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日记

既然朋友捧场,就厚着脸皮再帖一遍.内容经过排版,看起来舒服些.

   辽 河 日 记

   序

   下面这六篇日记别是辽宁葫芦岛和河北地界写的,故简称“辽河日记”。其中,8 月30日-9月3日的日记写于葫花?岛,9月4日的日记是在9 月5日补写的。日记的正文约13000字。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日记并没有丢。

   去年的云南之行几乎让我光了三年来所有积蓄,所以今年以为出去机会了。可是单位却在八月末强行派我去葫芦岛休假——这样,我就在8月29日坐上了开往锦州的火车,然后又从那里去了葫芦岛...

   我的“辽河日记”也因之而意外诞生

   我不想去葫芦岛,不想去承德,也不想另外的40人一起旅行但是,我想从今天逃开。于是,我把这次旅行当成了一次短暂的逃亡。因此,与“游云录”不同,我在日记里用的都是冷淡的字眼。

   我知道,这次旅行不会让我激动,只能让我暂时解脱。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所以,我在日记中眼中所见的一切都尽量用较少的笔墨来记录——如果没有记录下我的心情和对卡尔维诺的一篇小说的体会,日记的篇幅会更短。

   9号晚上在沈阳等车时候心中充满回家的渴望;去年在昆明等车的时候,心中却只有别的痛苦。

   人只能生活在他所不愿意在的地方。梦乡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永远都可望不可即。

   录完日记后,觉得必要加一点注释,就从网上弄了一些尽管我所需不多,但还是花了好大的力气,因为Google不见了。没有了Google,生活立刻变得更加单调乏味了),整理分别加入。尽管我做了压缩,注释还是很长,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不看。剩下的资料,似乎还可供我另外写一两文字。或许,几天后我就能写出来,如果我时候还有兴致的话。

   今天肯定是不想写了,因为...我醉了——我很想这么说。

   可是,我并没有醉。我很清醒,我太清醒了。

   清醒的人是痛苦的。

   痛苦可以转化成甜蜜——生活这样告诉我。

   2002年9月11日晚21:58肖毛识于电脑

   2002年8月30日

   中午12:07分。

   太阳很热。刚从楼外的市场回来,买了一双筷子。晚上终于吃饭工具了。

   外面的石路,及其叫卖声,都与记忆中的一样上一次来这里是不是在十年前?我忘了。

   附近还是老样子,海滩却比记忆中的干净多了。

   与从前相比这个城里多了些高楼、宾馆和电脑广告,还有处处可见的网吧——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它们存在

   昨晚开始在火车上读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虽然很难懂,我还是坚持着往下读。小说里有一些有趣东西比如它对城市的某些定义。

   城市从来都是神秘的,每个人都能看见,每个人又都看不见。

   城市的标志总在改变。海既是这个小城的标志,也不是。当标志失去了原来意义,我怎能不感到迷惑?

   我不是为看海而来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太困了…(8/30/02 12:17 PM)

   下午,吃过饭,我们去渤海造船厂参观

   我对造船厂毫无兴趣,但是,既然是事先安排好的,我也没有办法。一进船厂,就看到许多熟悉的场景与人,仿佛记忆突然复活在几千公里外的此处。在那一刹那,我应该感到痛苦,或者惊讶,为我的逃无所逃,避无可避。可是,我却感到惘然——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读了《看不见的城市》的缘故

   忽必烈与马可波罗都曾想要建造一座样本城市,“因此而演变其他所有城市来”。不过,马可认为,“不能把我的这类活动推出一定的界限,否则我将会得到一座过于接近真实的城市来。”

   这个道理我懂。可是,哪个城市才是我的样本?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城市?

   走过一个大平台,看到一片海。海的这头是船及船坞,还有一块声明不许任何船只停泊的标牌;海的那头是云,云的上面是天空;云与海之间的,是几只随意翻飞的海鸥。它们虽可以在任何地方停泊,却宁愿在海的上方飞,自由自在地飞。

   海鸥的嘴的爪子是红的,翅膀的外缘镶有黑边。它们是自由的,又是被囚禁的。

   海水中有鱼。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泛着油光的海面上漫游,就像一群找不到家的狼。

   离开这里,又去附近的小山。从山顶的小亭里望去,这个岛的确很像葫芦,不过,它更像两个横陈海中的葫芦。谁把它遗忘在海面上,让大海浸失了其一半的存在?①

   亭子里有一块磨灭得不能卒读的石碑。从碑上看,它是民国十九年立的——那就是1930年了,立碑人是张学良,当年他与孙科雇荷兰人在此修建了葫芦岛港。亭子边上有一块新碑,上面用清晰的文字把这座石碑上的文字重刻了一遍,用的是魏碑印刷体,毫无书法韵味,远不如原来那块。②他们拍照的时候,我默默朝对面看着。近碧远蓝的海,与天空只隔了一层薄薄的云。云雾后面什么

   看不见陆地,看不见城市,看不见地狱,也看不见天堂

   于是我感到恐惧和空虚。

   在纸上制造出一个只属于我的顾彼得后,我常常悲伤袭击——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也是我不愿意来这里的理由

   我想要一个人,与天空,与蒲公英交流

   但是,我却只能这么幻想而已。

   回来后,人们都去海滨浴场游泳了,我也悄悄地去了那里。

   我不知道能从那里得到什么,所以就去了。

   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我的腿就像桥梁——这若不是我的想象,就是浪的想象。

   海浪可以冲断桥梁吗?没人问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与此有关答案

   水很温和。我看见一群小虾,几条小鱼。俯身去捉,只捞起一枚被海浪卷得早已发白的牡蛎壳。

   我继续朝海水里看。

   一只慢慢搅动的虾爬子,一只疾疾行路的螃蟹,几只举着小房子的寄居蟹,一些海菠菜的碎片,几条死去的小鱼,几个装满了螃蟹或虾爬子的大筐,一些美丽的石子与破贝壳。几个沙滩商贩,一小群游人。

   这些东西中,哪一件可以作为这个城市的标志?它们能够解释这个城市的兴衰,能够证明生命的空虚吗?

   阳光越来越淡。

   回去的时候,我的衣袋里装满了小石子与贝壳。

   我的心有一点轻松。曾经有过许多问题,现在却不记得了

   2002年8月30日晚7:50于葫芦岛

   2002年8月31日

   早上五点就醒了。有人去看日出,可我还是困,就又睡了半小时

   起床,下楼,日出东方矣。往海滨浴场走。人很少,只有几个钓鱼的。发现一条死鱼,像是比目鱼,不知它是否死于意外。拣了几个贝壳。正在涨潮,好东西都回到海里去了。

   起初,水有些凉,后来越来越暖。气温在渐渐升高。离开时,才6点半,但已经上午10点的样子了。海滨城市也这么热,真没想到

   海对面还是蒙蒙一片。雾“一旦消散,空气变得干爽,遥远的城市就会显现”吗?

   我不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时空?(8/31/02 7:00 AM)

   吃过早饭,我们去兴城。③同车的近四十人。

   风不停地从左边的窗子跑向右边。我感到冷和孤独

   越是处在众人之中,我的孤独感越强烈。我就像火把里的一个火星,沙滩上的一粒沙。我了解周围的一切,却看不清自己过去,我从来都以为能够看清自己。但是,读完顾彼得的书后,我彻底迷失了,再也找不到自己。于是,我不能再读书,也无法写作日子天天过去,我却没有感觉

   昨天是哪一天,今年是哪一年?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兴城。去看祖大寿的贞节牌坊④,去逛看不清古在哪里古城

   这是我第二次来这个我并不感兴趣的地方。除丽江古城外,别的地方都不配叫古城。附近还有袁崇焕的大炮⑤,可我没去看。一想到袁崇焕的死,我就感到痛心。

   祖大寿的牌坊就在鼓楼⑥前面,牌坊上写着什么“四世元戎少傅”、“忠贞胆智”。越看越生气。鼓楼上有许多人在拍照。

   许多人还要去看另外的三个城门,我则折回来,绕过城门口的乞丐,走向海鲜市场。随便买了些干货后,坐车去兴城海滨浴场。

   游泳的人很多。我不会游泳,只好在水边走,寻找漂亮的贝壳。

   每个浪都送上来许多贝壳和石子,可在我定睛去看的片刻,它们又被浪带回去了。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快地在两道海浪的间歇伸手去抓,抓到什么就算什么。有时手中抓到的只有普通的石子,瓶盖或者破贝壳;有时,我却可以轻易地抓到美丽的小海螺。

   这种游戏有些像抓阄,因为手中所得为何完全听海由命。抓到好东西时,心里一阵欢喜;抓到一把沙石时,就让海水冲冲我的手,感觉也

  很不错

   我很喜欢这种游戏,居然断断续续地玩了近两个小时。累了,我就坐在海水里,把一只手在沙中,望着对面的天空。

   天与海似乎没有界限,远处只是灰蒙蒙的一片。

   没有一处完全晴朗的世界

   一个人在这里永远地坐下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没有任何东西或行为是永远的。持续的,永久的,都是我们看不见的,或者无法说清的东西,如时间,纸的另一面,一朵野花的梦,一条鱼的遗言,浪花的梦呓,城市的灭亡,信念的诞生与衰老,谎言的萌芽与膨胀。此外的一切,多数都是短促的,如一种念头,一次恋爱,一个成功,一次逃亡。

   我知道,我无法永远地逃亡。短暂的逃避终究是短暂的。

   可我还是想逃避,能逃避一刻也好。

   从沙滩上看,被海浪冲得发白的牡蛎壳有如尸体的碎片,沙粒有如结晶的眼泪,食品包装袋有如城市的旗帜,游泳的人有如死蚌的肉。

   海风吹呀吹。里面有无数双藐视我的眼。

   我想要离开这里。

   快乐总是短促的。(8/31/02 17:45 PM)

   吃过晚饭,已经18点18分了,不能再去附近的浴场了,去楼后的海边走走吧。

   虽然海就在眼前,但山崖很陡,我又不想自杀,就顺着山崖往前走。走了两分钟,突然发现几个向崖下延伸的台阶,不由大喜。

   不久,我来到了沙滩上。人很少,只有几个学生,一对如胶似漆的中年男女。沙滩很脏,没多少贝壳可拣。

   左边的崖脚下暂时无人,可是,没等我走到那里,一个男人与一个男孩却抢到我前面,站在沙滩上PISS。我又往右走。走到尽头(那里也有一处陡崖),没看到人。这回清净了——正这样想着,却陡然发现了一对正在山崖的掩护下KISS的年轻男女。

   这样,我只好来到了左右山崖的中间偏左地带,望着正在上涨的潮水。十几艘渔船从西边向深海驶去。耳边有海鸥的叫声。抬起头,在很高很高的天空中看见了几只海鸥。

   它们为什么不下来呢?我不想看PISS与KISS,只想看看你们,听你们为我讲讲海尽头的城市。

   风很腥。浪带来一些什么,然后又拿回一些。吞吞吐吐的潮水,让我感到郁闷。要么给我冲天的巨浪,要么就平静下来。

   哗!海浪就像是某种嘲笑。有人说这声音像诗,有人说它可以佐梦,我却觉得它只像嘲笑。

   笑吧,笑吧,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玩笑。

   回来的路上,听见几个家庭妇女在流言蜚语;两个卖菜的小贩在收摊前进行最后一场厮打;宿舍的门前堆着满地垃圾,小贩们刚刚散去;那三头毛驴还在墙角无聊地摇着尾巴。昨天,同来的人中有的说那是马。

   驴这种动物,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街上常见的只有人和狗。我能分辨出驴、马甚至骡子,还能分辨出蟋蟀与蝉的声音,水稻与玉米差别——这些能力不算超群,但却常让我陷入到孤独的境地。此外,我不懂得电视,不知道F4,也不会看肥皂剧,不会打麻将,不会做斯诺克,不知道小姐与良家妇女的区别,PIMP与政治家的差异——这让我更加难以与他们相处。

   是的,我什么都不懂。

   就让我一个人呆着吧。

   2002年8月31日晚7:45于葫芦岛

   2002年9月1日

   不到清晨五点就被可恶的蚊子咬醒,只好出去赶海。雾很大,日出肯定是看不见了。

   到海边时,退潮刚结束。沿着沙滩寻觅了许久也不见一只美丽的贝壳,真没趣。找到几只小海星,都是残废的。最后找到一只大海星,不但完整,还是活的。过去我从没见过活的海星——把它翻过来看的时候,那些伸到缝隙中的桔红色小触角很让我吃惊。用手轻轻一触,它们立刻缩了回去,像是怕痒一样。是否把它带回宿舍?想了半天,我还是把它带走了。只残酷这一次吧。

   吃过早饭,我们坐上车,准备去锦州的观音洞(北普陀山)。⑦路很远,两个多小时才到。

   山不是很难爬,但上面也有缆车。下了缆车,见到许多观音、慈航、三清像。庙里飘着呛人的香烟,神秘的梦呓般的佛教流行歌曲。歌声居然很动听。可惜的是,我听不清歌词——虽然它在翻来覆去地唱,却只能听清“日落西山”这几个字。

   同行的一个女神经病对每座佛像都要大声许愿,让他她它集体保佑穷苦人一生平安。另一个男神经病则不停地抱怨说,我是××,怎么能来这里?太不像样子了!可是,没人搭理他。只要一见到他,我就感到恶心。起初,我不知道原因,现在知道了。

   没多久,来到一个叫鸡冠山(不是轩辕剑四中的机关山)的地方。山上有座小庙,几块奇怪的大石头,山下有几带白雾。他们激动了,纷纷在那几块石头附近照相,以为遇到了什么天下奇景。如果这种景致也算美丽,云南的风景又怎么算?

   一想到云南,我立刻感到黯然,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山道上到处都有一种身上生着条状花纹的小毛虫,所以,这一路上,女人们总是不停地惊叫。有人捉起一只,查了半天,宣布说:它有100只脚!

   天越来越热,我的情绪越来越坏。继续上山,又看了几座大同小异的庙。有人又磕又拜,态度很诚恳。那些道观却无人问津——原来,同行的人中没有信奉道教的。道教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可它偏偏最不吃香。

   虽然这里最早的庙宇是元代建造的,可我看到的都是清朝甚至民国的石碑,最早的碑文乾隆时代的,碑文多数已不可细辨。

   最后,他们要去看“滴水观音”,早已“滴汗”的我,从某个善人自费修建的“半道亭”(有碑为证)那里下来后就躲回车里,等他们出来。

   回去的时候才觉得凉爽一些。车窗外不时掠过一些食杂店,有趣的是,它们既不叫“食杂店”,也不叫“商店”,而是叫“小卖店”、“小卖点”,或者干脆叫“卖店(点)”。整个葫芦岛市的小商店,差不多都叫“卖店(点)”。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葫芦岛和锦州的男人似乎多数都喜欢留八字胡(至少我见到的如此)。我不大欣赏这种胡子造型,因为它会让我联系日本鬼子。想到日本人,我可能就会作呕...

   明天要去笔架山。都说那里不错,是真的吗?

   2002年9月1日下午17:20于葫芦岛

   2002年9月2日

   昨晚11点即被蚊子咬醒。勉强睡到4点,起床;4点半,去看日出。今早仍然有雾。最后,总算看到了太阳——那时它早已在海平面上了。

  (9/1/02 7:15 AM)

   吃完早饭,坐车去笔架山。⑧今天的路要短些,才一小时左右。门票18元,昨天的却要25。本以为便宜了,进去才知,若想到海中央的那个小岛(即笔架山)上,还得再坐汽艇,往返的票价共20元。

   为了只花18元,同来的人纷纷与船老板讲价,吵了半小时也没有结果。我只好躲到一边,望着从台阶上漫过来的海水。好半天,我才过去找他们,那时,多数人已经先乘船出发了,只剩下十来个人。

   昨天在观音洞装神弄鬼的那位女士还在与船主争辩。最后,船主终于一分也不肯便宜我们,我们只好每人花了十元,还误了许多时间。

   就算多花一元钱,她也不必骂开船的小伙子“你不是人”呀,连我们听了都不顺耳。谁能想到呢,这个人昨天却在对着佛像大念善语。

   开始,我对这个说像什么就像什么的小岛没什么好感,所以一来这里就有种被骗的感觉。其实,我之所以想来笔架山,是因为想要走一走这里的天桥据说,在每天退潮后,会出现一条长1620的石路,顺着它可以一直走到笔架山脚下。等到退潮后,这条神秘的通道就被海水淹没了。

   可是,到这里一问,我的心立刻就凉了。原来,这条神秘的通道不是每天都可以在固定时间出现的,每月朔望,它将在中午出现;别的时候,它则随潮汐的变化而不时出现——今天,它出现的时间是在下午5点左右,而那时我们早已回去了。

   汽艇在一路叫骂声中开走了。不久,我们来到了岛上。还好,这里不再收费。岛子不大,用半个多小时就转得差不多了。岛上有许多寺庙,里面陈列着各种佛教与道教神祗的塑像。它们仿佛出自一人之手,所以,雷母长得像观音,雷公的样子与元始天尊居然非常相似。

   岛上最壮观的建筑是三清阁。⑨从阁下的文字说明看,它高26.2米,共6层,建于民国,还不算太古老介绍上还说,三清阁是我国最大的石寺庙,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或许我记错了。

   三清阁的外观很漂亮,就像仙剑中的试炼塔。楼梯很陡,呈螺旋形。第二层上都是佛像,第三层里则是一些道貌岸然的塑像。

   我昨天就注意到,同来的人中真有几个爱玩佛教的,尤其是那一对善男:父亲有些像化石儿子长得像没啃净的梨核。他们两个在每尊塑像前合掌学蚊子哼的样子很中国,所以我只好尽量躲着他们。幸好,刚才问船家“你是不是人”的那位信女不在我们中间,阿,咪咪的好。

   原来,她认为自己的手袋丢了,而那里面又正好装着两张饼,两个茶蛋,一双旧鞋,还有一双珍贵无比的新鞋!这些都是很贵重的东西,万丢不得的。所以,船刚开,她就让船折回去,急忙上岸去找她的宝贝手袋。当然,她没找到,于是又回到船上,大骂那个偷拿她的鞋和雨伞的贼(手袋里还有一把八成新的雨伞呢),说他会被从笔架山上下凡的海豚吃掉。下了船,有人告诉她,她的手袋在他那里,她才喜上眉梢,万千愁绪尽下心头。

   不久,我们来到了三清阁的顶层。这里的海风很烈,吹得我从心底感到爽快。看看下面蚂蚁般的游人,远处深蓝的大海,先是感觉更加爽快,继而又感觉坏起来,只想赶快下去。

   离开三清阁后,在左边发现了一个“万佛堂”。一看这名字,我的心情就好了。我想,如果里面真的有一万尊小佛像,如果那对佛教爱好者在每尊佛像前把两个巴掌贴到一起咪咪咪一阵,他们岂非要在几个小时后才能尽完义务?CC,有趣呀,有趣。

   所以,我一进去就盯着他们两个。看呐,两手贴到一起了;听呀,他们咪咪叫了!可惜,一会儿便无动作与声息了。太不虔诚!

   我注意到,佛堂里也一尊不大不小的神像,叫什么造字神,那一定是仓颉老先生了。同行的人中,有个特别聪明的,高声称他为毕升。幸好,没人把他称为蔡伦或三宝,不然,这位老先生的在天之灵一定大发雷霆。

   这位造字神的衣服很光鲜,上面雕着一些奇怪的图案。原以为衣服上该刻着汉字的,看了半天,除了那些图案外,既没见到甲骨文、金文、小篆、蝌蚪文,也没见到八分、今隶、行书、狂草和正书,更没见到E文和I PF you、XXINT、XieCang@Yahoo.com.cn之类的字样,不免觉得这塑像名不符实,反不如那两个雷公电母像,一看就像一对儿天天能打出火星的恩爱夫妻

   悻悻地走出万佛堂时,在它的右后方见到了好东西。那里堆着几十尊小佛像,个个白白胖胖,但都没有脑袋。其中只有一个比较完整,拥有半个头,可身体却裂成三半,呈之字形。再仔细看,有的佛像没有双手,有的缺了一两个指头,有的则没鼻子,真是奇哉怪也。

   他们都跑过来看。我高喊:如果谁懂得佛教,一定能知道这些佛像无头的原因——这是不是佛法无边的意思呢?

   那两个俗家弟子立刻沉吟起来。父亲说,好像在电视中看过一段对这种现象的解释,这大概是…另一个人说,我刚才在屋里看到了一段介绍,那上面说,这些佛像是被红卫兵弄坏的。摆在屋里的是修复好的,这些则是无法修复的。

   是这样吗?也许。刚才我没注意屋里写什么,光顾着看热闹了。

   出了万佛堂,走向一条隐隐约约的乱石路。路尽头有一个长亭,一口水井,井后的石墙上写着四个大字:盘古圣水。

   密斯特盘居然在锦州留下了圣水?我不信。要留也该留在北京广州上海、铁岭等大城市才对。所以,这里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泉眼而已。我们来到亭子旁,一个女人过来介绍说,圣水的价格是十元一壶,一元一杯

   “多大的壶?”有人问。“这么大。”她指指一把破旧的瓷壶。我拎开壶盖,见壶水的颜色很黄。再看水里的悬浮物,知道这是一壶龙井茶——那些死气沉沉的树叶可以证明。

   果然,女老板接着解释说:那是西湖龙井,十五元一壶。

   我们挥挥手,与女老板道别,没带走一滴圣水。

   拐上去,看到一个小坟包般的建筑,里面关着门。它的对面是山崖,崖边有一组形如海龟的礁石,上面用难看得可怕的笔体写着“神龟出海”这四个大字。除了身子长了点,别的部位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前面没什么了,据说还可以再走上一段路,但我们没继续走。

   下来吃完饭,又花十元钱坐船回去,上车。

   为了躲避坐到我身边的那个脸像漂白过的猴子尻的家伙,我特

  意坐到了后面。想不到,开车后他居然挪到了我前面。与旁边的几个人胡乱讲了一阵子,车就回到葫芦岛地界了。

   然后,我来到海滨浴场,想尝尝虾爬子的滋味。我找到一位昨天认识的店主,请她为我去买。她带我挑了一会儿,用五元钱买了二斤半。回来后,我给了她八元五,其中包括一元五的加工费,二元的啤酒钱。

   原汁原味的虾爬子就是鲜。我大吃特吃,也吃不光这一大盘美味。剩下的,我用塑料袋装好,拎回了宿舍。这东西要趁热吃才鲜,冷的就不好吃了,明天再吃,味道则更差。那也没办法,谁让我买多了呢?

   回去正赶上吃晚饭。本来我就吃不下,菜又格外难吃,所以只吃了几口,就又赶回海边。今天还算比较晴。从海边看得见兴城那边莲花山。据说当地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一座跨海大桥,将两地连结起来。

   掉了几滴雨点。他们也来这里吃虾爬子。在海水里拣了几个活寄居蟹(罪过罪过),见天色已黑,便往回去。

   明天中午的聚餐,也就等于散伙饭了,然后我们就各奔东西。

  “天津”今晚就要去天津,“广东”不知要去哪里。

   “天津”是一位老家在天津的老头,因为他满嘴天津口音,所以有人称他为“天津”。“广东”却不是广东人,但他们都说他长得像广东人,所以就称他为“广东”。他哪里像广东人呢?我今天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他两眼深陷,又黑又瘦,活像从戒毒所里跑出来的——我们印象中的广东人,往往如此。大概这就是他被叫做“广东”的原因吧。

   剩下的人中,与家属同来的那几伙明天要去北戴河。我打算明天与另外两个人一起去承德,然后从那里回锦州,再换车回家。

   承德有趣吗?不知道。

   2002年9月2日晚20:30于葫芦岛

   2002年9月3日

   5 点多钟就来到海边。站在望海寺公园⑩的八角亭上,等着看日

  出。起初,天还很晴,后来却渐渐转阴,还落了雨。看来,今天又见不到太阳了。

   下到海边,雨点密了起来,只好往回走。半路上,见许多海鸥在沙滩上漫步,就顺着那些台阶走下去,来到它们身边。海鸥的叫声很有趣,有点小孩撒娇,更像大猩猩起哄。它们很懒,若不走到它们跟前,就不飞起。

   潮水退得很远,露出了好大一片沙滩。水洼里有许多小鱼虾,影子一般游来窜去。虽然近在手边,却根本捉不到,除非我有一个网兜。石头上粘着密密麻麻的黑东西,我以为是海鸥粪,其实却是无数的小海螺。几只海鸥因我的到来而不快活,气哼哼地飞到天上;离我稍远一些的则在那里说着怪话;一只不愿走路的海鸥走几步就飞起来,不停地拍着大翅膀。

   明天,我就要与它们再见了。心里有一些不舍。

   来这里几天了,连一份当地的报纸都买不到。葫芦岛既无报刊亭,也无正经书店。当地的小书店很多,可里面往往只卖学生用书,或者出租畅销小说。书店的名字都很响亮,兴城那里居然还有一家“三联书店”,虽然除学生用书与畅销书外,店里一本三联版的图书都没有。

   那七八个拖家带口的刚刚下楼,他们要去北河和山海关。我不想再见山海关,也不愿去访问北戴河。

   在路上的时候,我喜欢尽量往远处走;停留的时候,我想要在路上。

   昨天没看卡尔维诺,不知道他的城市建造得怎样了。现在,那篇《看不见的城市》我已经看了大半(只剩最后两章),终于可以谈几句对它的印象了。

   乍看起来,这小说很难懂,主题也很乱(多达11个)。细看之后,感觉它并不乱,其中的每行文字都是与城市有关的(从表面看)。若说整篇小说写的是马可波罗眼中的各个城市,不如说写的是卡尔维诺对意大利的某一座城市(如威尼斯)的印象。

   小说的语言是诗化的,写法是散文的,构思是数学式的。十一个主题是交叉展开的,好像很乱,其实却很简单:小说写的就是城市的两面而已。所以,整篇小说就像一个太极图不管左转右转,都围绕着一个黑色的中心点:城市。马可波罗与忽必烈就是转动这个太极图的手。

   据说,卡尔维诺对中国的古代文化颇有些研究。如果这是真的,他这部小说大概也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一定的营养吧。

   这么想过之后,再想想看过的那些章节,立刻发现其中有不少重复、罗嗦的地方。尽管小说的语言优美得令人意外,但它拉得太长。要是我说了算,起码能将它砍去三分之一

   我在写《丽江三日》的时候(那是一部只属于我自己的,几乎没有喜欢看上一眼的东西),曾不自觉地采取了一些与卡尔维诺小说类似手法。当然,我写得很短浅,也不可能达到他那种高度。写完后,我才买到并读了几页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如果我能先读到卡尔维诺,一定可以向他学习更多

   剩下的人要么去散步,要么去市场买菜了,整个楼突然变得空荡荡的,显得很冷清。我喜欢这种气氛,我至少可以因之而获得一份清静,坐在这里写我的日记。

   卡尔维诺的书买了几个月了,却始终没怎么读。除了因这几个月的情绪不定外,也因怕自己读不懂这位“小说家中的小说家”的作品

   这次出门前,我想挑一本小说带上。可是,我怕一般的小说会很快读完,就想挑本耐读的。于是,我选了印有《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宇宙奇趣》的这一本。

   《命运交叉的城堡》似乎最难懂,因为我从不懂玩牌,怎么能明白所谓的“塔罗牌”是怎么回事呢?看了第一册前言中的一点介绍,又翻了几页小说正文,觉得它不怎么神秘了,尽管里面有许多怪异的纸牌图案和隐喻。小说写的大概就是不同的人生,不过是多角度的,互有交叉点而已。

   《宇宙奇趣》似乎也不难懂,最让我迷惑的就是《看不见的城市》——它到底想要说什么?

   临行前的几小时,我在网上用google搜寻与《看不见的城市》有关的介绍和评论。除了一篇晓明的长文,别人的东西几乎都很浅保艾晓明的这一篇也有些故弄玄虚,喜欢愣往学术象牙塔里钻,但起码能给我一点提示。

   8月29日晚,我一夜没睡,几乎一直在火车上看《看不见的城市》;来到葫芦岛,又继续看了两章,心中才算明朗一些。其实,这篇小说也没那么玄,其中也有破绽。读得越多,越能够把握作者思路,看到后来,感觉它不过如此,远不如卡夫卡的作品神秘、耐人寻味。

   小说中共写了55座城市,艾晓明也这么看。可是,译林版的前言中却说这小说只写了11个城市,因为马可波罗每座城市都去了五遍,真不知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前言中还说,小说里的那些部分,分别象征人的五官之类的东西,现在我还看不出这一点。等我全部读完,再读第二遍时,就能得出我的结论了。现在我还不能就此发表意见。(9/3/02 9:05 AM)

   现在是下午17:35。我们四人(最后又有一个想要同去的)已经在锦州呆了一小时了。

   下午两点多,吃完饭后,我们坐了一小时的车,来到葫芦岛车站,准备正式与它告别。

   我还没来得及吃虾爬子馅饺子呢。这时候的海边,空气一定很凉爽吧。海水一定还是暖暖的。下次再见葫芦岛,会在哪一年?下一次,我会看到日出的全过程吗?

   去承德的火车晚9:20开,明早7点到。他们说锦州市里没什么好去的地方,不如在车站附近等,便在附近租了四张床位,躺在上面等。

   房间很简陋,连窗子都没有。这么个破地方,床位也要五元一张。要是我一个人,我宁可先把包存上,然后去街上把这四个小时KILL掉。

   避暑山庄值得我去吗?管它呢,只要不回去,去哪个新地方都好。我渴望见到新面孔,新地方。

   2002年9月3日下午17:45于锦州站前某旅店

   2002年9月5日

   现在是5日上午7:35。我们还在河北地界,不过却是在去沈阳的火车上了。此刻,我要把昨天的日记补出来。

   4日,下火车时是早8点左右。这趟破车实在慢得人难以忍受。承德的天色很阴。一个女人紧紧跟着我们,要介绍我们住店。拒绝了半天,还是被她引到一个离避暑山庄⑾比较近的店里,店的名字叫“山庄近旅店”。她希望我们出80,我们只给了她40块。

   然后去附近的一个饭店吃饭。老板娘给我们联系了一部车,司机是她的哥哥。他将带我们游遍附近的山和外八庙,共50元。听起来价钱公道,我们就上了车。司机有四十多岁,一副诚实嘴脸,满口京城腔调。

   又到下板城车站了。今天的天色还是很沉。

   先去的是双塔山,通票50。⑿进了门,没走几步,看到一座小博物馆。一个同样京味十足的女讲解员过来为我们讲解。承德人的口音与北京极其相似,但儿化音却少了许多,听起来能舒服些。

   第一厅由一些模型人物成的立体图画组成表现的是康熙出行的场面,像塑得还不错。第二厅里陈列的是一座辽代古屋(塔)里的一些遗物,其中只有一把壶是完整的,此外都是些碎片,可见其余的东西都被盗墓者偷走了。这座古屋(塔)就在双塔山顶上,一会儿我们就能看见它了。

   下一个厅里陈列的东西是慈禧爱穿的彩蝶衣,香妃画像等东西。然后又来到两个间,房里摆着真人大小的塑像。第一个房间里表现的是乾隆接见六世班禅的场面——我只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这组与真人无异的塑像。第二个房间里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因为它表现的是咸丰咽气前的场面。边上站着八大臣,还有得意洋洋的慈禧。

   博物馆的中央陈列着两具全身罩着丝网的辽代干尸。它们非常完好,尤其是双脚。如果谁把脚在炉灰里插几天后再伸出来,样子管保与这两具干尸的脚一样。讲解员说,女干尸是萧太后的孙女,男干尸是驸马。如果真是这样,它们就不是在承德出土的,因为我看过对这两具干尸的介绍——它们似乎是从内蒙出土的。⒀又看了几幅画,两道圣旨,就走出了博物馆。

   山上有缆车。路并不远,何必去坐?没走多远,就见到了著名的双塔山。它们拔地而起,孤立突兀,非常神奇。据说北面的那座高约70米,南面的只有30米高。辽人当年是如何爬到这么高的山顶,并在上面建屋造塔呢?南峰边上有一座近年修建的铁盘梯,高30多米,恰与南峰齐。

   登上铁梯,辽代古屋赫然在眼前出现。小屋当中有一尊小佛像。右边的石墙已经快要坍塌,幸亏有人用几块板子把它抵住了;左边的墙还算完好;垒在屋顶的石头似乎随时都会散落。可是,这小屋就是没塌。据说,地震也未能让它倾倒。

   这座小屋也算长寿了,活了有数百年了吧。它还会再挺立几百年吗?真想进小屋里看看!可是,通往小屋的路被锁封死了。如果打开围栏,铺上两块木板,不出三步就能来到它的门前。如果绕到屋后,顺着今人修好的空中走道,或许不用20步就能来到北峰。

   可惜呀,我只能在这里看看而已。以后,恐怕连这么看看都不行了。当地人说,政府官员认为这座铁梯影响了双塔山的完美,不久将要把它拆除。据说乾隆当年曾进过这间小屋——他又是如何上去的呢?

   遗憾地离开双塔山,又去半壁山,山上有魁星阁。⒁天开始下雨

   据说这里的魁星很灵,每年高考前都有无数的考生与家长来此礼拜。在此礼拜的本地学生中,“中了”的将获得庙里赠送的五千元奖学金,还有刻碑留名的机会。我看了一眼那块“中举”碑,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考上山东大学的学生。

   庙里有许多魁星的塑像和画像。还有几十幅阴刻的石画,刻的都是孔子、孟子、屈原、郭沫若一类的爱学习者。不过,他们中的多数都没有大学文凭——这一点,那些考生肯定都没有想到。

   从阁楼上望下去,整个承德市区尽收眼底。半圆形的热河就像一块闪着银光的马蹄铁。城里最高的建筑是一座漂亮的大厦,足有几十层。它是几年前建成的。有人说这栋楼造得有毛病,斜了几度(或者十几度),所以,那些事先交了购房款的住户纷纷把钱要了回去。现在,大厦内仍然空无一人。这是多大的浪费和损失呀。城里还有一座命运同样坎坷的大楼,目前已经被拆除一半了,理由是它的出现将破坏古城的和谐。这理由听起来很充分,我却感到怀疑。恐怕,“斜厦”的被冷落与那座楼的被拆都是恶性商业竞争的结果。

   这时,雨更大了。我们准备回去吃午饭。

   这顿饭吃得很蹊跷。没吃几个菜,结帐时却花了100多。我们显然是被司机一家人宰了一刀。晚上绝不能再去那里吃了。

   下午,司机带我们去了普宁寺。⒂据说寺里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是世界最大的木佛像。进了寺院,就看见许多转经筒。我打听了一下,知道转动的方法是从右往左。可我喜欢从左往右转——这样才顺手。于是,每见到一组转经筒就把它们从左往右转,感觉非常好玩

   寺里有乾隆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撰写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碑上没有英语,真不时髦。碑文很模糊。

   最后,我终于在大乘之阁见到了那尊巨大无比的观音。⒃佛像真高呀,仰起头来才能勉强看清。佛像的面容很安祥,面上的三只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慈善的光。佛像的胳膊有几十只,每只手都抓着一种法器,手心里长着一只眼睛。殿内的光线很暗,佛像又占据了整个大殿,可我却没有感到一丝被压抑的气息。这尊木佛的创造者真是天才的艺术家。观音的两边各有一尊十多米高的小佛像(善才、龙女),与观音像比起来,它们显得很渺校很多人都在此买香礼拜,看得我差点乐出声来。这个由男变女的东西能保佑我们什么?算了吧,与其受骗花钱,不如多欣赏一会佛像呢。这一路上,虽然见到了许多佛像,却没见到一尊比它更精美壮观的,连半尊都没有。

   车又把我们带到了小布达拉宫。⒄钱花得太多了,我们都没舍得进去。何况,我既不想看假布达拉宫,也不想求里面的塑像保佑我。不管密宗还是“细宗”,我都不信。我什么都不信。所有所谓的真实都会变成虚假,所有的承诺都会沦落成谎言。

   残酷的存在让我被迫放弃了许多信念。

   由于中午被宰,天一直下雨,身上剩的钱也已不多,我们都想明天离开承德,便去火车站买了明早去沈阳的车票

   然后我们给了司机60元钱(比讲好的多了10元),把他解雇,准备自行去避暑山庄。4点钟,我们来到山庄附近。一个老太太来说,她可以找人把我们带进去,每人只需30元,能省20。这倒不错。于是,我们在热河边上等。有人在桥上钓鱼。一会儿,两个男子把我们领到了避暑山庄门前。他认识这里的工作人员,所以不愿跟我们一起进去。可我们也不能把钱先交给他。商量了一会儿,我们决定把钱装到一个空烟盒里,在进门后,再把烟盒递给他。

   进了丽正门后,我们立刻把那个烟盒递给他,他满意匆匆离去了。刚走了几步,一个女子走过来,想给我们当导游,价钱是20元。他们三个同意了,我也没有话说。她先要领我们去博物馆,但是,那里需要门票,我们只好不去(这时才知道30元花得有些冤枉)。

   然后,我们去看康熙、乾隆三十六景。⒅那些地方虽然名字各异,其实却都差不多。一条热河,几池荷花,几座小屋,数块石碑,几座假山…此外还有什么呢?当然了,这些名字听起来都很美妙,如“烟雨楼”,“水心榭”等;看上去,却不觉得它们美在哪里。

   他们三个纷纷在里面照相,也给我照了几张。我没有多照——这里的景致都很平常,哪里值得照那么多相?若是在云南…唉,在北京做十年皇帝,也不如在云南做一天浪子。

   导游胡乱指着,为我们介绍:这里是康熙办公的地方,这里是乾隆看戏的地方,那里是宫廷小卖店…

   平泉车站到了。8:45。

   我听得很麻木。有些松树的造型很奇特,残荷的样子也很美。这里的一切东西,虽然多数都有 300多年历史,给我的感觉却像是几十年前造出来的。我喜欢看年代更久远的东西或真正自然风景。这里的东西,人工痕迹太重。山上还有些景点,但要另外交上40元才能去看。

   不到 6点,我们就看腻了。导游走了,我们在里面歇了一会儿,就走了出去。

   找到小吃一条街,吃了点饭,开始往旅店走。天色已暗,但对面的棒槌山⒅仍清晰可见。山上的那个小棒槌把我槌醒:这种地方,随便看一天也就够了,看两天都是多余。就算还有多余的钱,明天也要回去了。

   睡觉前,我们算了算帐,结清这几天的帐目后,我还剩下200多元,真没想到。早知道,下午在避暑山庄里就该再买一本介绍承德的书。

  (9/5/02 9:05 AM)

   车在平泉站已经停了许久了,却始终不开。这该死的火车,速度与从锦州来的那辆一样慢。

   快9点10分了,该死的!开呀。

   在承德共花了300,加上车费,不到400元。在承德的花费虽然多了点,那也值得。去北戴河肯定花得少,但那里有什么可看?

   晚上到沈阳后,马上买回去的车票,然后,这一次旅行就算结束了。

   虽然此行的收获不多,但我还是愿意继续走下去。可是,我必须回去了,我无法逃得更久。

   我还是没有找回自己。或许,除了在云南,我在哪里都无法找回自己。

   《看不见的城市》终于看完了。我还是没看出来里面的哪些地方是对于人体五官的描写。后面的两章与前面几章基本相同,尽管其中又引入了新的主题。

   现在,可以把城市抛开了。不管什么样的城市,都是由人来支撑的。所以,小说中写的其实是人,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

   小说中也有许多对政治的看法。这些东西我都不感兴趣。

   读完后,我该感到希望还是绝望?我想,我的感觉恰好在这两者之间。生活也在这两者之间。

   这篇小说就像一块雕刻了许多花纹的玉石,美则美矣,精则精矣,天然之趣却大减,有形胜于质之嫌。

   卡尔维诺也不过如此。

   昨天看了《宇宙奇趣》的第一篇。那是一篇关于月亮爱情故事,调子很伤感。其实,它想要说明的未必是爱情力量如何如何,恐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只看了一篇,也能知道它的手法与《看不见的城市》几乎一样,只是写法变成了小说式的。

   一会儿,我想看看《命运交叉的城堡》。(9/5/02 9:25 AM)

   14:23。车又到了一站,叫“能家”。奇怪的站名。这个软皮本还剩一页半,我不能多写了。再多写也没有意义,因为旅行在明天就将结束。

   刚才朝窗外看时,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热瓦甫声。起初我以为是幻觉,在风中细细寻觅,终于发现了它的来处:车厢的喇叭里,正在播放一首用热瓦甫伴奏的歌。是一个男子唱的,歌词与军队有关,知道了这一点后,音乐和演唱就变得索然无味了。下一首歌更奇怪,前奏是用苏格兰风笛演奏的,一下子就把我的心带到了梦中的乐土。可是,下面的有关兵呀枪呀的唱词又让我感觉麻木。第三首是一首被改编过的歌曲。它的原名似乎应该叫“我是一个兵”,可是,我听到的都是兵哥哥、兵妹妹一类的歌词。浪漫现实主义。

   车还没有开。想起刚才在车窗外看到的那片向日葵。有的生着五、六个头,有的生着两个头,样子各不相同。它们的高矮相差更大,有的高大粗壮,有的细若草茎。

   为什么,生长同一个地方的向日葵,长势会如此迥异?

   谁最先萌芽,谁长在最肥的那带土地?谁最后一个承受雨水,谁过早地生出了五个头颅,影响了原先的那个头颅的生长?

   这些向日葵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象征。可是,以前我竟未发现。

   我相信,在别的土地上也会有向日葵:或许是一群,或许是几棵,或许只有孤零零的一棵。它们可能更加瘦削,也可能更加粗壮。

   向日葵也有脚。向日葵也可以行走。太阳既然无处不在,向日葵也应该如此。

   可是,我就要挤回那片说不上是否贫瘠的,神秘的土地上了。

   15:05。北乐门车站到了。只停留3分,真好。

   我还能继续与他们挤到一起,直到枝叶枯黄吗?

   我宁愿停止在地面的生长,让他们去享受阳光;我宁愿向地下生长,扭过身体,向着黑暗深处前进。

   我相信,黑暗的尽头有一个更大更圆的太阳。在见到它之前,我将不得不忍受黑夜与蝙蝠的袭击,蚊虫与痛苦的叮咬。可是,我愿意这样。

   像卡尔维诺说的那样,城市从来都不是唯一的。世界也不只一个。

   无数的城市,无数的世界,无数的太阳。

   我的城市,我的世界,我的太阳,惟我可见。

   我将不会再怀疑我的选择,至少这一阵子不会。

   再喝一口绿茶。苦苦的,然而很香,很醇,就像我的生活。

   让我来亲手结束这几天的日记吧,然后将它遗忘。生活将在明天重新开始。

   如果我是一棵向日葵,我要去找属于自己的太阳。可是,如果我是一棵蒲公英呢?

   我该往哪里飘?

   2002年9月5日下午15:17写于从承德到沈阳的2113次火车上;9月11日上午11:12录入单位电脑前

   自注:

   ①说到这里,也该简介一下葫芦岛了,因为这次我本是到这里来休假的:“锦西设县治始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于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迁至连山...改县级市始于1985年,升格为省辖市始于1989年。...从有历史纪年起到1991年止,本境共经历18个朝代时期2831年,在全部历史中统治时间最长的是汉代,为426年,最短的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仅为2年。本境全部纪年的各朝代、各时期统治的基本顺序是:十二诸侯...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伪满洲国...国民党...1956年...9月11日正式成立辽宁省葫芦岛市......葫芦岛...设区治始于公元1983年...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兴城县改为市(县级),归锦州市代管。1989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锦西市升格为地级市...管辖一市(兴城)两县(绥中、建昌)三区(连山、葫芦岛、南票)...。”

   看了这些网上的资料,你一定会像我一样糊涂:葫芦岛到底是一个市还是锦西市的一个区?就我的印象,葫芦岛市以前的确属于锦西市,不过后来又独立了。我在葫芦岛到处能看见“葫芦岛市”的字样,可见它后来又悄悄独立了。具体独立在什么时候,我可不知道,因为那属于国家大事

   ②张学良碑:从网上查到了一些对它的介绍,如有错误,与我无关

  “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座落在葫芦岛港码头西山…崖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西南是海岸坡地。此碑是张学良将军撰文,并在开工典礼上亲自揭幕的遗物…位于碑亭内。碑亭基台正圆形,直径72米,边缘设三步阶道。平台上砌0.7米高的方围墙,四面有通道。四根 26米高的水泥方柱支撑梁架,亭盖四面陡坡飞檐上翘,顶上有圆楔尖。碑亭通高5米,占地43平方米。…石碑呈扁长方体,两侧有双肩,并以双道圆条纹装饰,立在长方座上。碑身高 135米,宽0.66米,厚0.25,碑座高0.45米,长0.73米,宽0.36米。石碑通高18米…正面阳刻隶书‘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9个大字,背面阴刻张学良将军撰稿的八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座正面阴刻12个正楷字,右起竖排两字一行‘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二日立’。碑座背面刻粗体‘1930’的年代字码;两侧雕刻盾形云纹。”

   ③兴城:综合网上资料可知:“兴城之名始于辽代统和八年(公元990),正式复用兴城县名为民国三年(公元1.14年),改县级市始于1987年。兴城位于渤海湾北岸,地处辽西走廊,是明代著名的宁远城,清代称为宁远州,建于1430年,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池。…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门,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城门有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外城现已无存,内城经历代维修,基本保持原貌。”

   兴城的海湾比较有名,有两个海滨浴常我虽然不会游泳,在兴城浴场玩得也很快活:“兴海湾(俗称海口)是一个水质洁静、坡缓沙细、长约1500米天然的半月形海湾。它与美国的西雅图、泰国的芭堤雅和七国青岛海湾极为相似,非常适合广大游人特别是初学游泳者活动。”

   兴城的另一个名胜是菊花岛。可惜,我们没去那里,只好抄点介绍解馋:“从兴城海滨向东南方向海面望去,海天交接处隐约可见…菊花岛。…菊花岛距兴城海口9公里,面积 13.5平方公里,岛南端有张家山岛和杨家山岛,北端还有壮如磨盘的磨盘山岛…菊花岛在唐宋时代称桃花岛,…元、明、清称‘觉华岛’,民国十一年改称菊花岛,俗称大海山…是渤海湾最大的岛屿。…平均海拔200米左右,最高处海拔243米。令人称奇的八宝琉璃井,虽离海边极近,水却甘甜可口。岛上西北朝阳坡有一个奇妙的古洞,人称‘唐王洞’,洞底是铺砌平展的大板石,洞内清凉幽静。岛上还有九顶石、净水盆、点将台等景点。…金代诗人王寂《觉华岛》、《留题觉华岛龙宫寺》中‘云奔雾涌白浪卷,一叶掀备洪涛中’;‘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华岛’;‘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押青螺髻’;‘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和清代诗人和瑛的‘碧海真如画,蓬壶隔水崖,波澜成雉蝶,精凿隐人家。时放桃花棹,堪寻菊谷花,何当乘跻往,绝顶隐流霞’都是赞美菊花岛的,其迷人的自然风光便可见一斑。”

   兴城温泉也很有名,我上次来兴城时曾去洗过。幸好,我在被煮熟前跳出来了。不然,我也不能在这里写我的注释了。这次来的时候,我可不敢再去了:“据史料记载,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自元代以来,温泉水就被广为利用,人们在这里建有致爽亭、汤泉寺。特别是本世纪20年代,东北军阀张作霖大元帅又在温泉附近修建了别墅,使温泉地区的景致别具一格。”

   我没去看张作霖别墅,因为我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在温泉疗养区的核心地段,有一融东洋格局和西欧风韵为一体的小型建筑群…就是闻名中外的张作霖温泉别墅…始建于1920年。张作霖…只是在别墅破土动工的那天,他的五姨太曾专程来兴城,到别墅转了一圈。别墅建成后,张学良将军曾携赵一获小姐来此小憩,并在别墅两侧亲手种下虎皮松两株,至今仍有一棵尚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兴城,把别墅改为‘大和旅馆’,实为特务机关。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一度把这里作为兵营,使别墅遭到破坏。1995年,铁疗将该别墅拆除,后经辽宁省文化厅以破坏文物案干予,又于 1998年重建,仿造张作霖别墅的建筑风格,但其工艺质量外墙着色已经大不相同。”

   ④祖大寿:看过《碧血剑》的人,虽然知道祖大寿与袁崇焕,却未必知道祖大寿的牌坊就在兴城。从网上查到一些对祖大寿牌坊的介绍:

  “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座宏伟壮观的古坊。虽已经受360年来风雨剥蚀,但仍保存完整…一是祖大寿石坊,一是祖大乐石坊,是…朱由检为…祖氏兄弟建立的,分列南北,相距约百米。祖氏均为兴城人,祖大寿为大乐堂兄。

   南面的是前锋总兵祖大寿的旌功牌坊,建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用青石制成,四柱五楼式,高十一米,宽十二米。正楼下面横额三重。南面上层刻‘忠贞胆智’,中层刻‘四世元戎少傅’,下层刻诰赠祖大寿上三辈曾祖父镇、祖父仁、父承训的官衔及‘钦差经理辽东挂征辽先锋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少傅祖大寿’等字。北面横额刻‘廓清之烈’、‘四世元戎少傅’。石坊上雕刻有双龙骑马出征图、侍从图和各种海兽、莲纹等精美图案。…最上层殿顶下方立匾上刻‘王音’二字。”

   祖大乐的牌坊我没去看:

   “北面的是援剿总兵祖大乐的旌功牌坊,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用赫色石料制成。形制与祖大寿石坊大致相同,只是略大一些,高十四米。正楼下横额两重,上额两面刻‘崇祯戊寅岁仲秋吉旦’,‘元勋初锡’、‘登坛骏烈’,下额刻诰赠祖大乐上三辈曾祖父镇、祖父仁、父承教以及‘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等字。石坊上刻有双龙、海马、莲叶、牡丹、菊花等浮雕。…正面…楹联为‘桓纠兴歌国依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背面…楹联为‘松槚如新庆善培于四海,琳琅有赫贲永誉于千秋’。刻字全部为阳文。”

   还查到一段有关这两座牌坊的历史资料:“祖大乐的牌坊建成之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节节获胜,直逼京师;关外剽悍的八旗军不断进攻,时时威胁明朝安全。名将袁崇焕屈死后,镇守辽东宁远城(兴城)的重任落到了祖大寿的肩上。崇祯帝朱由检把守住边关的希望寄托给了祖氏兄弟,为他们立牌坊是想激光他们的忠勇之心。没想到,当战争进行到重要关头之时,祖大寿竟向清军投降,将军事重镇宁远城拱手相让。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东巡祭祖路过宁远曾题诗一首:‘燧紧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内容就是讥讽祖氏投降行为的。”

   看了这段介绍,想不恨祖大寿都很难了。金庸居然把他写得那么“委屈”,真可惜。

   ⑤袁崇焕的大炮:袁崇焕当年曾在兴城(宁远)大败努尔哈赤,替汉人出了一口恶气。懒得去翻明史,就从网上抄些介绍吧:“兴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门...楼上各有两层楼阁、围廊式箭楼,分别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十三万八旗兵浩浩荡荡近逼山海关…袁崇焕与部将朱梅、祖大寿等坚守孤城…后金军次发动凶猛的进攻,均被袁崇焕…用西洋大炮打退。...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之后不久身亡。”

   “宁锦大捷”也发生在这里:“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继位后,再次率大军围攻锦州、宁远。袁崇焕率部下拼死迎战。后金军久攻锦州不下,转攻宁远。袁崇焕先…派少量兵力出城,绕到后金军背后,与城内明军合围后金军,并用火炮猛轰,使后金军再次遭到惨败。这就是著名的‘宁锦大捷’。”

   ⑥鼓楼:“钟鼓楼在中街,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基座平面为正方形,高如城墙,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砖砌成,分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上为两层楼阁,三层为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蜡像馆。”

   ⑦观音洞:网上资料不多,只好随便抄点凑数:“观音洞山,素有‘辽西第一洞天’之称,包括鸡冠山、蟠龙山、二郎山等共9个景区,50多个景点,方圆7.26平方公里。…最早叫老母山,后因辽太子耶律倍曾藏身于此山中,其母便命人将山名改为普陀山,洞名为观音洞,并在洞前建寺取名紫竹寺。…因观音洞名气大,人们便忘记了山的真名普陀山,而冠以观音洞山,一直沿袭至今。寺庙建于山中,几经修葺,元代取名石堂道院,到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重修后的古寺改名普陀寺,清代又多次扩建…观音洞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是海内闻名、佛声远播的旅游胜地,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有‘辽西第一大佛’滴水观音、历史上辽西八景之一‘石棚松雪’、新开辟的‘观间圣境’重塑菩萨的金身,再现了敦煌的风貌。”

   这些介绍,听起来很让人神往。看了才知道,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⑧笔架山:没看到笔架山的天桥是此行最大的遗憾。今天,一位刚才那里回来的同事对我说,她去笔架山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天桥。我好羡慕她。下面是一点有关笔架山的介绍:“大笔架山位于锦州南35公里的天桥镇辽东湾中,是近海中的一个连陆小岛。小岛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0.8公里,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海拔78米。岛上三峰,形如笔架,又因其东部海中也有一形如笔架的小笔架山与之遥相对应,故称为大笔架山。从北岸到大笔架山,跨海1.8公里,其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称‘天桥’。这座天桥,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奇观。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地向两边退去,通道便象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海中;潮水落尽,‘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大笔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海水又从两边向‘天桥’夹击而来,‘天桥’在海浪中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

   后来,我在网上居然查到了笔架山的潮汐表,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⑨三清阁:它是笔架山的亮点,非常值得一登。这是有关介绍:“大笔架山上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等古建筑。最主要建筑是三清阁,高26米, 6层石楼由纯一色的石墙、石廊、石门、石窗、石龛和石梯组成,就连飞檐挑角、门神壁画,也全都是用石头刻成。整个建筑既有传统艺术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点。阁中现存大小汉白玉石佛43尊,供奉道家、儒家、佛家,为三教合一的寺庙。”

   ⑩望海寺公园:我们在葫芦岛住的地方属于龙港区,原来叫望海寺。可是,我根本没看见望海寺在哪里。在网上查到这样的介绍:“在红崖子乡老付马村的杂木岭,有一座明代建筑——望海寺庙。…据乡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曾重修此庙…殿内供有药王塑像…1992年,经兴城市民委批准,重修此庙。现在的望海寺寺院东西宽80米,南北长 120米,庙内有山门,有龙土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泉殿、佛主殿、念佛殿、斋堂和3个香炉、1座宝鼎。有4名主持僧人。”

   所以,真正的望海寺大概是在兴城的某个地方,并不在葫芦岛。

   ⑾避暑山庄:虽然大家都熟悉这个名字,我还是想把查到的介绍简要抄到这里:“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离宫,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由清朝皇帝到木兰围场围猎的中途行宫发展而来,占地5.64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一万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整座山庄是由宫殿和苑景两大部分组成,宫殿区有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四组建筑,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山庄内原有184景,现存 88景,其中有康熙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乾隆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

   从网上还查到一个“承德史记”,也很有趣,顺便摘抄在这里:“距今1—4万年前,承德开始有古人类活动;1650年之前,曾为奚族,契丹族游牧之地,因有温泉水,故取名热河;1650年(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建议在热河建避暑城;1681年(康熙二十年),设立木兰围场,开始筹划在途中修建行宫;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选定热河上营建造行宫,命名‘避暑山庄’;1733年(雍正十一年)热河正式定名承德,意为‘承受德泽’;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 7月,六世班禅经过13个月的艰苦跋涉来到承德,觐见乾隆;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9 月,英国第一个使团到达承德,谋求通商;1820 年(嘉庆二十五年)7月24日,嘉庆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寝宫;1859年(咸丰九年)9月 30日,咸丰逃到承德避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2日,咸丰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寝宫;1861年9月4日,慈禧在避暑山庄西暖阁策划政变,开始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1948年11月12日,承德全境解放。”

   看了这些介绍,就仿佛看了一部令人感到耻辱的中国近代史。

   ⑿双塔山:关于双塔山,我搜集了许多资料,准备撰文另谈。此处只简介几句:“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双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无人上去过,峰顶砖塔何人何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

   ⒀干尸:我查了《辽代历史与考古》(项春松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又查了盖之庸的《叩开辽墓地宫之门》(山东画报出版社97年12月第 1版)后,感觉有些不对劲。如果那两具干尸真的是萧太后的孙女及孙女婿,那么他们就应该是18岁即早逝的陈国公主(1001-1018)和她的丈夫肖绍矩。而他们的合葬墓的具体位置是在奈曼旗青龙山镇——那里似乎并不归承德管辖,他们的尸体怎么会出现在承德双塔山博物馆?除非承德的考古工作参加了对该墓的挖掘。可是,承德考古工作队参与的却是对卫国王驸马陵的挖掘(1953年),对陈国公主合葬墓的挖掘工作是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6年进行的。那么,这两具干尸是怎么到承德来的,被借来的吗?不管怎么说,反正那是辽代的干尸——尸身上罩着的丝网就是证明。能看到他们,真的是万幸。

   ⒁半壁山:据说,“半壁山上有泉水涌出,相传为聪明泉。清水常注…”当时我没看见什么泉水,光看见雨水了。下面是对魁星阁的介绍:“魁星楼始建于清代道光 8年(公元1828年),原楼立于半壁山之巅…由于年久失修而毁。新建成的魁星楼位于原址半壁山上,占地一百余亩,其建筑规模比原楼要大出许多。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殿内选录了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我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广场之上是展示千年道教文化和延袭千余年古代科考内容的绿色苑区。‘五魁苑’展示了中国古代科考内容程序和五经真谛。”

   ⒂普宁寺:这座寺庙值得一看。关于它的介绍太多,只能少抄点了:“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始建于177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 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的‘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在古建彩绘中更别具一格。…庙的前半部为汉式伽蓝七堂式,进了山门殿为第一进院,有钟鼓二楼,天王殿,二进院西配殿供奉三尊菩萨‘观音、文殊、普贤’。东配殿供奉三尊‘密宗佛像’。寺庙的后半部是仿西藏桑鸢寺所建。但仿中有创,例如:主体建筑五顶赞尖聚拢式楼阁,‘大乘之阁’,前出六层檐,东西五层檐,内部四层,古建艺术家称之为国内外的罕见的古建艺术珍品。总高37.4米,依山形地势而建,建筑格局变化自然。”

   ⒃这尊千手千眼佛堪称为艺术精品,所以,我自然要多抄几句介绍:“大佛所在的佛阁,叫大乘之阁,高达75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背面四层,两侧五层,逐层向内收进,最上面有五个攒尖屋顶,放置五个铜馏金宝顶。四角四个簇拥着中央一个,形成众星拱月造型。由于宝顶高低不平,分层涌起,金光闪闪,显得富丽堂皇。

   大乘之阁内有三尊高大的佛像,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两侧的善才、龙女高达 14米。四壁有1万余个高约15厘米小佛龛,名‘万佛龛’,内置藏泥贴金无量寿佛。其体量之微与大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显得大佛的高大雄伟和殿阁的巍峨与神秘感。

   千手千眼观世音高22.28米,腰围15米,重达120多吨,用松、柏、杉、榆、椴数种木材拼制而成…但非实体,而是由一个木构架支撑全躯。体内有一根直径为0.65米、高25米的中心木柱,上通大佛头顶。

   …构架分四层。每层都有数量不同的承重边柱。第一层85米,相当于大佛的下肢部位;第二层高2.5米。相当于大佛的腰部;第三层高4米,相当于大佛的胸部,大佛的42只手臂就全是卯固在这层的边柱上;第四层高约7米,是大佛头部。…大佛内的所有木柱,都深植于地基下3.6米,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二百多年不变形态。

   木构外敷以多层厚木板,初步显示出大佛身躯的大致轮廓。外层再铺以有各种衣纹雕刻的木板。整个大佛用材约 120立方米。木制构件最外层以麻、布、胶等作精细加工,塑出精美的线条…大佛造型匀称,表面全部饰以金箔,纹饰细腻,绘色绚丽,生动地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表情和神采,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大佛面部有3只眼睛,表示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有42只手臂,各执不同法器,每只手又有一只眼睛,除去大佛本身合十的两只手,其余40只,每只代表25“有”(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说法),两数相乘,积数为1000,因此称它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头部佛冠顶端还有一尊坐像,高1.5米,名无量光佛(即释迦牟尼),是观世音的老师放在头顶,为了表示对先师的尊敬。

   据史料记载,这尊大佛建于1755年。大乘之阁高36.75米,专为置观音佛而建。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四周有塔、台等小型藏式建筑,象征着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与大佛联系起来,寓意深刻有趣。”

   ⒄小布达拉宫:从网上抄点介绍:“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思。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

   ⒅康熙钦题三十六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喧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转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迭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越、水流云在。”

   乾隆钦题三十六景:“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去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这些名字听起来虽然吓人,其实说的就是那几个地方。所以,无论康熙还是乾隆,都不过是楞在那里“整景”而已——抱歉,说了句土话。

   ⒆这座山或许很有趣,可惜没去。下面是查到的资料:“磬锤峰,俗名棒槌山,古称石挺,位于市区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许的高山岗上,距市区约2.5公里,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峰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径l0.7米,上部直径15.04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高3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年轮,结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来,石峰、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磬锤峰见于文字记载已有1500年历史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濡水(今滦河)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仍。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弓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

   跋

   刚刚喝了点酒。本来不想去的,可是人家前天就提前邀请我,所以只好前去应酬。昨天还有两拨请我喝酒的,因日子也定在今天,就被我推掉了。今天是“ 911”呀,为什么他们都要选在今天喝酒?虽然他们的目的多半不是为了庆祝“911”,我心里还是感到别扭。

   回到家,把日记里的注释最后修改完,总算又完成了一件事。

   这次出行,就像喝了一点小酒——既没有醉意,也没有尽兴。其实,正像日记里说的那样,这次我只是想逃避和寻找。所以,这些日记都是意外得来的,之所以要把它们保留,只不过因为我的一部分生命留在其中而已。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但是,记忆是不能忘的,不管是甜蜜的,还是痛苦的记忆。

   所以,“911”值得纪念。我的这几天经历也是。

   愿“911”的亡魂永远安息,愿我的记忆永远在心中沉淀,愿那些为“911”周年摆酒庆祝的人都丢钱包

   2002年9月11日晚21:20跋于电脑前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