俯首弯腰曲膝,合掌揖拜海峡对面东门屿上的文峰塔,巧成绝妙胜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僧揖拜的东门屿文峰塔,是明嘉靖五年(1526)巡海道蔡潮所建的,是全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八角形七层实心塔,作为这一带海域航行的标志。此石又被称为“礼僧石”。有诗赞曰:“怪石立山门,岿然道貌尊。折腰如合什,低首却忘言。发秃寒花补,衣缁积藓皴。九年面壁者,应是汝前身。”
关于石僧拜塔的由来,东山岛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历史以来,东门屿附近海域暗礁多,又有“八卦流”潮流湍急。许多过往的渔船、运输船、商船因无航行标志指引,经常发生触礁翻船事故,船毁人亡。
明嘉靖五年,有一位名叫蔡潮的巡海道官员到铜山巡视。他关心体贴民间疾苦,当得悉东门屿附近经常发生沉船海难事故,心里十分焦急不安,就决定建筑一座塔作为航行标志,给过往船只指引航程。但在海岛上建塔,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一直思虑着怎样建塔才能成功。
在为建塔而愁烦之时,有一天晚上,蔡潮梦见一位神人告诉他说,你要建塔必须请僧人,方可顺利建成。于是,他便请来一位僧人主持。但这位僧人怕腥味,担心到东门屿会沾上鱼腥,故不敢前去,只是站在风动石旁隔海对着塔址诵经揖拜,十分虔诚。
蔡潮率领民众终于把塔建在东门屿上。到了竣工之日,忽然一阵风把僧人卷上天空。待风静之后,僧人不见了,却在风动石旁僧人揖拜的地方,奇迹般地出现这块与僧人一模一样的石头,仍旧在那里揖拜对面的塔。这便是石僧拜塔的由来传说。
如今,石僧拜塔附近建了凉亭,风景树青翠茂盛,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在东山风动石景区,万绿丛中座落着一座巨大的石台——“钓鳌台”。它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纷登临远眺抒怀。清末民国初东山著名书画家马兆麟所作《东山十八景》为“钓鳌石”歌吟:“仙脚独步腾云汉……”
沿着旋转式阶梯登上“钓鳌台”,“钓鳌台”石面略向西南倾斜,给人以欲滑欲坠的感觉,似航船侧身临海荡波状。石上正面,有一个“仙脚印”,形似人的脚印,长约0.30米,前宽约0.15米,后跟宽0.08米左右。奇妙的是,游人无论男女老少试足都适宜。脚印外圈呈圆状,直径为0.90米,深不足0.30米,这就是“仙脚桶”。
传说,南宋末年,沉东京浮南澳时,有一位姓孙的真人见地裂山崩,在仙桶里沐浴斋戒后,携男童登石升天,留下这只“仙脚印”。在钓鳌石上可眼极四面八方,东望烟波浩渺,南观苏峰拱秀,北眺梁岳拥翠,西看古城新姿。钓鳌石巨岩左侧壁上,有前人孙尧天摩崖石刻“钓鳌台”三个行书的字迹。“钓鳌”体现了旧时文人的远大抱负和读书成名的期盼。
明代,钓鳌台周边竟先后有“崇文”“南溟”“东璧”三书院鼎立。文人士子登临其上,举杯邀月,拍石而歌,期望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于是荒蛮海岛渔家子弟,竟“一石三忠臣”、“七里三军门”,出了好几位朝廷要员。东面石壁在苍翠的松柏掩映下,镌刻“海晏河清”四个正楷大字,每字约2米,为湖南汉寿县朱熙所题,既形象地描写出登台所望,一览无垠,波平如镜的美景,也表达了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美好祈愿。大字下有一个浅口岩井,上刻“龙泉”两字,原为一眼泉水,现已干涸。周围有两处太阳古岩画,形似太阳,象征着古先民对光明的渴望和祈求生命繁衍的愿望。
千万年来,钓鳌石默默静卧。有趣的是,1992年 5月19日,丽日当空,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状态,突然一声沉闷巨响,地动山摇,恍若劈山救母,石猴出世,钓鳌台巨石自行崩裂,一分为二,形成“一线天”奇观。钓鳌台巨石为何自行开裂,至今是个谜,引来了海内外众多专家、游客、文人墨客,光临胜景探究、观览与猎奇。
东山县博物馆位于东山县风动石景区,“天下第一奇石”东山风动石就在门口不远处。这里,环境幽雅,风光秀媚,青松翠柏,荫翳蔽日,芳草青青。
东山县博物馆于1988年6月开馆,1995年3月新建成三层楼馆一座,建筑面积986平方米,占地1400多平方米,馆名由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题写。馆内设有文物室、闽台史前文化关系陈列室、陈洪甄书画展室 、东山建县80周年建设成就回顾展等展室。该馆1995年12月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走进一楼闽台史前文化关系陈列室,使人感受到闽台两地人民同根同源之情。一件件器物,一幅幅图片,将人们带进那逝去的岁月。陈列室里,有一块珍贵的化石。这是1987年东山发现一块古人类肱骨残断化石,距今一万年。这块仅57.9毫米长的东山人化石的发现,在福建省尚属首次。它有力地证明了福建沿海地区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第四纪,台湾海峡曾经有一陆桥连系着大陆和台湾,称东山大陆桥,史前人类和古动物就是从这座古陆桥迁徙到台湾的。
闽台史前文化关系陈列室,展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历代文物、图片、拓片700多件。其中有东山人化石、万年前旧石器、各种动物(鹿、熊、象、犀、牛、羊)化石,还有石器、铜器、陶瓷器、玉器、木雕、古今兵器、书画、民俗文物及一艘从海外飘来的独木舟等。这些藏品反映了东山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证明了一万年前后东山岛已有先民在此生息和繁衍,反映了闽台两地人民交往的历史和密切关系,也反映了东山历代军民抵抗外侵,保家卫国的光辉业绩。
二楼是东山建县80周年建设成就回顾展室,回顾展以生动翔实的图片,记载着建县以来东山度过的风雨历程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美丽的海滨风光、富饶的渔业资源、特色农业的推广,为东山的腾飞插上翅膀,东山正展示着它的勃勃生机,喜迎八方来客,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洽谈商机。
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历代文物展、国防教育展、闽国陶俑展、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海峡两岸东山人书画展、著名台湾画家陈洪甄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 周年成就展、建国45周年东山成就展、东山建县80周年建设成就回顾展多个文物、艺术品展。
由于国家近几年来大力开发各地的经济区,所有的机遇,使得各大开发商蜂拥而入。别墅,洋房,超市,大型工厂在各处生根发芽,已致于形成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如果您有想过远离那繁杂的城市,又或者也因为房价的节节攀高飙升而买不起的话,就考虑来这个可爱发展中的旅游城市吧, 均价才3400一平米的价格,高档的22层洋房,南北通透,视野开阔,感受来自海边城市的超自然清新空气,全部海景尽收眼底,。还有卓越蔚蓝海岸的高档别墅,机会千载难逢!您还在等什么,赶紧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洋房或者别墅吧。这是就投资,投了就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